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09 14:05

总监们突然成了公司最尬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头图来自:《平凡的荣耀》


为何做甩手掌柜?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亲自下场也没有用,只会显得自己也很无能,从而不再有甩锅给下属的理由。


“什么事,都需要我亲自去,那要你干什么?”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作为基层搬砖主力军的我们,在世风日下的企业内卷大氛围中,遇到外界的困难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来自顶头上司的这句至理名言。


好家伙,他们作为企业的中层干部,开始逐渐把业务攻克的对象,从外界转向内部,人人都似乎顿悟了,自己才是整个公司距离被裁最近的人,只有搞好向上管理,才是保住饭碗的最佳途径。


于是,各个公司,名叫卷王的中层越来越多。


现在的局面是,市场、公关甚至是销售部门,这些明显要对客户的部门,中层开始大门不出,二门不进,每天窝在办公室,开越来越多的会议,做越来越眼花缭乱的方案,吹越来越玄学的牛逼,总之在上一级老板面前的曝光率大幅增加,而客户的事情基本甩给下面人,完不成搞不定,就各种负能量弄你。


前段时间,见了一家搞无线网络公司的中层,也是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人家跟我说了一句,你们一口老炮很多地方写的不对,我看了想笑,你们以为现在的甲方公关,还像以前那样把媒体关系奉为神明?搞这玩意已经没有用了,你们离开大厂太久了,过时了。


说千道万,出现这种局面的本质,还是因为,中层才是这次优化大潮中,受灾最严重的人群。


一时间,市场总监、销售总监、公关总监……各种总监成了公司中最尬的人,毕竟副总裁们正在考虑如何分解CEO下达的降本增效考核。


中层已不关心一线业务


一个做X马汽车业务的广告公司同学告诉炮哥,以前跟X马开会,他们的中层都会参与的,现在参与度越来越低,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方案来回折腾的次数指数型增长,大家都被骂的劈头盖脸,完全就是瞎子摸象,到了中层那边,就是说不行,也没有个具体的一二三来。


所以,汽车行业才会闹出前段时间奥迪和刘德华的那种笑话,因为资深的总监们,正在忙着各种享受和斗争,哪有心思关心具体业务。


关于享受和斗争这个事,你们自己去看看,最近各种社群里,关于各种银行、证劵的乱搞瓜,甚至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三人行传言,不都是中层在弄的幺蛾子?基层媒体搬砖累得就差断气了。


做甩手掌柜这件事,在公关行业也是如此。


现在媒体那边出了问题,基本全部都是基层媒介去处理,很多大厂的公关总监,媒体基本是一年都见不到一次。


对于大厂中层的懒惰,现在已经成了一些媒体老师写负面的理由。


我最近就碰到一个某大主播的媒介跟我抱怨,一个媒体人,写了自家负面,他去沟通,这位老师的回答很有意思,你们总监XX看不起我,每次都是亲自去见XX媒体,但是我这边,就是让你来打发。


说实话,这位小兄弟跟我抱怨这个事的时候,我非常能理解,他回去甚至不敢跟自己的领导说这个事,因为他领导会觉得他非常无能,搞不定媒体老师。


但事实上,几乎全中国的媒体老师,都有一个通病,非常自恋,特别把自己当回事,给足面子,甚至是公关法则中的一条真理,公关这个行业论资排辈特别严重,资历身份不对等,马上就会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什么事都要靠领导出面,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被质疑,距离被开就不远了。


那么,你可能会问,中层做甩手掌柜难道不是一直如此吗?


其实不然,在跑马圈地的蛮荒时候,中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所有的总监们每天都在外面开疆拓土,不是在跟客户见面,就是在去跟客户见面的路上,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实在举不胜举。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不关心业务,都在关心些什么呢?


