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黎炫岐,编辑:李觐麟,原文标题:《多抓鱼“低买高卖”:好东西值得买两次,“韭菜”值得“割”两次?》,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五岁的多抓鱼,迎来了生长痛。
近日,多抓鱼以75元价格回收衣物,却以629元价格售卖的操作引发了争议。而一颗石子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多抓鱼售卖二手服装和二手书的经历,并表示“越来越离谱”、“书烧了都不想卖给它”、“这回收价格是认真的吗,侮辱性极强”……
事实上,同时对接买卖双方的C2C二手交易平台“低买高卖”并不是新鲜事,毕竟正如多抓鱼客服表示,在回收服饰时,需要付出仓储物流、清洁消毒、审核鉴定等成本,同时还要承担卖不掉的风险,因此买卖中间会有差价,这部分差价也用于覆盖上述成本。
只不过,这种模式太容易同时“得罪”买卖双方,尤其是当回收价被“压”得越来越低,出售价提得越来越高,曾经想成为第二个“豆瓣”的多抓鱼,还记得自己的情怀吗?
“明明可以抢,还给了我两块钱”
回想两年前多抓鱼开始一系列“破圈”的举动时,它曾经的忠实用户米卡就曾隐隐有过担忧,以二手书电商为切入口“出道”的多抓鱼,曾因为极具豆瓣氛围感和高性价比的二手书,从一众书籍电商中脱颖而出,但当它开始不断拓宽二手商品品类,从二手服饰,到电子产品,试图“抓”住更多细分赛道,米卡曾想过,“这样太容易摔跟头,也太容易败好感。”
两年后,多抓鱼因为低买高卖二手服饰陷入舆论风波,尽管这一模式本身并非不合理,且同样应用于其主营业务二手书籍,甚至在日本二手书连锁店bookoff的身上验证了长期持续的可行性,但近日曝光的这一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引起了诸多网友对其二手服饰回收定价的不满和吐槽。
多抓鱼并非从一开始就碰了壁。最初多抓鱼在2020年以上海的线下服装店作为起步,再在2021年推出循环服饰平台,试图将二手书的经验复制到服装品类——跟收书一样,先从用户手里购买二手衣服,然后进行消毒翻新,并加上多抓鱼的吊牌,提供7天退货服务。彼时的多抓鱼一再强调让服装的品牌界限更模糊和淡化,“品牌不是制约条件,没有品牌才是,除了无牌货和假货、尾货,品牌服装都可以入选。”
但正如锌刻度在2021年的观察中提及,不少人注意到其首家服装店,是慕“奢侈品中古”之名而来。毕竟,在营业之初,原价四五千的Comme des Garçons西装,在“多抓鱼”的线下服装店只要1000出头;一万多元的FENDI连衣裙,也只要2000元;COS、&Other Stories最低只要几十元。据一些时尚媒体报道,“一些难得的中古品,一上架就被买走。”
一年过去,多抓鱼在二手服装上的选品思路和定价模式却饱受诟病。
定价太低、选品标准和品相判断标准太模糊,将大部分用户“挡”在了门外。锌刻度向多位在“多抓鱼”上有过卖衣服经历的用户了解后发现,由于按照多抓鱼的收衣流程,第一步是提交品牌获得估价,而很多用户的衣服都直接“卡”在了这一步。
“因为家里的闲置衣服实在太多,就决定试试多抓鱼,因为提前在各种社交平台搜索过,心理预期是估价不会太高。但是在选择完品牌等信息后发现,很多品牌他们都拒收,有的品牌的一些系列也不收,这就已经砍掉不少衣服了。”28岁的阳阳告诉锌刻度,“紧接着更令人窒息的是最终的审核结果,哪怕我已经做好了估价会比较低的心理准备,也没想到会这么低。其中有几件衣服都提示我说微瑕,平台也给出了微瑕部位的图片,所以价格都是十几元左右,但是其实有一件全新的衣服我明明检查过,完全看不出哪里有瑕疵,最终估价也才10元,而我是花了近千元购入的。”
由于最终无法接受这个回收价,阳阳选择让多抓鱼寄回衣物,“我看了看多抓鱼上这件衣服的同款售价其实都在500元左右,那我怎么可能10元卖,还不如自己留着。”
许多用户表示多抓鱼拒收品牌过多、收价过低
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像阳阳这样对多抓鱼的回收衣物模式感到不满的网友还有很多。
“买了几次衣服后,想着也卖几件,首先,我是一个贫穷女孩,衣橱里最多的就是优衣库和UR,很多牌子和很多牌子的常见品类是不收的,回收要求非常严格,cos风衣是一年前购于多抓鱼,没穿三次,吊牌还好,结果审核没过。价格巨低,预计能收239元,实际评估只能得9元,但卖价却不便宜。”
