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产品的存在都是因为他给用户创造了一定的价值。问答网站很火,据我所知,国内问答模式开始红火(这里所说的红火是从行业知名度来说的,而没有考虑用户数量和商业价值)多半要归功于知乎。尽管是Quora的模仿者,不过知乎的用户体验确实做的不错。大家也都知道国内的互联网跟风现象很严重,当一种模式开始流行之后总是少不了模仿者。这点从轻博客也可以看得出来,继点点之后,盛大推他、新浪的轻博客也都诞生了。真是不怕不热闹,就怕太冷清。
说起问答网站的模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Quora为代表的,我认为偏重学习型问答;一种是以Formspring为代表的以问答形式社交的网站。这两种模式国内都有代表,Quora的模仿者是知乎,Formspring的模仿者是米饭。前几天,我给一朋友(非互联网人士)看知乎,当他看到一个问题下面有很多答案,而且有些答案还很专业的时候,惊讶的对我说这绝对是网站雇人写的,还说百度知道就是这么干的。我本想跟他解释一下,后来想算了,因为我觉得说了可能也没用。要问中国的网民需不需要问答网站,他们有没有问题需要从网上找答案?这看似是个非常可笑的问题,因为答案是肯定的。否则“百度一下”的流行语也不可能那么火。原来在一篇博文中我说过,当给很多人提起问答网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知道,其次可能是搜搜问问等。想到的也是选择的,所以网民们选择解决问题的渠道就要属百度知道或百科。很多次,知乎的团队也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知乎与百度知道相比竞争优势在哪?其实,很简单,我想很多做产品的人也都能想到两者的区别。打个比方,同样的问题:哲学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你发到知乎上会收到很多诚恳的回答。而你发到百度知道上或许收到的都是一两句浮云式的回答。所以对于那种比较深奥的问题,很多人也根本不会发到百度知道上。你可以拿百度知道的问题和知乎上的问题作比较,一个低端一个高端,一个浅显一个深奥(当然也不完全如此)。这样就给知乎留下了机会,自然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虽然同样是问答类型的网站,但是米饭和知乎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米饭是倡导大家用问答的形式交流。我刚上米饭的时候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与朋友交流中,有多少是以问答形式进行的呢?换句话说,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你有没有算过你问朋友问题的频率有多高?朋友反问你的频率又有多高呢?虽然连续三个问号,其实也就一个问题。不过我相信朋友之间的交流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我最关心的是问题的数量有多少,又有多少是可以拿到网上去提问的?一些涉及到隐私的问题,很多人是不愿拿到网上提问的,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渠道也会是短信、电话这些时效性更强的方式。前面我只是从用户带动产品的方面来讲的,也不排除产品带动用户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类似Formspring模式网站前景就会更加广阔。最近听说百度要推出与知乎类似的产品---新知,这应该是百度为抵御知乎而做的反击,而真要属与百度知道相抗衡的应该是类似Formspring模式的产品。
作为问答网站来讲,适当的奖励制度是必须的。问题是信息,而人既是信息的始源也是传播者,如果在信息的传播链条中人的积极性不高,那信息的传播就很容易断掉。我不知道上知乎的用户会不会有一个感触,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是一件比较有压力的事情。高质量的问答是知乎一直想保持的优势,但要知道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人的回答问题的质量都会高的。所以知乎最开始满足的人群就是那些高端人士了,而相比较而言,米饭上的问答氛围就要轻松多了。
除了知乎、米饭这样的垂直型问答网站外,社交网站也推出了问答服务。人人网旗下的商务社交网站经纬在一开始就推出了问答服务,Facebook的问答服务也得到了不错的反响。看来除了传统的大佬压力外,问答服务还要面临社交网站的冲击,或许过不久人人和开心也会推出自己的问答服务。这里涉及到一个问答网站能不能够独立的问题。社交网站自身已经有了渠道,只需要增加一条问答信息流就可以了。单纯的以问答的形式社交,不如在社交过程中偶尔进行问答,这样看似才更加合理。在与社交网站的竞争上,知乎要比米饭更有具竞争力。理由很简单,米饭的用户群与社交网站的重复率太高,问题的层次也难有差异性。而且用户如果只是因问答去重新注册、登录一个网站的话,成本有点高。随着QQ统一账号的打通,以后吸引人们注册新网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以上这些都是我对于问答网站的一些思考。我想即便是再优秀的产品人员也无法对一件产品的生与死、盛与衰作出准确预测,所以对于问答网站的未来如何?Quora和Formspring两种不同模式的问答网站,究竟哪种会更成功,最终还是要由用户来决定。
来自:马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