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科技
零部件产业
羽绒服
供应链
产能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商超
彩礼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11-01 06:55
微博杂念·10月
纯银
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cicada
昨天跟人聊到,公司人数做大了,必然设置大量的层级管理,但市场并没有这么多合格的管理人员,则会带来业务质量的下降。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几乎是个死局来着。做产品也一样,招聘的PM越多,产品质量也就越差,“砍需求”才是王道,让尽量少而可靠的PM去把持那些最重要的业务,不重要的不做也罢。有位同事来自某中型互联网公司,他说,前东家就算砍掉一半的项目,对业务也没有一丝影响。又想了想说,不,砍掉2/3也没有一丝影响。
翻出5个月前给投资人演示的产品原型,网站框架没动,编辑流程大改了几次;APP连交互框架都推翻重构了。当时的原型只能说方向不错,执行起来却是破绽百出,全靠接下来的5个月不断打磨。所以为什么要担心被别人“偷走创意”呢?把创意变现的能力是谁也拿不走的。又想起去年,几个创业小队拉我入伙,搞得神神秘密的,死活不说是什么项目,一个劲问我有没有诚意谈谈。我没诚意陪你玩这些虚的……我自己邀请人加入的时候可是啥都讲的,唯恐对方不多问几句。
放弃独立注册入口,只允许社交账户登录的几个好处:
1、很容易联系到用户
2、通过社交账户观察用户特征
3、方便分享内容到社交网络
4、产品设计更简洁
5、更容易诱导用户登录注册
6、用户捣乱的成本增大
坏处嘛,则是极少量重视隐私的用户不愿意注册咯。
不要看我们这种小产品,唱吧是小众还是大众,你能不能在唱吧上找到注册入口?用社交账户登录,同样可以引导用户留下邮箱密码,风险极小。有人就是要操心“隐私”,那就放弃他们呗,[IE6用户][iOS低版本用户][Android异形屏幕用户]……总有一些用户是你不要的,取舍有度。
这条微博的评论里一半人坚决反对放弃独立注册入口,然后呢,啪啪做得更绝,只支持新浪微博登录……这批人誓死不用社交账户登录,和产品火不火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潮流会从固执身上碾过去的。
一部分成功产品背后,会有着与众不同的,在这个垂直市场里的价值观。“愿景/理念/价值观”这些说起来特别虚的东西,有些时候,是一款产品隐形的脊椎,潜移默化地影响设计与运营。而这些虚的东西出自一个人的经历,出自他的内心深处。既学习不来,也恶补不来。
①离职半年,终于可以讲一讲相册。独立相册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市场从08年开始一直在缩水。相片存储最大的动力是分享,被社交网站拿走;其次是安全存储,被网盘侵蚀。在内容分享与大批量原图存储之外,独立的相册市场越来越小。随着08年社交网站和个人博客(均自带相册)全面兴起,则日趋式微。
②独立相册的衰落,大势所趋,国外国内皆然。如果产品设计足够漂亮,还有可能吸引到一部分视觉系用户,但由于市场预期并不乐观,很难争取到这样的设计资源。如果走摄影分享路线,在国内那也是个小市场,而且从相册延伸到摄影,基因不对,氛围不对,带来的污染多过收益。我在这里便吃了不少亏。
③相片的移动端云存储,我尝试过,收获并不大,在当前这还不是显性需求。创新的群分享功能则受重挫。而拍照社交APP在国内本身并不热门,我对此亦无灵感。Pinterest的基因压根不是相册,从存储引申过去甚难。其实“存储背景”引申到哪里去都难,除非做2B的云服务,政策上又不允许。背景反而变成了镣铐。
④整体看图片类产品,纯正的Pinterest/Instagram/Path/Tumblr/Flickr在国内都不热门,Photobucket类的独立相册则持续衰落。美蘑的火爆与“图片类产品”其实无关,那么,以图片为卖点的独立产品有没有特别成功的国内案例?答案是木有。国内用户重话题,重社交,重实用价值,但并不特别看重审美价值。
⑤离职之前的半年如同困兽,但是部门编制又在那里。其他部门的同事比我幸运,在老业务基础上找到了大佬支持的新项目,问他如果没找到这个项目怎么办?答“不敢想。”问新项目如果拉不起来怎么办?答“不敢想。”于是叹气不止。那时还有机会做阅读类产品,推掉了,没感觉。基本上卡死在原地,只能辞职。
最新报道,Facebook正面向个人用户关闭问答服务,不过专页和群组仍将提供该服务。依稀记得当年FB做问答时,业内专家哀叹另一些问答服务XX,XX末日将临。FB加强状态更新时,业内专家哀叹Twitter末日将临。FB加入签到功能时,业内专家哀叹FourSquare末日将临。业内专家是一群看见大家伙就腿软的怂人咩?