首先是,对下,强调资深,努力包装自我。


越来越多的大厂中层,开始注重内部人设的建设了,某大厂的一个中层,最近一年开始拼命内部PUA下属,各种吹嘘以前自己在媒体有多么多么牛逼,都干到处级干部了,来这个公司就是追求梦想,然后开始用各种媒体关系来标榜自己的人脉,但是到了最核心的地方,需要她出面办事的时候,不好意思,你们去,我是领导,我不去,我去的场合,我也不带你们,咱们各玩各的。


要知道,现在大厂都流行越级告黑状,下属去大领导那里告状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不镇住下面人,很多时候就会出现各种乱子。


其次是,对上,沟通频繁,工作必须可视化。


三年前,几乎所有的大厂媒介总监,上午都是不来上班的,理由非常充分,昨天晚上陪客户太晚了,最夸张的时候,百度的一个基层说,我已经半年没见过我领导了。


再看看现在,我一个常年不打卡上班的好兄弟,去了一家国企后,跟我吃饭,都开始打完卡才敢出来了,我当时都惊呆了。


现在一问,在大公司里,上班时间都已经成了一种内卷重灾区了,副总裁如果七点半到,总监就必须想着办法七点到,新来的同事,上下班时间,基本要看领导。


我之前,去一家手机公司参观,晚上八点多了,一群小伙子在那边打王者荣耀,也没在干活,我就问他们怎么不下班,他们用嘴努努,老板还在,我们不能下班。


人在公司,各种走动,各种会议,各种方案,各种数据分析,这已经成了可视化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是,工作,甩手掌柜,美其名曰培养人才。


这些客户,没什么难度,只要你们持续性的跟踪,肯定能拿下,虽然我去,也许就是一顿饭的事,但是为什么我不去,因为你们要成长,就必须让你们独立拿下来这些客户。


以上这段话,是某众广告的一个销售总监跟下面销售说的,也是现在很多中层跟下属说的,为什么这种话三年前大家不说?因为那会儿增量市场,客户很容易开发,碰壁的概率小,而现在在存量市场里,客户也没钱给你,命中率大幅度下降,索性把压力完全转移给下面人。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亲自下场也没有卵用,只会显得自己也很无能,从而不再有甩锅给下属的理由。


最后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现在大厂里,市场部抢公关的活干,各种大号,你们公关部没钱,投不起,但是我们市场部有的是钱,据说某上升期的内容聚合公司,去年下属的几个业务部门比如什么引擎,什么书,都直接跳过相关部门,自己找了一些公关公司对外合作,最后惹毛了很多媒体,鸡飞蛋打,一地鸡毛;而公关部也不是好惹的,你以为只有你们市场部会拍视频,会玩创意,现在我们公关部也给你整些眼花缭乱的视频看看,不会做高大上的视频,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过公关,什么媒体关系,什么文章,统统都没有视频好使。


必须要让老板知道,我除了会干本职工作,还能干“友部门”的工作,雇佣我,是超值服务。


处理中层的不同手段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为何会存在中层过剩的状况。


核心词就一个,梯队。


一位前美团的员工跟炮哥说,在王兴之前的战略规划中,还有很多业务要做,最终目标要用即时零售来慢慢蚕食传统电商的份额,于是很多业务人才都是过剩的,因为人才培养需要梯队,在外界看起来是浪费,但是在一个野心蓬勃的上升期公司看来,这些人就是新业务的基础,但是后面业务一收缩,各种合并以及优化就开始了。


美团只是一个缩影,放眼目前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还在增量市场里摸爬滚打的,除了成功全球化的字节跳动,可能没有第二家,哪怕是孤独求败的腾讯。


增量市场的消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人才梯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但是,这中间也是有一定细微差异的,当一个公司在执着于规模发展的时候,管理人才至关重要,但当一个公司开始执着于技术进度时,那么技术人才就会变成最优选择项,所以在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一直也就是个基层的技术人员。


所以,走技术线的人才,未来生存空间依旧会很大,但是丢掉了技术,走管理线多年的人才,后期生存空间会逐渐变小。


我认识一个在阿里做管理岗位多年的朋友,前段时间去字节面试后就碰壁了,首先就是企业文化的冲突,然后就是单一市场和全球化需求的冲突。


对于中层尴尬境遇的这件事,炮哥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是也有多起实践案例支撑。


下面,我按照各种公司规模大小来说明实际情况。


大厂的选择是,合并。


这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亦或是美团和京东,大家降本增效的本质套路都是完全相同的,以前两个部门干的事情,现在合并到一个部门干,以前五个人干的活,现在三个人干。


