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05 19:10

每人每年少睡45小时:气候变化让你“热到睡不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游识猷,编辑:小毛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热到睡不好,可能是很多人的心声。


2022年实在太热了。上半年,“热浪”成了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南半球先经历了可怕的夏天。1月12日,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气温达41.1℃,那是该地115年来的第二高温。1月14日,澳大利亚出现了创纪录的 50.7 °C气温,这可能是南半球的高温纪录。


6月份,日本伊势崎市记录到了40.2℃的温度,这是日本1875年以来的6月最高温。


同样是6月,美国的死亡谷甚至出现记录到了54℃的气温。


人都热化了|daventrian/twitter


7月份,热浪席卷欧洲。多地气温超过40℃。高温引发了大量山火,法国、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受灾严重。


7月14日,葡萄牙记录到了创高温纪录的47.0 °C。


7月16日,英国发布了红色的极端高温预警,并宣布这是国家紧急事件。


前几天,“北极圈穿短袖”的新闻冲上热搜。本来终年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出现了32.5℃的气温。


在我们中国,热浪从6月起就在各地出现。各地不断发布高温警报。


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近30天全国最高气温来看,已经有很多地方体会过了40℃以上的极端高温。| 中央气象台


气候变化引起的热浪越来越多,这么热的天,你睡得还好吗?


一年少睡45小时,未来还会更差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者最近在《一个地球》(One Earth)期刊上发文[1]提出,随着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所有人都会因此睡得更少,也睡得更差。


这个研究使用了睡眠监测手环,收集了68地47628人的睡眠记录,以及他们所在地区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总计超过100亿分钟的睡眠数据后,研究者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①因为“气候变化”,现在每个人每年已经失去了将近45小时的睡眠。


如果全世界的碳排放能控制在“2045年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RCP 4.5),到了2099年,每人每年会因为太热而失去50小时的睡眠时间,且额外多出3个睡眠不足的夜晚。


如果全世界控制不力,碳排放依然逐年上升(RCP 8.5),到了2099年,每人每年会因为太热而失去58小时的睡眠时间,且额外多出7个睡眠不足的夜晚。


②受伤最深的是女性、老人、非发达国家的国民,以及本来就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


夜间每升温1℃,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相比男性,女性会损失1.25倍的睡眠。相比年轻人和中年人,65岁以上的老人会损失2倍的睡眠。相比较高收入国家国民,中低国家的国民会损失3倍的睡眠。


参考资料[1]


老年人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更弱,因此对于过高的环境温度,反应更大,更容易失眠。


女性的平均体脂肪含量大于男性,这可能影响了女性的散热,令女性更容易在炎热的夜晚失眠。


富人可以使用空调,让自己在凉爽的室内入睡。但空调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向环境里排出更多的热。“热”并没有消失,倒是更多的“热”被转移给了没有空调、甚至没有风扇的穷人们。


③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延迟,也就是人们入睡时间变晚了。


与此同时,起床的时间变早了。


④在睡眠上,人们似乎并不能“适应”炎热。反而比较容易适应寒冷。


换言之,晚上温度低,只要被子够暖和,人们还是可以睡得足够好。


但夜间温度超过15℃时,人们就开始晚睡且少睡。晚上温度一高,除了用空调来强行改变环境温度,否则睡眠一定会受到负面影响。


让我进冰箱睡吧|Giphy


即使你本来就生活在热带,也不代表你真能习惯热浪,能在炎热的夜间睡得安稳。这个研究发现,比起生活在最寒冷地区的人,生活在最炎热地方的人所受的影响是前者的两倍。


夜晚升温比白天更高?


对我国西部如青藏高原,这种变化更加显著。


2020年《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的一篇论文[2]提出,气候变化带来的升温是日夜不均的,在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地区,夜晚升温更多。


研究者分析了近35年来的全球近地表温度、湿度、降水量、云层覆盖等数据,发现日夜升温不同的原因是,平均气温上升后,云层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云变得更少了,无云阻挡阳光,白天升温更多。有些地方云层覆盖变多了,白天相当于撑了一把“太阳伞”,但晚上也由于云层的存在,热量更难辐射散发,更多地被保留。


上图:夜间显著升温更多的地区为蓝色。下图:日间显著升温更多的地区为红色。颜色越深,日夜升温就越不均衡。|参考文献[2]


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夜间比日间升温更多的一个地区。比起白天,夜间最低温的中位数多上升了1.2℃。


这意味着,有些地方的夜里可谓又湿又热。太影响当地人的睡眠了。


深度睡眠和REM睡眠都少了


大部分人每天都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我们人生里的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睡眠过少,对人造成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我们的思考能力会下降,情绪会变差,免疫抵抗力变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糖尿病风险上升,肥胖风险上升,老年痴呆风险上升……几乎可以说,你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项功能,都受到了削弱或伤害,没有例外。


睡眠研究者早就发现,睡眠环境应该保持凉爽。


我们睡眠时,核心体温会降低。反过来说,体温略微下降,人也会产生困意。


理想的睡眠环境,应该是“凉爽、黑暗、安静”。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睡得最为安稳。


此前的研究显示[3],炎热会使人总睡眠时长减少,慢波睡眠(深度睡眠)和REM睡眠(做梦阶段的睡眠)都会减少,同时出现压力激素上升。


2012年一个日本研究[4]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如果你没被子盖,那么太冷的环境会让你睡不着。但现在大家几乎都不缺床上用品,结果是,“太热”成了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如果湿度再一大,人难以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更是会热得难以入眠,慢波睡眠和REM睡眠都会缩短。


环境太热引起的睡眠质量变差,除了打开空调风扇之外,实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果气温到了35℃以上,那么风扇能起到的降温效果也极其有限。如果湿度再大,人体无法通过汗液蒸发这个机制来散热,中暑的风险就急剧升高了。


再感谢一次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


让我们说,谢谢威利斯·开利|wikimedia commons


除了打开空调之外,睡前洗个澡,也会促使体温下降。


记得别吃零食,消化食物会产热。


前一天睡不好,第二天肯定容易犯困。但还是要尽量坚持住不要打瞌睡,否则晚上可能会更睡不着。


如果所有办法都试过了,还是睡不好……那实在也是没办法,毕竟这不是你的错。是气候大环境不行!


参考文献

[1]Minor, K., Bjerre-Nielsen, A., Jonasdottir, S. S., Lehmann, S., & Obradovich, N. (2022). Rising temperatures erode human sleep globally. One Earth, 5(5), 534–549. doi: 10.1016/j.oneear.2022.04.008

[2]Cox, D. T. C., Maclean, I. M. D., Gardner, A. S., & Gaston, K. J. (2020). Global variation in diurnal asymmetry in temperature, cloud cover, specific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eaf area index. Global Change Biology, 26(12), 7099–7111. doi: 10.1111/gcb.15336

[3]Buguet, A. (2007). Sleep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 effects of heat and cold exposure, altitude, hyperbaric pressure and microgravity in space. J. Neurol. Sci. 262, 145–152. https://doi.org/10.1016/j.jns.2007.06.040.

[4]Okamoto-Mizuno, K., & Mizuno, K. (2012). Effects of thermal environment on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31(1), 14. doi: 10.1186/1880-6805-31-14

[5]2022 heat waves -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2_heat_waves

[6]2022 European heat waves -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2_European_heat_waves

[7]The Best Temperature for Sleep. (2021, November 16). Retrieved from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what-is-the-ideal-sleeping-temperature-for-my-bedro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游识猷,编辑:小毛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