抽屉式菜单的好处,一是节约显示面积,二是减少对主页的干扰。反过来看,如果APP没有一个至关重要,让用户停留时间超长的核心主页,抽屉式菜单就是不合适的,反而削弱了其他页面的入口,让APP的印象变得单薄,冷清。我就在这里犯了错,反省,改正。
我提的需求,如果没亲手验证它上线,谁说“ok啦”我都不信。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在我过去的职场经历中,能做到这点的人却不多。更常见的是问下属:那个需求上了吗?上了。你验证过吗?程序员跟我说做好发布了。你亲手验证过吗?程序员都说做好了,再说QA也测过了。哼!所以你偷懒没测咯!……(上司是死变态!!!)
我做设计的习惯是,首先模模糊糊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在心静的时候,去N个产品里找近似元素,把能抄的优点混搭过来,一边扒拉一边沮丧地说,不行啊,抄不到多少啊,麻痹还得自己动手原创啊。大家的产品架构和思路不一样,设计理念与风格更不一样,我也想偷懒照搬,但不可能嘛。同事常嘲笑我说,你又到处抄了。我也不在意,有得抄是多美好的事情,结果却常是愁眉苦脸的“没得抄”。这里的关键是,你有自己的产品架构与思路,设计理念与风格,“抄”是为它们添砖加瓦,把你的构思实现得更好。但构思本身都靠抄的话,难免邯郸学步。
我比较反感同行用“体验很好”来评价产品,体验2字太含混,常听见吵架双方喊着同一句“尊重用户体验”,恨不得互相来一记窝心腿。不如将体验细细分解:
1、产品是否有用,至少有趣
2、用户是否能快速、直观地理解产品价值
3、交互对核心流程不构成阻碍
4、界面不引起用户恶感
5、细节处理引起用户好感
以上权重依次降低。拿迅雷做例子,有段时间它的界面引起我极大的恶感,交互细节处理每次用都被我嘟嘟囔囔地骂个不停,今天更加被“监视设置”气个半死,但还是掏100多块钱做迅雷会员——下载加速啊!而同行称赞一款产品,多盯住界面交互细节这些皮毛层的东西。何必喃?常被人挂在嘴边的所谓“体验很好”,即界面交互层的处理优雅得体,最大的用处是增加新用户的好感,让他有更多耐心去探索产品价值。因为界面交互“体验很好”而带来口碑传播,其实很少的,“有用有趣”才是口碑的根本。完全拼体验的产品也不是没有,比如weico,随享,但案例并不多。对界面交互层的体验追求,更多是产品团队的个人追求,是他们的习惯与品位的表达。所以产品团队抠一抠体验也没什么,但外人把这个当做是核心竞争力,未免就天真烂漫了。
两年前还为一些花哨的,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所谓“个性设计”而沾沾自喜,现在却为使用更少的功能,简洁可复用的内容元素而喜不自胜。最近一年在产品设计上成长很多,没什么秘诀,多干活呗。策划交互QA一手承担,网站APP双管齐下。以前做总监指挥产品经理,只会把自己变成二杆子产品经理。但二杆子也有春天……刚组队时我在内部经常说,我是二杆子交互,请大家多提意见。半年后又说,“二杆子”3个字可以去掉了,我是普通交互,请大家多多指正。说明只要大量实战,哪怕无师自通,水平也是可以很快提升的嘛。真不欣赏那些抱怨活儿累的设计师——修行的机会是求都求不来的。
09年,我的MSN签名一度是“这个不美好的世界的改变,从你用力改变自己开始”。这句话到今天我还是相信的。几乎所有的沮丧失意都与命运无关,与你自己的缺陷有关。也几乎没有不能改变的缺陷,只有不能改变的顽固与惰性。
有一种说法是,熟人之间的网络社交需求,维系于激发熟人之间互相关注,讨论的话题。国外因为party流行,能提供常青话题,所以社交网站更活跃强大,国内这方面就很单薄,所以人人始终跨不出学生圈,开心也靠小游戏来勉力支撑。社会基因决定了国内互联网缺乏社交的基因。任何社交除了以“关系”为土壤外,还需要以“话题”为藤蔓,如果生活中无法提供足够的网络话题,社交的叶子也就无从依托了。由此看来,新浪微博重媒体并不完全是新浪的基因造就。我留意观察过不少普通用户的微博,生活琐事完全不能支撑微博的活力。不过,刚才有人用QQ空间的例子来反驳我对社交话题的看法,我因为不玩QQ空间,还真不好回答。憋了半天,只能解释两点:1、QQ关系链比常规的熟人社交关系更庞大,2、QQ的黏性保证了QQ空间的内容到达率。可惜这两点都没法复制。
