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成都Big榜 (ID:chengdubigbang),编辑:吹风,头图来自:成都Big榜
金秋没有送爽,丹桂飘的也不知道是哪门子香,但是开学的号角已经实打实的开始吹响。
赶地铁的@芃芃,一早就拍下一张氛围照片:拖家带口像举家迁徙,行李箱与蛇皮口袋交相辉映,然后一大家子坐立不安。
如此兴师动众,看起来也没有经验的阵仗,不用思考,肯定是大一新生。
从小到大报过无数次到,唯独大学报到,有一种未知的紧张,开启人生中特别的学生时代,新生一个暑假都会在脑海幻想。
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开始,准备工作便毫无章法地展开着。
行李箱塞装不下,又上街购买大包;不管考得好与不好,电脑迟早也要买;家乡的特产要不要采购一点,搞好寝室关系?......越想越远,也越买越多,感觉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分家”。
但无论你准备了多少件行李,手机里存了多少张攻略,老家来了多少个亲戚,一踏入学校,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剧情。
1
开学报到时间是三天,@一骏 跟父母计划靠后一点去,不想过于拥挤,结果贴吧的同学告诉他,“早去可以早选寝室”。
于是,他非常匆忙就踏上了报到之路,到校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
但父母依然不疾不徐,一副游客的样子,把手机递给@一骏,“帮我跟你爸在门口拍一张”,然后就一路拍到了报到点。
邻居@Kill 是父亲开车送来的,从绵阳到哈尔滨,一共开了47个小时。但送的只是行李。因为车上的人过多,“我爸妈姑妈爷爷都在车上”,所以男主角@Kill 本人被迫坐的是火车到达学校。
然后打开后备箱那一刻,就像送农民工进城务工,编织袋堆积如山。
为了抵扣油费,连厚棉被都是从老家带的,床单本可以买新的,但没必要,“上面印的还是我高中学校的名字”,很是离谱。
亲妈亲爸系列也由@门牙 贡献一个,父母为了送她报到,久违同框。
父母在她二年级就分开了,时隔十年之后,为了送女儿报到,两人第一次自愿去完成一件事,“我一说,两个人都欣然答应”。
计划得很好——母亲收拾细软,体力活是老汉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结果一到学校,高年级的师哥在寝室楼下站了一排,又高又帅,张口闭口就是,“师妹,我帮你拿行李,师妹,我来”。
很积极的挑夫,但是也打乱了家庭计划,父母只好把路让给有可能的爱情。
大榜前编辑@大毛毛 也是公主小妹,可以说是一个家族送她去读书。
从包邮区到川渝区,家里人多少是有点不放心,“觉得是去山里受苦,吃不吃得惯辣”,结果好消息是,学校就在锦里旁。
地处热闹的市中心,全家自然一起搞团建,“唯一一次和这么多家人一起出游”。
因为一直在吃川菜,奶奶牙齿卡了一颗花椒,怕扫大家兴就没有说出来,一直忍到晚上回酒店,“提出要吃不辣的方便面”。
家人离开之后,@大毛毛 的情绪也不太稳定,她考古了一下人人网。
发现自己喜怒哀乐非常不稳定,年轻的时候,感叹号不要钱,一整个开学的九月,也是抓马的九月,现在回看简直好笑。
高考失利的@一万 ,一个暑假都没怎么和父母说话,也准备好了一个人走。
结果开学的头一个晚上,爸妈临时决定送她去,跑到售票处,买了两张那趟火车剩余不多的硬座,坐了十几个小时。
她说,幸好爸妈来了,“繁琐又复杂,我一个人搞不定这一天”。
父母原本计划待两天,但帮她整理完之后,又突然决定改签离开,@一万 送他们去公交站也没说话,分开后一个人哭回教室。
2
初来乍到,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每一个在寝室的同学都显得有点怯,这个时候父母就是一个社交前锋,疯狂帮你打开局面。
@一骏 回忆当时的画面,“我爸给同学散烟,我妈给同学铺床”。
本来是在给他铺床擦拭,@一骏 上厕所回来,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给室友铺床,一边铺一边说,“不要跟我儿子打架”。
虽然感人,但画面也有点尴尬,尴尬到室友去擦另一个室友的床。
