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23 11:51

别瞎吹了,00后担不起这“赞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题图来自:《安家》剧照


近来我听过最一厢情愿的笑话,就是“仲裁侠”。


指的是00后敢于在遭遇职场不公时拿起仲裁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80后、90后只敢偷偷摸鱼以示抗议,只有00后绝不惯着老板,对任何职场不合理行为勇敢说no!”




仿佛一个手举《劳动法》的年轻人站在圣光里,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大喊:整顿职场风气,就看你们这一代了!


平心而论,如今的职场新人确实很爱仲裁。


尤其是在各种裁员、降薪的大背景下,网上那些通过法律武器成功拿到赔偿的案例,简直是打工人难得的出气时刻。


但看别人过瘾是一回事。真正经历过一次,才知道其中的纠结和挫折,可以说跟“爽”字毫不相干。


回头看那些把年轻人吹成“职场侠客”的段子,更像是个笑话。


一、“举起仲裁大旗,打击职场陋习!”


劳动仲裁这个词,以前总带点悲情色彩。


“不是被公司欺负狠了,谁愿意费这个功夫?”


时间长、耗精力,对下一份工作还有着薛定谔的影响。


就像分手,如果双方只是“小小撕破点脸皮”,80后、90后们往往选择忍一忍翻篇算了。


前几年新闻中的仲裁案例通常是:女性因为怀孕被故意调岗、老员工在公司奉献多年,突然因为年龄大/生病被解雇……


似乎这样程度的伤害,才值得人“背水一战”。


但如今,无数年轻人摔杯为号,吹响了打击无良公司的号角——


“仲裁啊!让老板感受一下打工人的愤怒!”


社交平台上有关仲裁成功的故事越来越多,不少都来自刚工作没两年的职场新人。


像爽剧一样,让人看几眼就热血沸腾。


从前我是唯唯诺诺的小社畜,想要回自己的那点钱,都得被老板冷嘲热讽加打压;


现在就是你工人爷爷,公司只有麻利服软的份儿。


在小公司做销售的@Colin,先是谈好的薪资标准被压,后来整个部门被半强迫劝退;


闹上仲裁庭,公司不仅得补齐工资,还得要多付几万块的赔偿金。


被无故辞退的女生因为所有证据充足,很快就拿到了主张的赔偿。


“我身边有同样遭遇的朋友都有点后悔,当初怎么就这么算了。”



作为维权武器排行榜第一名,仲裁对于年轻人最直接的吸引力,当然是真金白银。


不仅能要回原有的报酬,可能还有更多。


就拿辞退员工为例,公司正常是补偿n+1。


但如果在仲裁庭上被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一般需要赔偿2n。


去年毕业的女大学生@阿沙,入职八个月都没转正,人力还以各种理由拖欠当月工资;仲裁后不仅所有工资补齐,公司还被要求给阿沙补缴社保公积金。


于是各种职场抱怨帖子底下,也经常会有人建议:


“朋友快去劳动局,这是遇到贵人给你送钱来了!”


除了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出气。


尤其近两年,就业大环境的压力正渐渐蔓延。


刚入职就被裁员、社保公积金打折扣、工资被降、要求无偿加班……这些幺蛾子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扣了钱、没了工作,还要被教育“不懂社会的艰难和黑暗”。


在很多维权成功的故事中,当事人都会着重提到对方态度的改变。


“昨天还扬言我想告就去告,一收到通知就怂了,跑来谈和解。”


“嚣张的反派受到惩罚、低头认错”,可谓是最标准的爽剧剧情。


就算不服软也没关系。输了劳动仲裁,公司不仅要给钱还会留下记录,至少能提醒其他求职者不要掉进火坑。


仲裁,仿佛是在弱者在浊流中找到了名为“公正”的武器。


这武器似乎还挺好用,自然会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也难怪它被捧成了00后“整顿职场”的大杀器:“所有员工都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就不敢这么欺负人了!”


二、“仲裁一次,心气都被磨没了”


但你要真以为年轻人靠仲裁就能扬眉吐气,那多半要失望。


这可不是什么“口号一喊,无良老板立刻跪地投降”的故事。


相比于打官司,劳动仲裁对普通人来说门槛已经低了很多,但依然是需要依照法条和出具证据,由第三方做出裁决的程序。


收集证据、准备资料、跟公司谈判拉扯……都是磨人的工作。


如今去仲裁的年轻人,对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准备的。


但对于心理上的压力和郁闷,往往没有预料。


首先,很多仲裁需要的文件都是捏在公司手里的——想要逆风翻盘,可能得先丢掉体面。


南京一位女孩在被裁员后,多次找公司索要辞退书的纸质版。


但对方一直以“没有这个模板”为由推脱,还说不能为她一个人改变公司制度。


最后女孩在经理的办公室大吵大闹地耗了好几天,也只拿到一份不伦不类的“劝退申请单”。


还被嘲讽“赖着不走有什么意思”。


脸皮薄点就更难办了。


另一位网友在分享自己仲裁失败的经历时,再三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她自己就因为拒绝签署离职协议,觉得给HR添了麻烦,最后稀里糊涂地多签了一份虚假的考勤表。


