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02 09:54

4万港人在罗湖:这里有最“港味”的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ID:szdays),作者:深圳微时光,摄影:vennphang、 summer,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香港人王纪明在罗湖渔邨社区生活了11年。傍晚时分,站在自家的窗户旁,滨河大道上的车水马龙,与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城市夜景。 


视野内的一街一巷,与王纪明的生活都有着紧密的关联。


1公里之内,有7家茶餐厅,在这里,他能找到最熟悉的香港口味;1.3公里之外的罗湖口岸,与他在30多年前便结下缘分;相距3公里的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自疫情以来,他每个期末要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香港中小学校的期末、呈分试;再远一些是深圳水库,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关键节点,日夜不歇地往香港输送淡水…… 



深圳、香港血脉相连 。罗湖,是这个城市最有“港味”的城区——罗湖口岸,曾经是新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目前这里生活着4万港人,约占深圳全市港人总数的20%;这里有着最“香港”的市井生活,宵夜茶餐厅、海鲜大排档、各式娱乐城;很多老街区、住宅建筑,沿袭了紧凑密集的香港风格;罗湖的每个街道,都设有专门的港人服务中心……


在罗湖,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关乎民生的教育、医疗,乃至城中村里的宗祠,职业上的伙伴,校园里的同窗,街头巷尾的邻里,都能挖掘出情深意长的深港故事。


走过来



作为第一批来深圳”吃螃蟹“的港人,王纪明在深圳办过公司,建过工厂,如今从事投资工作。11年前,他在罗湖买下房子,在深圳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疫情来临之前,他频繁往来于深港两地处理工作上的事务。疫情之后,这些事务大多依赖网络和手机完成。


王纪明还能记起,30多年前,跟着涌动的人流,从罗湖口岸步入深圳的景象。彼时他才20出头,深圳也显得格外年轻,新建起的城区东起罗湖关,西到上海宾馆,“开车走着走着,前面就没有路了,不少道路也是坑洼不平”。


“30多年前比较艰苦的阶段,我都能适应,现在深圳这么繁华,还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从昔日新中国唯一的“南大门”发展到今天,罗湖拥有国内最大的陆路口岸群。定居罗湖以后,王纪明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罗湖口岸,去往香港市中心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这跟住在上水差不多,也就多了通关的十几分钟”。


在未来,罗湖口岸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将两地两检的通关查验模式,调整为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缩短通关、换乘时间。



由于工作需要,王纪明经常要奔赴国内多个城市出差。7个月前,百年老站深圳火车站迈入高铁时代,从这里出发,搭乘“复兴号”、“和谐号”,去往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等城市,同样便捷。


这要得益于“十三五”期间,罗湖区在基建上的大力投入——开通运营轨道线路8条,辖区轨网密度1.25公里/平方公里,轨道站点500米覆盖率为48.6%……为“轨道上的大湾区”作出罗湖贡献。


从王纪明家向西望去,几百米远处,便是春风隧道的工程部。春风隧道全长5.08千米,西起滨河大道上步立交,止于北斗路归入沿河南路,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春风路高架的交通拥堵。


值得憧憬的是,穿越老城区、施工难度重重的春风隧道,将在明年上半年实现贯通。除此之外,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工程计划在明年开工,深南东路东延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在展开……对王纪明和他的朋友们来说,深港双城交通“通勤化”不再遥远。


融进来



定居深圳这些年,陆陆续续会有香港朋友,向王纪明咨询来深圳创业的问题。他一般会从几个方向为对方提建议,政策支持、市场大小、项目适不适合落地深圳或者罗湖,是他特别强调的关键。


“现在来创业,能得到很多政策扶持,我们二三十年前就没能赶上这些好机会”。



据统计,罗湖港资企业超6000家。其中,2047家聚集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今年上半年,就有15家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等优质企业落户这一片区。


罗湖的营商环境、生活氛围,都是吸引这些企业扎根于此的重要原因。今天来到罗湖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王纪明口中的“好机会”可谓数不胜数——


为了支持港澳专业人才来深创业就业,罗湖推出全市头一份“政策大礼包”。最近一段时间,王纪明一直跟香港的朋友们分享一份小册子,这是罗湖区今年6月份发布的《罗湖港人一本通——便利香港居民在罗湖发展服务指南》,可谓是“大礼包”实操指南。


