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谁来给地球降降温

特别策划

2022-04-22 16:56

很多人说2021年是个气象灾年。过去一年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加拿大一西部省份持续三天接近50度高温,热死233人;印度雷击事件激增,曾有报告称24小时内至少72人被雷劈到致死,俄罗斯夏季森林大火从西伯利亚一直烧到了北极……

 

世界气象组织一位发言人曾表示:“人类对极端天气并不陌生,但气候变化无疑增加了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随着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大气系统中积累的“能量”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以极端天气的形式爆发出来。

 

我们现在所做的“碳中和”就是控制住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了碳排放,就控制了地球的体温,因为很小的波动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那么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企业,到底如何加入到这条节能减碳的道理上呢?

 

2℃的威力

 

碳中和这个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指导方针后,企业纷纷启动碳中和路径研究,对于碳中和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碳中和其实是《巴黎协定》为全球近200个缔约方设下的KPI,目标是通过各国的政策落实、企业跟进、学者向社会的积极呼吁,将全球气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2℃。

 

2℃是什么概念呢?NASA给过一个数字,大概是如果地球气温下降2℃,就会进入小冰河期,下降5℃就足以将大部分的北美地区压在冰山地下两万年。如果温度以同样5℃的标准上升,地球上会有很多陆地沉入海底,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等连锁反应。


现在我们的处境是,从1880年开始,地球温度上升了至少0.8℃,而从1975年开始,地球气温以每十年上升0.15℃-0.2℃的趋势变得越来越热。

 

既然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呼吁减排?

 

有学者研究表明,每个产业的爆发点和GDP紧密相关。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股市开始繁荣;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而环保问题要在人均GDP处于1万美元的时候才到发展的时机,这样才有余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近几年在全力落实碳中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面积等等,都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的努力。


 

碳中和,不只是KPI


碳中和并不只是KPI,更是新一轮的企业发展机遇。能源结构转型会催生出很多产业,新产业的爆发会带来一条全新的赛道。

 

最典型的是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正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汽车的核心部件正在由发动机、变速箱转为电池、电机、电控。

 

这么一改,汽车的整体逻辑就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研究了一百年的发动机突然用不上了,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转变,但对我们来说就简单很多。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没有太长时间的燃油车历史,很多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企业一上来造的就是电动车。所以驱动方式的改变形成了一条全新的电动车赛道,早前布局这条赛道的企业拥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比亚迪就处在这条赛道当中。

 

4月初,比亚迪宣布已于3月停止纯燃油车的生产、销售,给插混和纯电车让出了资源和发展空间,往低碳和零碳方向发展。混动车型分为HEV、PHEV、REEV,其中PHEV是比亚迪最拿手的插混技术,2021年比亚迪插混车型卖出277643台,同比增长了437%。


插混热度不减的逻辑要看向市场需求,目前很多小区还是安不上充电桩,但人们对于电动车的用车成本又有强烈的诉求,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插混是他们向电动车过渡的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就不难理解比亚迪果断地告别纯燃油车的底气所在。同时比亚迪也在发展EV纯电车型,和插混一起“两条腿走路”。当今后人手一桩的时候,插混唱罢,纯电登场,无缝衔接。

 

正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就,让比亚迪有能力、有必要去承担社会责任。

 

在2016年墨西哥C40市长峰会上,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工作和生产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比亚迪就发出了“为地球降温1℃”的倡议,通过电动车治污、轨道交通治堵,为地球做减法。

 

新能源汽车就是比亚迪为社会提供的“治污”解决方案。比亚迪与其他新能源车企市场战略方面最大的不同是,比亚迪做的是全市场布局,除了乘用车之外,还包括城市公交、大巴车、城市物流车、环卫车等常规领域商用车以及仓储、港口、机场等特殊领域专用车,而且积极出海,很多国家马路上跑的都是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公交。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比亚迪的电动公交、电动大巴比新能源乘用车普及得还要早,早在2010年,比亚迪即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公交电动化”战略,其中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比亚迪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间很早,但是由于早年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汽车电动化的概念还没有在民众推广开,很难得到市场认可。所以比亚迪选择先从商用车入手,等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趋于成熟再向乘用车发力。


截至2021年末,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92万吨,相当于植树7.5亿棵。 

 

新能源汽车背后


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超过特斯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度销冠。在新能源汽车销路飙升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新能源体系在支撑其发展。提到比亚迪的集团业务时,大家都会说比亚迪有两个“不只”,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

 

2008年时,很多车企都还在沉迷搞发动机,马路上的电动车屈指可数,光伏被认为是一场骗局,至于储能电站这种巨型充电宝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全国都在齐心协力搞发展,对气候问题基本上置若罔闻。而从2008年开始,比亚迪做了很多事情,所有与绿电相关的业务基本都在这一年开始启动,比如说光伏、储能、电池、电动车,比亚迪称之为 “太阳能、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产业链闭环战略,堪称地球退烧药,到如今比亚迪依然坚持绿电相关的研发。

 

比亚迪以电池业务起家,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电站,都离不开电池。电池也是比亚迪最强的杀手锏。若想实现碳中和,电池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国家非常重视发展电池技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比亚迪把电池研究透了,从三十年前的镍镉、镍氢电池到三元锂电池再到磷酸铁锂电池,铁电池虽然不是未来电池的终极形态,但现在用在新能源车上的刀片铁电池已经是当下的电池技术顶峰,解决了动力电池关于安全的技术难题。在被誉为电池行业“珠穆朗玛峰”的针刺实验中,刀片电池顺利通过,仅电池针刺点附近位置有较低程度的温升变化,基本杜绝了出现燃爆的可能,再一次定义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标准。


比亚迪不只在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上力求碳中和,还在自身企业经营及生产环节努力推动零碳转型。2021年8月,比亚迪宣布将在深圳坪山总部打造“零碳园区”,将自主研发的绿色产品应用到园区日常生活中。例如,比亚迪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已在坪山、西安等多个园区投入使用,成为比亚迪员工日常通勤的交通工具,年载客量超300万人次。


面对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比亚迪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治污,云巴治堵”的解决方案。与传统地铁相比,云巴的建造成本更低,建造周期更短,是大城市的中小运力轨道交通向空中延伸的增量,也是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质替代方案。


与其他“零碳园区”不同的是,比亚迪的零碳园区技术,大量采用了比亚迪自己的产品业务,如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云巴,新能源解决方案光伏储能电站等等。比亚迪在生产端碳排管理方面具备了成本优势,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一环扣一环。


在碳中和的语境下,供应链结构越简单,节约的能源越为可观。全产业链布局可以看作是比亚迪特有的模式,需要较强的资源禀赋,但其他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现有供应链结构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存量,逐渐向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发展,同样可以达成目标。

 

中国产业情况环环相扣,实现碳中和需要全行业的努力,很多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乏有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率先理清了发展脉络,为相关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2021年比亚迪有两个第一,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新浪财经公布的“中国ESG优秀企业500强”汽车行业第一,这意味着绿色产业链已经成为比亚迪的护城河。对于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来说,像比亚迪一样构建绿色全产业链,正在成为成千上万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解决气候问题的主力,正是千千万万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有信心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做得更好。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解决气候问题的主力。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帮助地球慢慢恢复活力。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