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识局 (ID:jianshiju01),作者:烟酰胺,原文标题:《大批中成药被医保清退,主流基金却在加仓中药股》,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医药板块正在整体回温,尤其是中药。
7月20日,易方达旗下基金公布了2022年二季报。其中,明星基金经理张坤负责的四个基金披露二季度仓位:增加了医药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业的配置。
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两个偏混合类基金中,药明生物进入前十大重仓股。这在混合类基金中是不多见的,市场将其解释为医药行业的回血。
与此同时,聚焦在医疗保健的基金持股风格也在变化。工银瑞信基金赵蓓在管的基金中报种,药明康德、凯莱英被减持,增仓中药股华润三九超30%,同时还新进了同仁堂。
医药市场热点在切换,背后是否有政策和行业逻辑?
地方增补清退,中成药遭了殃
虽然被资本市场看好,但中药的日子并不好过。
7月12日,北京医保局发布《本市第三批调出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品种》的通知,将141种药品从北京市医保目录中剔除。
这批药品包含70种西药和71种中成药。其中,胰岛素、氨氯地平、布洛芬等常用药位列其中。对此,北京市医保局表示:此次的调出药品,多是删除了相关药品的某一剂型,同类药品还在医保目录内。
其实,北京的医保调整是全国地方医保增补出清的一部分。按要求,今年7月1日之前,全国各省都要对自行增补的医保品种进行清退,今后全国各地的医保目录都和国家保持统一。
地方增补的医保品种,主要是一些改进剂型、或者地方企业独家品种等,有倾向照顾本地企业的潜台词在其中。如这次北京清退的布洛芬是凝胶剂,而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布洛芬主要是口服剂、乳膏剂、注射剂等剂型。这些剂型在北京依然可以正常走医保。
但被北京医保清退的大批中成药,的确会遭遇灭顶之灾。
被清退的71种中药大多是独家产品,而且很多是本地的同仁堂等大国企的药。这些药过去在医保定价上,企业具备一定话语权。如名单中的安神健脑液,是北京同仁堂的独有产品;取自何首乌等中药材的精乌胶囊,则是贵州的品牌。
这些独家产品治疗功能往往比较模糊,即便退出医保,患者也不会无药可用。如被清退的柴黄清热颗粒、复方鱼腥草颗粒、感冒清热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等,都是感冒常用药,老百姓在感冒时其实有很多用药选择,并不一定要用这几款产品。
退出医保后,这些中成药失去了医院这个大渠道,销售状况可想而知,对相关企业来说也不会是个好消息。
投资中药股,在投什么?
地方医保增补了大批中药,这与中药的地方属性关系很大。一些中成药本身就是当地的土产品种,自然当地更容易接受。
因此在清退时,增补的中成药成了主要清退对象。
今年5月份,江西省公布《将过渡期保留中成药调出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其中43个尚未纳入国家医保品种的中成药调出医保;6月份,安徽省发文称将13中中成药剔除省级医保目录;同在6月,浙江省宣布自2022年12月31日起,原省内增补药品将全部调出医保范围……
按理说,中成药被医保清退,资本市场至少应该选择回避。但中药股还有另外一重利好,值得市场发掘。
据赵蓓在管的工银瑞信基金,华润三九和同仁堂被委以重任。其中,华润三九的公允价值以占基金资产5.26%的比例排名第6,同仁堂则以5.06%的比例排名第8。
华润三九和同仁堂的特征比较明显:品牌中药,零售端较为发达,议价权高;另外较为重要的则是,积极参与当下中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
相对于中成药来说,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受医保控费的压力较小。此前,山东联盟计划对近200个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进行集采,但目前实际开展集采的只有20个左右的饮片,配方颗粒尚未启动集采。
另外,品牌中药企业不依赖医院渠道,在零售端同样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三九的感冒灵、皮炎平,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无一不是市场热门品种。在“振兴中药”的政策指引大背景下,此前主要关注创新药的基金经理将中药纳入基金,也是一种稳妥的策略考虑。
毕竟,在2021年创新药、CXO等医药热门领域纷纷“跌倒”之时,只有中药板块平稳上涨。
但中药有中药的难处。难以无法进行一致性评价,经典名方难以通过循证医学进行验证,产地不同的中药材质量差别巨大……都是问题。中药要想彻底说服市场,还需要有更强有力的证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识局 (ID:jianshiju01),作者:烟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