“港人怎么注册公司,怎么申请就业、创业补贴,怎么申请公租房或租房补贴,子女怎么读书……大事小事都讲得很细致、很有针对性,非常实用”,王纪明说。



一个多月前,全国首家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在罗湖区成立。对于来深创业立业的港人,罗湖区提供最高200万元扶持,包含团队落地支持、人才住房、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等帮助。


想来罗湖实习、求职的香港年轻人也不必犹豫,罗湖区与德勤、普华永道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推出了“深港青年人才交流计划”,为香港青年提供360度的支持。



来深圳开一间口味地道的餐厅,也是很多香港人的创业梦想。罗湖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港资餐饮企业全流程开办指南,提供“保姆式”操作指引,将企业开办手续流程压减近1/3,时间压缩近一半。


另外,罗湖区面向港人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港人在罗湖消费、生意往来,都将会十分便利。


接下来,罗湖还要梳理细节,找出制约港人、港企发展的“关键小事”,从细微处完善深港融合服务。


住下来



定居罗湖,王纪明几乎不需要适应的过程。


罗湖的生活氛围与香港非常接近,在香港,居住区生活极为便利,下楼步行几百米,几乎能买到需要的一切东西。罗湖富有生活气息,人情味也浓,大小店铺遍布在街头巷尾,舒适度和便利度不输香港。



王纪明目前也担任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在这个住宅区里,香港居民占了将近一半。他同时还担任渔邨社区港逸志愿服务队队长,这是全市第一支港人志愿者服务队伍。


疫情以来,王纪明与社区工作站,党群服务中心打过许多交道,他也深切感受到,社区工作者在服务居民、服务港人上的尽心努力。


“能看得出来,他们平时的工作已经非常辛苦了。但他们还专门抽调人力,关心我们这些港人的生活,针对跨境家庭因疫情遇到的各种困扰,提供了很多帮助”。


小区内有很多跨境读书的儿童,疫情期间只能待在家里上网课,“小孩成长中,长期闷在家里不太好,他们需要一个热闹活跃,能相互交流的团体氛围”。 


考虑到这些需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特地邀请老师,为孩子们开设画画班、英语班等各类兴趣学习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凑在一起学习玩耍。



这两年多,王纪明的孩子无法过境读书,只能一直在家里远程上课,居住在香港的爷爷奶奶,也非常牵挂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罗湖,因疫情无法到香港读书的学童不在少数。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业,特地跟香港教育局、中小学沟通协调,让滞留深圳的学童顺利领取到了课本、校服。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跨境考场,在过去的两年多里,开展了450多场异地考试。



刚刚定居深圳时,医疗问题令王纪明颇为头痛。“十几年前深圳还有医托,我看医生时遇到这种情况,体验特别不好”。


在深圳居住的前几年,身体上有任何不舒服,王纪明宁愿过关到香港上水的诊所治疗。 疫情两年多来,王纪明不得不选择在深圳就医,真正体验下来,他发现深圳的医疗环境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大有改观,“现在好了,根本看不到医托了”。



目前在罗湖,一些深港医疗服务合作试点已经进入运营阶段。位于罗湖的尚创峰百名港医医疗城已经运行,它将成为大湾区首个具备规模的港医诊疗中心。


接下来,罗湖计划将罗湖医院纳入跨境转诊服务和“港药通”机构,让深圳市民看上香港名医,也方便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


对于王纪明来说,不久之后,就能够在深圳享受到熟悉的港式医疗服务。


在香港生活时,爬山、绿道徒步是王纪明最喜欢的休闲项目,爬上山顶,看着高低起伏的山峦景色,被甩得远远的高楼,城市生活带来的紧迫感瞬时消散。


刚刚定居深圳时,王纪明总觉得山爬得不过瘾,“朋友一约,就是爬莲花山,那明明是逛公园嘛”。最近几年,他能从新闻上看到,深圳的城市绿道每年都在增加,在罗湖围着水库徒步,沿途风景同样令他心旷神怡。




结语


走在罗湖的街头,王纪明偶尔会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深圳,“那时候路边还能看到,有人乱丢垃圾,乱吐口水,现在街道上多干净,这就是城市的文明和进步”。


这三十年,王纪明穿梭于深港两地,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他是深圳巨变的亲历者,也是罗湖发展的见证者。大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小到街头巷尾的细节文明,深圳和罗湖三十多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在王纪明眼里,深圳和罗湖,有两个特质一直未变,就是活力和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ID:szdays),作者:深圳微时光,摄影:vennphang、 summe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