第三个室友的加入,彻底让尴尬升级,@一骏 说,“第三个室友一看就是有钱人”,车直接停到寝室楼下,由司机搬运行李。
室友的父亲一来就炫耀他儿子,“我儿子是成都七中的”。
心想,“七中的怎么才考到这个学校”,室友的父亲像是听到了他的心声,立刻补充,“只是过渡一下,我们准备送出国”。
尴尬是真尴尬,接不上话,“就是感觉寝室住了一个慕容云海”。
说到这里,@白婵 也想起她的朋友,她是爸爸送她去的。是个清瘦的爸爸,头发茂密,很时髦,90年代初就要戴墨镜穿LEE的牛仔裤,送女儿离开后,隔几天同学们就在议论她傍大款。
@普卡 的父母走的是接地气型,一见面就让室友跟他们一起去吃火锅,重点是室友也一口就答应了,友谊从此打开。
至今母亲都惦记着她的室友,“有点大方的姑娘,会处事”。
不会处事的@瑞贝卡 是舅妈带着去报到的,“亲妈在上班”,舅妈翻上跳下帮她铺床,她一脸冷漠坐在一旁耍手机。
镜头给到她的室友,“什么都是自己做,她妈就在旁边看着”。
在场的舅妈没有说什么,一见到@瑞贝卡 亲妈就疯狂输出,说室友多么的能干,说她多么的不懂事,然后全家一起骂她。
寝室里若是有一个人来报到,一个人包办自己的话,一定会收获掌声。
正在铺床的@白婵 就是,一扭头发现寝室站满了老乡与家长,她是个短发,皮肤晒得有点黑,铺床之余又为自己撑起蚊帐。家长们望着她,她也觉得自己有一丝帅气,于是成了寝室第一任室长。
@白婵 胆子确实大,“我是自己骑着二八自行车去报的到”,以前没有把学费存在卡里的操作,就是把现金揣在身上。
她一路狂蹬自行车,从顺城街到川大,“生怕背后有人抢我包”。
同桌@王姐 的故事也好笑,起一个大早去学校抢寝室好位置,选了半天都没有选出来,母亲说要不然先去吃饭再回来。
吃完饭一回来,“无了,给我剩了一个最撇的位置”,很气。
风水大师是@小扶 的父亲,当时只剩下门口的两个床位了,父亲当机立断说选择门后的那一个床,开门不会看到你床。
不但保护好了女儿的隐私,实践也证明门口靠锁那个人永远要负责开门。
3
报到那一天,真的是鸡飞狗跳的一天,怪不得所有青春剧一定要拍下来。
有人抱头痛哭,是因为看到的学校残破不堪,跟宣传手册上的照片完全不一样,觉得自己被骗,暂时接受不了现实。
也有人自来熟,跟学长学姐混在一起,混着混着就进了学生会。
南方人第一次去到北方读书的@碟 接受不了澡堂,逃跑到校外开钟点房洗澡,“后来演变成全班南方同学一起AA开钟点房”。
第一次来成都的@赫 觉得天府三街好繁华,“但第二天去了龙泉”。
进校的那一天,根本就是一群无头苍蝇,不晓得在哪买日用品,又被要求去领军训的套装,还有各种签到流程,和抬不完的东西。
让@平 印象很深的是,学长让他不要在学校买棉被,“说是黑心棉”。
而@王姐 才是孤勇者,进校的第一天就要换专业,她的算盘打得很响,低分进学校之后再换成喜欢的专业,理论上也确实可以换。但一大堆的手续,加上一大堆认不到的部门和楼栋,“我放弃了”,@王姐说。
父母刚离开,@一骏 就把电话耍落了,全班都在排队领书,突然一群警察叫他出来问话,“吓得班主任跑来问我咋了”。
室友是叮当猫,拿了一个备用机给他用,“可能是我妈帮他铺了床”。
让@芃芃 觉得新奇的是,“学校居然有五个食堂可选择”,天南地北的菜汇聚一堂,不喜欢吃学校的,后门多的是夜市摊。
但让他迷茫的是找不到教室,“在哪开班会,我又该坐在哪个位置”。
虽然第二天就要开始军训,但每一个寝室都睡不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主要的节目就是模仿室友说话”,很搞笑。
4
每一个人都幻想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打开方式从来不按轨迹走。
背过去的吉他,一次都没有弹过;抱过去的哑铃,从来没有举起过;@碟 的相册里,拍了无数张课件,也从未打开过。
反而是不经意买的一张电话卡,“从大学一直用到了现在”。
很多人把大学报到视为迈入社会的开始,事实也确实是背井离乡的起点。
后来@一骏 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当年分别的时候,“我爸在公交车上抹泪”,可能是觉得儿子进了大学,也不需要他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成都Big榜 (ID:chengdubigbang),编辑: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