某车企的一位市场部同学告诉我,他们公司的总监,以前奢侈到按照产品线来,现在整顿了一下之后,少了三分之二的总监,现在按照新能源、传统燃油、集团三个板块划分了一下,就剩下6个总监了。


中厂的选择是,压缩。


中厂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好一点的中厂现在压缩到两个总监,一个管媒介,一个管内容,行情差一点的,基本把总监全部干掉,比如地产、投资、旅游等行业,完全扁平化。


我前段时间,去一家地产行业的公司拜访,问了一下对接的小姑娘,你们领导还好吗?人家直接告诉我,她已经没领导了,直接汇报VP了,部门去中层化。


压缩流程,缩减管理人员,成了共识。


小厂的选择是,单干。


现在小厂的架构能牛到什么程度?


我说了,可能很多人不信,我有个朋友在成都一家公司做市场的副总裁,前段时间他说为了降本增效,把人都裁了,然后光杆司令,用供应商把活干了,最近他在我们社群里说,自己也被优化了。


现在大量小公司的市场部已经只剩下一个人了,哪怕是那种很挣钱的公司,也是如此。


有没有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一个公司有没有可能彻底抛离中层?


答案不言自明,一个公司没有腰部是不可能转起来的,但是中层有很多种理解,光景好的时候,公司所有的副总裁都可以叫高层,光景不好的时候,所有的副总裁都可以叫中层。


目前中小厂副总裁的中层化趋势,非常明确了,那么向下挤压原本的中层,这些拖家带口的中年人,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


我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市场永远是买卖双方的市场,一定要看供需。


三年前,在中国的猎头市场里,还是人挑公司,华为、阿里这些公司出来的人,甚至要打破头,现在呢?绝对的公司挑人,什么腾讯、美团、京东,满大街都是,不稀奇。


所以说,作为普通职业经理人的我们,千万别傲娇了,人到中年,没有特别核心的竞争力的话,降薪才是保住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很惨痛的实施,之前公司给你高薪,是对你在管理层面上有所期待,现在不需要这么多管理人才,你的议价权就没了,那么如果是回到纯技术岗位,就应该重新计算工资构成,但是在职场上,涨工资容易,降工资难,很多大厂也是怕麻烦,索性就把人开了,在市面上再招,而很多职场人对现实认知也不清晰,堵一口气,裸辞,后来发现用人单位给自己开的工资越来越差。


我最近,接触的几个从大厂离开的市场部或者公关部的中层,再就业之后,没有一个人,薪资超过上一份工作,三个月的失业不能让你认清现实,那么一年或者两年,时间终归会让你看清现实。


所以,我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大厂的HR其实在辞退公司的员工时,应该多给员工一个降薪留住工作的机会,据我所知,很多大厂这一波降本增效的背后,是人才的换挡,换掉这一波工资高的,进一波工资低的应届。


毕竟,这一波中层,无论从业务能力,还是人脉关系,如果降薪降级,去做一个基层业务的话,本质上是要比很多新人的性价比高很多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情况是合并和压缩,那么如何确保自己不是在优化的那个人呢?


答案,也是清晰的,副总裁留下你,你能为他提供什么?又回到了故事的起点,当你曾经花尽心思内卷的时候,你上面的副总裁大概率也在选择同样的内卷之路,你能不能让他做一个彻底的甩手掌柜,你把业务都井井有条地做完,不让他操心,好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内卷大战,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苍天从未饶过谁,套路就是套路,打工的路上,哪有什么高低之分,都一个样。


在生存压力来临之后,大部分人,都选错了方向,内卷本身就是一种错!放下业务不管,让别人去干活,自己去向上求生,那么请问,大家都这么办,创始人和CEO们去哪里求生呢?资本早就不会为烧钱买单了,向上之路,最终是走不通的。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给人打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把份内的活干好,真的比什么都强,我们在自己公司内部讲得最多的就是,僵化、优化、固化,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中层从来都不是甩手掌柜,中层一定是介于管理和执行两者之间的人,见客户都要躲的话,被优化也是活该。


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明白这句话,业内业外,就喜闻乐见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