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11-14 21:50

乱弹:“雷军系”=新的移动互联帝国?

雷军不喜欢自己被称为“教主”,雷军也常否认会整合那些自己曾投资的企业资源,即使在今天小米盒子的发布会上,他的话语依然为自己留有余地:“如何合在一起利益更大,当然更好,但我从来没有做过预设。”此时,他边上站着的是多看的创始人王川,小米第八位联合创始人,多看也成为了小米全资并购的公司,并将在电子书以及互联网电商机顶盒市场进行双向拓展。

更有趣的是,在发布会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候,多看的微信公共平台就推送了一条消息给笔者,里面是一个“多看新征程 感恩三重礼”的促销活动,第一重礼就是转发多看官方微博置顶微博就有机会获得小米手机2的F码。

这就是加盟雷军系的第一条好处:可以互相营销借力,前提是小米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品牌,而不只是一款手机硬件产品的代名词。对于营销层面,虎嗅在“雷军系好生意”一文中已经透露了很多,文中除了提及雷锋网与长城会在线下的营销造势,还提及了另外一个软件老兵金山:如果你是金山游戏的玩家会发现,金山所有游戏中的大奖都是小米手机,公开资料显示金山采购了800万元的小米手机以及配件。除了带动小米手机销量这层意义外,金山游戏的活动宣传也扩大了小米手机的知名度。这一招也是用的恰到好处,游戏中本来就需要用奖品,而手机又属于大众消费品,两者搭配非常合适。  

还有其他的好处吗?有。例如渠道借力,小米手机借助凡客的渠道进行发售,据称雷军原先的打算是完全将电商渠道交给凡客打理,但后来发现还是得自己做,但你不能否认一旦小米在供应链的话语权随着销售的上涨,它是可以通过凡客、乐淘、尚品网等进行分销的。后三者也可以借小米的品牌拉升流量,在米2发布会后,笔者恰巧碰到了陈年,他说小米在凡客发售卖的非常快,用户群的匹配度很高,有趣的是,很多下单的人刚开始都以为这是小米免费赠机的大促活动。

再比如兄弟之间的生意好做,可以互相借力、省力、发力。雷军投资了耶客,这是一家立志做移动零售的电商服务商,它已经为很多的服装、化妆品、零售品牌做过APP外包,其中之一就有凡客,凡客的APP客户端做得很红火,跟耶客在前期的先扶一把领进门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耶客也通过凡客APP的成功赚到了影响力。

当然,也有很多人都会去设想一个事情,就是小米会成为一个集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可以提供雷军系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去年我在写“失控的手机”江湖时,就曾经采访到自以为熟悉雷军的人士,他说:“乐淘、卓越、凡客、UC浏览器、多玩网游戏、多看电子书等应用,完全可以搭载小米的平台和硬件进行推广,这非常划算,也会给小米构建一个豪华的应用服务阵容。”

这些都不太新鲜,但小米在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

今天我听到的最新鲜的观点在于雷军这样评价自己为何一定要做小米盒子:“未来的世界是以手机为中心的,电视就是手机的显示屏”。在今天的媒体发布会上,雷军通场都是用自己的米2手机做的DEMO,无论是展示图片,还是发1080p的高清视频。依稀还记得有媒体曾经报道称,雷军曾经尝试一段时间内完全不用电脑,而用手机进行工作——这比较发烧,但由此带来的体验会坚定雷军的一个看法:我是从手机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IT经理世界》在去年就做过关于“手机人”的封面报道,阐释了随着智能手机这个入侵者能量的日益强大和渗透的可怕深度,它将催生一批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与新型服务。

我也曾经做过一次误判,在“两岁小米的两种可能性”一文中设想过小米未来的两个发力点,一是成为一家重型的电商公司,因为它要控制产业链上游,还得做好下游的渠道与售后服务(或许还会有零售店);二是成为一家综合性的软件平台公司,从专利为零的尴尬状态中摆脱,增强自己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能力,相比之下,腾讯和百度都要强于小米(譬如米聊)。

今天来看,也许小米未来存在第三个可能性:先将小米做出品牌影响力,然后将小米打造成基于手机(或者说移动互联网)的平台,然后将这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开放,雷军系将是第一波享受这种平台红利的企业,由此会对其他的企业或者开发者产生榜样效应,从而加盟小米的平台生态当中,从而造就一个基于手机生活方式的移动生态。

这次小米盒子的应用当中搭载了很多视频网站比如迅雷、搜狐视频等提供的应用,还有其背后的节目源,再往后也许就是植入视频的广告主了,似乎“入口-流量-广告主”的模式开始变得清晰了,它目前有能力提供的是浏览器入口、电商入口、游戏入口、视频入口、阅读入口等,假设更多的雷军系以外的人加入进来,也许就可以增加更多的入口和服务内容。

从硬件发烧,到配件玩法的发烧,再到内容的发烧,一步步继续下去,也许真的有可能烧出一个基于小米品牌的移动互联帝国。

这只是一个猜想,也是一个类苹果效应的开始——如果苹果说要生产马桶,果粉是会买的。雷军在回答一位记者同仁关于是否会做平板的提问时说,“我们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也许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小米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像苹果了。也许最大的不同在于,苹果是工业时代制造神话的顶峰,它很沉(比如供应链),而小米可以剑走偏锋,做移动互联网,可以轻一点,但效果也不错。

——广告: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共平台账号,微信中输入liuqi-guancha找朋友即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