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07 11:25
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陕红宇(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编辑:Susu,头图来自:电影《黎明之前》



关于人生,这本书写尽了“无常”。茨威格的一生风光过,前半生拥有的财富、荣誉、名利、友情等,到最后统统都被拿走了,时间、死亡、战争都会将这些东西一一粉碎。他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如果硬说留下了点什么,我想,那一定是这些书,这本回忆录,还有他文字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还有那些独立和自由的种子。


姻缘


很久没有迷过一本书了。


不知道是否正值而立之年,对小说的兴趣正逐步减淡,更加偏爱作者传记。前者有虚构、有编排、有节奏,但后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作者将自己的记忆感受转化成文字,并透过文字展现自我,里面有个性、有矛盾和内心彷徨、有克制和冷静……虽然这些东西在小说中都能通过艺术手法来实现,但始终隔着“真实体验”这一层。一个有趣的人,“一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本小说。


对于读者而言,读一本书要靠“姻缘”。茨威格的大名早有耳闻,书架间、其它作家的文字、经典电影中处处都有他的痕迹,但缘分未到终究是个过客。直到几周前,一位聊得来的女孩子和我讲她的情感故事:她和他,两位正处在最动人最挠人心痒痒的阶段,“犹抱琵琶半遮面”。他送了她《象棋的故事》,男孩子最爱的茨威格的一本小说,女孩子认真读完,很是合拍,相谈甚欢。受此影响,我误打误撞打开了茨威格的成名作——《昨日的世界》


疯狂的战争


书中开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甚是沉重却意味深长。茨威格的人生经历很丰富,他是学校教育的“反叛者”、名人手迹的“疯狂收藏家”、穿越大半个地球的“旅行家”。他是犹太人,出身上层,年少成名,认识众多传世文学大佬,与诸多一流音乐家合作,剧本能在各大顶级剧院演出。前半生的他,顺风顺水,写满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二字,一到中年,命运的大潮直接将他甩到岸边差点窒息,他的所有的书都被纳粹禁止,流离失所到异国他乡申请无国籍身份证明,身边的朋友相继离开害怕沾染“犹太气息”。


他的文字上可通达到国家元首来挽救一个人的性命,下可抵达扫地工人,感染力极强。他这一生,享受过和平年代的岁月静好,见证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与疯狂,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不可谓不精彩,但从行文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文字背后深埋着的苦痛。他常常提到父亲那一代,一辈子都只在一个小城市生活,安分守己,勤恳富裕,不需要被时代裹挟被迫向前走,不需要那么艰难地去呵护个人的自由与权力。


影响他生命进程的莫过于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来临时,他看到的是人们荷尔蒙的喷发,所有人精力过剩要宣泄。太过充裕的物质条件,过于空洞的精神世界,需要对外征战来找点什么。那时候的年轻人纷纷磨拳接掌,恨不得立马建功立业。他们为能开战而四处高歌,为能应征入伍而欢欣鼓舞,上前线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茨威格感受到了这种疯狂,但他更清醒地知道“战争只是一种热情之战”,待人们热情退却留下的只能是一片狼藉,撕裂人心。他看到:相隔几百米,前方的战士躲在战壕里担心下一秒的生死,而后方的将军却搂着美女的细腰散步在瑞士小城。他的祖国奥地利,流民遍地,到处都在疯抢食物,但跨过国界线的瑞士,却不限量蛋奶供应,咖啡小资情调应有尽有。战争是什么?东边太阳西边雨?人类的悲喜真的相通吗?


对于战争,受伤最深的是老百姓,奔赴一线的也都来自底层。几百万条人命的代价,使他们终于认识到一条宇宙真理:“宣传,从来都是有组织的谎言……权威之下,谎言遍地开花。”他们再也不肯成为政治的无谓牺牲品,生活,和平安定才为真。


不过,命运总是带有魔咒,又送来了另一魔鬼——希特勒。他通过不断调整战略来试探人们对战争的忍耐度,直到发现包括政客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对他的行为表示默许,并可以接受他无底线的“为所欲为”,他便一纸号令大举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吞掉后直接掉头攻打英国。人们纵容的代价并没有换来和平,而是更恐怖的战争。如果说一战还只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二战人们打的则是守护人类的尊严之战,更是一场信仰捍卫之战,不过在高科技的发展之下,胜利甚是艰难。


他,还活着!


茨威格的人生随着这两场世界大战跌宕起伏,并因犹太人的身份在二战期间触到谷底,他很消沉但并不妥协,用手中的笔来告诉大众战争之恶。他和同伴很默契地玩起了“互怼游戏”,双方都在各自的报纸上骂对方,但同时会贴出双方原文。两人看似在吵架,实则是将评判权交给民众,这样他们就可以接收到双重消息,而不会完全被官方宣传所左右。


关于战争,钱穆先生总讲:“野蛮会战胜文明,文化低的往往获胜”。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案例,秦朝只是一个蛮夷之国,却凭借武力统一了中国,甚至打败了经济文化程度甚高的齐国,元朝、清朝莫不如此。茨威格也意识到了此问题,经历过两次战争的他,深知什么叫“人性之恶”,什么叫文明的脆弱,而“恶”一旦掌权,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堪比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始终无法抵挡人性之恶呢?难道文明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紧箍咒吗?人类在二战之后真的有在进步吗?如果他看到现在疫情之下的人生百态,看着又逐渐孤立起来的各国,是否也会来一句:呵,倒退的人类!


关于人生,这本书写尽了“无常”。茨威格的一生风光过,前半生拥有的财富、荣誉、名利、友情等,到最后统统都被拿走了,时间、死亡、战争都会将这些东西一一粉碎。他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如果硬说留下了点什么,我想,那一定是这些书,这本回忆录,还有他文字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还有那些独立和自由的种子。


他,还活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陕红宇(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编辑:Susu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