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2-04-26 16:17
那些嘲笑囤粮的人,压根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上海市民在全域静态管理中的生活细节,让人们重新回忆起了被饥饿支配的恐惧。

 

这两天,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全员核酸筛查的情形,北京市民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在上海居民身上发生的状况,会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于是,吃的问题,就成了当下很多北京人最关心的问题。

 

 

每当北京发现新确诊病例,食物短缺焦虑就会在市民群体中爆发一次。

 

有人选择商超和外卖平台的同城配送作为囤积食物的方法。但疯狂涌入的订单,却造成了平台运力不足,以至于在4月25日的朋友圈里,你能看见很多人同时在抱怨订单取消的状况。

 

 

还有人选择去线下进行预防性囤粮,从方便面到调味品,从鲜肉到啤酒,一切你能想到的食物,都成为了北京市民这次囤粮狂潮中的目标,很多货架都被搬空了。



有囤的,就有不囤的,按理说囤粮囤菜是个人行为,没啥可说的;但有意思的是,在网上,就囤粮囤菜的讨论,令人意外地变成了被嘲讽的目标:


 有人拿穷富来区分这种行为,认为穷人才囤粮,富人囤房,我有钱我怕啥。

 

还有人说这是独属于中产和新北京人的焦虑,是啥都不懂就会跟风的无脑行为。

 

更魔幻的是,甚至还有种说法是,囤菜狂热是“不嫌事大”的险恶用心,是等着北京出丑的邪恶行径。

 


这些说法,令人诧异。

 

不单是网络言论中那些不合时宜的“优越感”和谜之逻辑,更是因为大家居然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把囤粮这个古老的生存智慧,忘的那么彻底。

 

要知道,不用追溯太远的历史,也不用非看《1942》,就在20、30年前的时候,囤粮囤菜对于北京居民都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记得我姥爷还在世的时候,每到10月,就会买秋菜。所谓买秋菜,就是买大白菜。


 


作为冬季当家菜,买不着白菜可是早年先北京的重大民生问题,搞不好是要检讨的

图片来源:1980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头版

 

每逢这日子口,街坊就蹬着蓝色三轮往院里拉大白菜,到院里空地,拿个木板儿往地一扔,就把大白菜就往上招呼;按井字给搭成金字塔之后,再拎块塑料布把这白菜塔一罩, 捡两块破砖头压上,从冬天到开春的蔬菜就算准备齐了。


 


但,光是买了还不成,您要是不照顾这白菜就烂得没法吃了,所以,整个冬天你隔三差五的,就能看满院的人,趁着晴天给白菜做Spa:摆、晾、晒一溜够,直到太阳落山,再把菜整整齐齐摆回去,那是真麻烦。

 

这么费劲的原因,倒不是北京人爱吃大白菜,是因为早年先,物流供应链还不发达,北京冬季餐桌乏味的可怜:80年代,大白菜在餐桌上的占比高达90%;90年代初,60%。所以一到冬天,老百姓就抓紧囤菜,要不就没得吃了。

 

囤大白菜的北京市民

 

这种生活方式,给当时在北京生活的南方人折腾得够呛,比如小学课本里写高邮鸭蛋的美食家汪曾祺,就在作品里抱怨: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汪曾祺,《五味》

 

 

汪曾祺抱怨的大白菜,是寒冷冬天的无奈,也是老百姓的智慧,它源自“吃陈粮,烧旧柴”的先民智慧,也藏在“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民谚里。

 

这种古老的生存技巧,并不独属于中国人。

 

相较于长期稳定的中国,相信末世论的老外对囤粮囤物这件事的诉求更显急迫,国家地理拍摄的《末日准备者》真人秀里就提到:41%的美国人认为——为末日做囤物准备,要比投资明智的多。

 

《纽约时报》为末日准备者做的清单,可比囤粮丰富多了。

 

作为美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囤粮囤物只是这个群体最普遍或者说是最入门的行为。

 

对于一些更加狂热的末日准备者而言,抗击饥饿只是最最基本的准备,他们最关注的事可能是僵尸入侵这种更极端、更魔幻的问题,下面这本《僵尸世界生存指南》就能让你感受到他们事无巨细的准备:

 

Be Ready or Be Dead


在疫情来临之前,末日准备者们的奇思妙想,总会被大众认为是脑子瓦特了,快被喷烂了。

 

但当疫情来临,大家不得不憋在家里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囤粮囤物不是疯狂,而是机智的提前布局。

 

 

囤粮从不独属于普通人,更属于富人阶级,但对于他们而言,充足的食物只是一个安全屋的必要条件而已。

 

2018年,Bloomberg就报道了顶级富豪的准备:

 

至少有7位硅谷企业家委托 Rising S Co 在新西兰地下建造了秘密宫殿,其中最高售价高达1150万美元:这些宫殿不但拥有充足的食物、完美的水过滤系统,有的奢华版本更是拥有游泳池、保龄球馆这种享乐设施。而这些位置,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绝对安全。

 

图片来源:bloomberg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它不分贫穷还是富有,始终生效。

 

在过去,一旦局势风吹草动,老人们就会集体出动,囤粮囤菜又囤盐,他们的抢购行为总是会成为人们的谈资与笑柄,化作愚昧的象征。但我想,正巧是他们经历过饥饿,才明白囤积物资的意义。


有人选择相信他者,不囤,这可以理解;但别人不信,选择花钱囤菜,不把自己命运交给别人手里,也同样值得尊重。

 

现在,当上海、长春、瑞丽情况在先,越来越多的人和那时的老年人一样,选择通过囤积物资来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的努力,并没有什么不对。    

 

 

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或许给了大家一个错觉,总认为增长、和平与平淡,是理所当然;但把时间拉长去看,我们之前度过的美好时光才是历史的例外。

 

当新冠撞进生活,黑天鹅和灰犀牛一个接一个冲进寻常生活的时候,人们有理由相信,现实生活的韧性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脆弱,而击垮它的意外,才是未来的新常态。

 

所以,忘掉过去的生活经验吧,面对未知,做最充足的准备,抱最美好的愿望:把未来的可能交给未来,把现在的问题留给现在。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生存狂吧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