也因此没有在仲裁中拿到加班费。


在一片高喊“打工人仲裁起来”的声音中,夹杂着不少输了的例子。


几乎每个当事人的心情都非常低落。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也认真研究了案例和注意事项,但努力还是付诸流水。


另一方面是忍受不了落差,就好像是被公司“二次伤害”了。


B站上有位UP主说自己在决定要仲裁时,就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


但发现很有可能会输的时候,心态瞬间崩盘。



还有人则是在脑中幻想了无数次,自己把公司摁在地上摩擦;


结果出来直接变成了霜打的茄子,“都不敢抬头看对面,觉得他们一定在嘲笑我”。



客观来说,很多仲裁结果其实是有理由的。


比如上面这两位网友之所以输,一个是因为公司只是口头辞退,没有书面通知也没有停缴社保公积金,所以仲裁庭认为双方还在离职协商阶段,不构成违法解除合同。


另一个则是在离职时签了声明,跟公司没有其他的未结款项和收入纠纷,所以拖欠的工资很难要回来。


虽然有录音能听出公司确实欠她的钱,但作为证据需要额外鉴定,鉴定费也是一笔额外的费用。


劳动仲裁就像其他的法律程序那样。


讲证据、有输有赢。


因为引入了第三方,也的确能够在公司和打工人绝对的力量差距之间,起到一些平衡的作用。


但把它看做是弱者必胜的“正义之锤”,可能只得到失望。


即便是赢了仲裁,也可能被刁难。


几年前新闻里“有公司用硬币支付补偿款”的事情,如今也时有发生,


@比比噗噗


个人跟企业的差距不只在于一个耗得起、一个耗不起,更是资源和经验上的碾压。


一场仲裁,能改变的东西比想象中还更加有限。


三、别夸他们“仲裁侠”了


所谓“仲裁侠”从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更像是在给自己鼓劲。


也只有他们才愿意相信,在所有的折腾和忍气吞声后,真能改变一点什么。


“也许等以后拖家带口的时候,我也会选择算了。”

“但现在有条件、有心力,就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自己做起,反抗职场大环境,这种话每代人都信过。


80后对领导“不服管”,90后发明“摸鱼大法”,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00后正在面对更加紧迫的就业环境,姿态自然也就显得更加孤注一掷。


这叫光脚不怕穿鞋的,可不是什么“侠”。


前几天看过一种说法,年轻人爱仲裁主要是因为“没钱又有闲”。


话虽然难听,却说到了点子上。


一方面,各个行业的用人都在收缩。被动失业后很难迅速找到接盘的工作,空档期普遍被拉长。


反正都是没工作,那申请仲裁付出的就不是“时间成本”,而只是时间本身。


另一方面,收入的涨幅也在变缓。


曾经那种“被裁员后新工作工资翻三倍,老同事都羡慕死我了”的故事,早就已经成为了过时的传奇。


越是过得不如意,越会对前任的负心耿耿于怀。


情场职场,都是同样的道理。


上面说到,很多人去劳动仲裁都是为了争口气。


但这口气其实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全看现实的锅盖有多重。


一位在广告公司做美工的男生,今年2月份在网上记录了自己“大战公司”全经过。


我开始就是被他的豪言壮语吸引:“绝不调解,一定要让无良企业留下仲裁记录。”


评论区很多人鼓励他,说他是“不怕事儿的年轻人”。



他自己也干劲十足地整理文件、接听仲裁负责人的电话,还穿越半个城市去交申请材料。


但还没走到仲裁庭上,就接受了调解。


公司拖欠了他半年的工资和奖金,而调解的条件恰恰是把这笔钱补上。


坚持仲裁可能会拿到更多的钱。但如果后续公司上诉,流程可能要走半年、一年,补偿款到手还得更久。


男生有关这件事的最后一条更新是:“让大家失望了,但我真的需要这笔钱。”


所以你看,什么“改变职场陋习”“找回社会规则”,只不过是说起来更带劲的口号。


背后是受到伤害的年轻人,试图面对现实的獠牙摆出一副不好惹的姿态。


在越来越多的失去、迷茫中,拼命找到点能抓在手里的东西。


也骗自己,好像赢下一场仲裁,面前的道路就能变得更宽更好走似的。


只不过仲裁侠这种话,外人就别说了。


年轻人比从前更加两手空空,难道还真要他们去改善职场环境吗?


至于那些还有工作的、还在加班的,想的恐怕已经不是怎么让“无良公司”付出代价了。


而是——“告倒了公司,我还去哪里赚钱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