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19 21:14
上世纪70年代初,顺德人用土办法搞了个大工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飞一般自游(ID:Ms-Flower-Flower),作者:叶克飞,图源:叶克飞,编辑:二蛋,头图来自:叶克飞


站在河岸边,背后是参天古树,即使艳阳高照,仍然感到阴凉。眼前水面平静,风起时偶有波纹,耳边除了鸟鸣声,还有来往游人的话语声。


坝桥全景▲


这里是广东佛山顺德区龙江镇左滩村与右滩村之间的甘竹滩,珠江西江下游通向北江的一条支流入口,曾是广州经顺德通往江门、肇庆等粤西地区的重要航道之一。它位于龙江镇南端,与南海区九江镇接壤,与江门的新会区、鹤山市隔江相望。


眼前的宁静美好古已有之,昔日的它“滩石奇耸,声如雷霆,江水、海潮互为吞吐”。清朝时顺德县文人评定县里八景,“甘滩雪涛”就名列其中。但它也因为险,曾被称作鬼门关,“船过要沉,艇过要翻,鹩哥飞过要兜弯”。


坝桥全景▲


1971年1月1日,当时的顺德县开启了整治甘竹滩、兴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工程,工程口号是“誓把吃人滩变成幸福滩”。落成后的甘竹滩发电站,兼发电、防洪等作用于一体,被誉为上世纪70年代广东最优秀的工程之一。


发电站▲


2000年后,因西江上游兴建水电站,水量减少,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也在2009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如今,我眼前的甘竹滩发电站历经岁月沧桑,已然迎来新的身份——景点。它是甘竹滩博物馆区的核心部分,如公园一般可漫步其间。在它身后,是多个主题展示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与中心沟围垦这两大水利工程的历史展馆、桑园围历史展馆、龙江甘竹艺术展馆和龙江历史文化展览馆等。


一个“年迈”的水电站,就这样重生。它所记录的一段段历史也因此不被湮灭,成为可供宣扬与纪念的荣光。而位于甘竹滩一带、始建于北宋、曾经在千百年间滋养一代代人的桑园围,更是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广东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发电站全景▲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和中心沟围垦:艰难的工程


驾车进入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园区,眼前是一座座土黄色的老建筑,不少正在修缮中,还有一些自顾自凋零,楼前杂草丛生。有一栋六七十年代的苏式风格两层住宅楼,顶端却是南粤式灰瓦斜顶,院落里长满树木,枝蔓沿建筑墙身爬上房顶。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目前荒废的老建筑,都会是下一步的改造目标,就像眼前的一个个展馆那样。


坝桥尽头的建筑▲


从2018年开始,龙江镇开始对发电站园区进行活化,逐步打造为博物馆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水利工程与其展馆。


在展馆中,一幅幅旧时档案、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展示着工程初期的艰辛。当年的顺德,可谓举一县之力,投入到这耗时3年零4个月的工程中。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相对匮乏,流通也非常不易。顺德人想了无数办法,才筹措好所需的材料。馆中资料记载,当时为了解决工程钢材需求,顺德县政府用两三辆卡车的顺德水乡鲜鱼,在韶关钢铁厂换来一批钢材。船闸本应以生铁铸造,但因为物资短缺,最终改用“钢筋混凝土+树枝”。为避免渗水,施工人员还去理发店收集头发,利用头发的韧性,开发出“水泥+头发”的土法防水材料。


就是在这种艰难条件下,占地4.6万平方米的甘竹滩电站建设完成,并于1974年5月1日正式并网发电,解决了当时顺德县70%的用电量。建成后的大坝可防御洪水,并确保广州通往江门、肇庆的水上航线全年通航,缩短航距二十一公里,还调节了西江与北江的流量,降低下游水位,减轻下游洪涝压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甘竹滩落差仅有1米,因此甘竹滩发电站是中国第一座低水头发电站,自然也是发电水位最低的电站。在当年,利用如此之小的落差发电,在国内没有任何先例。工程人员经过历时半年的反复试验,设计出装配“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终于完成任务。


船闸门▲


从展馆走出来,旁边就是当年修建的大坝。桥头处是对称的椭圆形建筑,桥道通往对岸。经历过三十多年沧桑,电站建筑和设施已经显得陈旧。只有一米多宽的坝桥由水泥铺就,偶有摩托车和自行车驶过,发出一阵阵摩擦异响。


桥头处的旧建筑▲


当然,更多的还是游人。他们来往于窄窄的坝桥上,旁边是高耸的粗粝坝体。


尽管经历数十年沧桑,坝体依然坚固。当时的没有搅拌设备,眼前的混凝土都是由人手搅拌出来。


旧设施并为生锈▲


除了工期紧、工程量繁重之外,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资紧缺且运输困难的时代,上万人集中于甘竹滩,光是每天的吃饭问题都让人头痛。


发电站的旧阶梯▲


据老工人回忆,当时每天只有白饭和青菜,两分钱可以加一块腐乳,三分钱能加两块。有一次有领导来慰问,带了两箱罐头午餐肉,分给每人只有一小口,却让从未吃过午餐肉的工人们兴奋了好多天。还有一道偶尔出现、不用油也不用盐的咸鱼蒸肥猪肉,也是工人们朝思暮想的菜肴。


坝桥旁的黄色不规则建筑是旧时电站,透过一格一格的窗户,依稀还能见到内部。在坝体的尽头,是一层层的高耸过道,旧时工人可以沿阶梯走上通道,进行各种作业。尽管已经停产,但旧时的钢索、吊轮等依然保存完好,在粗粝的混凝土石柱间延伸。


电站的旧窗户▲


坝桥尽头是一座小岛,树木茂密,清幽可喜。依稀可以见到旧时的篮球场,还有一排废弃平房,旧时是电站工人的宿舍。向前走便是电站的船闸。若是见过葛洲坝,便知这里的船闸与之原理近似。在水道两头各有一个闸门,开启一边进船放水,待水面变平后开另一边闸门放船。闸口里停着一艘小船,水面平静。


从坝桥、电站到船闸,从大的发电机组、铣床、水轮机三米叶片到小小螺丝钉,甘竹滩发电站的一切都是顺德制造。在那个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时代,顺德人从设计到施工,从制造设备到安装,实现了全程自主。


船闸之间的水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飞一般自游(ID:Ms-Flower-Flower),作者:叶克飞,图源:叶克飞,编辑:二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