跟运营妹子聊职场,我解释“新人比老人薪水高”的常见问题,理由有两个:
1、上级和老人接触得越久,对优点就越发觉得理所当然,对缺点又记忆深刻,而新人则只见其好,不闻其坏
2、对当下紧缺的岗位,上级心理上容易接受溢价
这两点啊,都是人性,和恋爱婚姻什么的也是一个道理。虽不合理,却难改变。等到公司分出“老人”“新人”,通常主线业务已经上了轨道,商业模型基本成立,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只要基本素质过硬,老人和新人的产能差距不会太大,但老人的缺点总是那么刺眼,对新人又满怀意淫。人性如此,所以有些公司里郁郁寡欢的“老人”不妨择吉日跳槽为宜。
关于“极致的体验”,我以前也讲过几次,后来呢,一听到就哆嗦。什么叫极致的体验?极致体验对成败有什么帮助?牛逼如iPhone,关键环节不极致的地方也很多,比如中文输入法。所谓“极致”更多是设计者的个性偏好,无关胜负,也不是通用法则。我更喜欢和工程师认认真真地合计“研发性价比”这档子事情。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什么“极致的体验”,从不追求那个。有些环节灵感爆发,会有妙笔;有些环节必须爆破,逼急了也能发大招。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发挥,出自内心冲动,不需要任何口号来激励,目标来指引。简单来说,我认为产品设计者应该跟随自己的个性偏好,跟随自己的灵感与冲动,跟随自己对用户市场的观察理解,而不是跟随任何的成功案例,名人事迹,格言警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金融财经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张一鸣卸载抖音了吗?
商隐社
52:44
#内幕大揭秘
为什么贴吧之后再无“贴吧”?
潘乱
大厂没有方法论(下)
道是无©
01:15:0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APP如何关注用户价值?如何把选择权还给用户?
潘乱
PPT招谁惹谁了?
投中网
别讨论了,中国的社交产品领域已是终局
CaymanLau
01:44:42
#营销实验室
小红书的商业化:如何实现“种草”经济?
潘乱
多数人可能不需要AI助理
Kindergarten Green©
01:54:53
#风口浪尖
大模型年终复盘:现在是个体户的好时代
潘乱
02:11:46
#AI有多智能
AIGC创业者访谈:4大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李自然说
ClubHouse发生的一切,如昨日再现
朝外大街061
59:18
#内幕大揭秘
频道、游戏引擎、超级QQ秀,QQ也有元宇宙?
潘乱
独立开发者idoubi:一年做11个产品,“也许砍掉一半会更开心”
极客公园
教育行业的流量江湖:内行如何忽悠外行
AlphaGirl
00后创业者2023年的80条所思所想
林卿LinQ©
01:30:3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培育社区需要烧钱吗?钱都用到了哪里?
潘乱
卸载了抖音,也逃不过人情和技术的大网
商隐社
01:07:04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知乎、B站、小红书,UGC和PUGC如何选择和平衡?
潘乱
46:21
#AI有多智能
深度商业分析:AIGC赛道风口来了?
李自然说
01:20:2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知乎的加减法,创作者、MCN和平台方的圆桌谈
潘乱
大 家 都 在 搜
科技
零部件产业
羽绒服
供应链
产能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商超
彩礼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