有网友在种草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有不少评论表示,“我第一次尝试,Calvin Klein的风衣,每件的回收价是14元,现在我衣服挂上去出售价格为999元,姐妹们看到千万别买,别当冤大头。”、“Lululemon经典款瑜伽裤,回收价就5元钱,我吐血了,取回来挂二手交易平台一百多块分分钟卖出去。”……
也有网友在寄出衣物看到最终收购价大多为5元后联系过多抓鱼的客服,对定价提出了质疑,而多抓鱼客服的回复是,“一件衣服的收购价格主要是根据该品牌和类目的销售情况,以及原价、品相等情况进行确定并动态调节的,客服这里查到这件衣服是因为目前类目销售得不是特别好,所以收购价比较低。”
多抓鱼客服回复收购价定价方式
多抓鱼方面也曾公开表示,“如何对一件二手衣服判定回收价格,会通过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对一件衣服的销售概率进行计算,然后再用销售概率去倒推回收价格。如果销售概率特别高,就以很高的价格收,如果销售概率很低,那就可以不收,或者是以很低的价格去收购”。
但显然,已经越来越难有用户能够接受如此低的收购价,大部分网友都表示自己宁可扔掉、捐赠或者挂其他二手交易平台,甚至有网友调侃称,“明明可以抢,还给了我两块钱。”
收购价低至1毛,售书价却越来越高
事实上,从多抓鱼客服的回复来看,多抓鱼做二手服饰的定价模式实际上和其做二手书籍如出一辙——采用大数据算法,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二手商品价格,“如果一本书卖的人多,买的人少,那么价格就会相对低廉”。
而正如“文娱价值官”此前所写,多抓鱼模仿的对象是日本二手书连锁店bookoff,它之所以三十年运转至今,是因为利润模式清晰明确——1折收,5折卖,中间4折的利润空间足以打平店租+人工,据说毛利率可以高达75%。
但多抓鱼在主营业务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在最初也有许多用户坦言,“收书的价格很便宜,但我们买书时的价格倒是不低。”但彼时还有不少用户愿意为其构建的社区氛围与其宣传的概念买单。就像90后米卡作为多抓鱼曾经的固定用户,曾时不时来这里翻一翻大家的书单,而那些随机产生的书单名,比如“你的点好奇怪”,又比如“为了封面购买”,也曾让米卡很容易就挑到自己感兴趣的二手书并直接在多抓鱼下单。
那时候,米卡深深地被多抓鱼的那句简单的slogan—— “真正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所打动,“相较而言,彼时的孔夫子也好,其他的书籍电商平台也好,都是将低价作为营销重点,但多抓鱼则是突出其背后的循环概念,在买卖书籍之间,有一种传递美好的价值存在。”
然而,面对如今已五岁的多抓鱼,米卡已经很难再说出一句“喜欢”。“我曾经在多抓鱼买过不少书也卖过不少书,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变化。”米卡告诉锌刻度,“虽然最初多抓鱼的二手书价格相较于其他平台就不算太有优势,但近一两年明显能感觉到回收价越压越低,自营书籍的售价却越来越高。”
“作为忠实用户,的确愿意为平台的社区氛围买单,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是‘韭菜’啊。更何况当好多书籍的收购价低到一毛钱,而我买到的很多标明品相良好的书又明明很久,我真的看不到这个平台对书的尊重了。”米卡称。
而米卡的感受不仅是老用户的感受,也是许多新用户从此“拉黑”多抓鱼的原因,“我的原版书籍,多抓鱼全部按照一折收,90元买的,多抓鱼9元收,然后70元卖出去”、“直到去年我都觉得收书价格还算正常,今年一下跌了很多”、“我真的对多抓鱼又爱又恨,买的大部分书品相还是不错的,二手书价格也便宜,但是对于这种稳定消费者固有认知后,又把有的书价格抬到和新书差不多的行为,我真的笑了。”……
卖家和买家都不满意
锌刻度注意到,不少网友在种草平台发布的帖子显示,“收书价格越来越离谱,很多书只能卖一毛钱。”并且表示,“卖废纸恐怕也不止1毛钱吧,真的是我书烧了也不会卖给它了。”
其中有网友发现,多抓鱼分别以7.4元和3.2元收购的书,在平台的售价却分别为37.8元和19.7元。
于是,多抓鱼作为同时对接买家、卖家,“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双向平台,慢慢变得两边都不讨好。
从卖方来看,就算因为相较于还需自己定价、沟通、发货的其他二手交易平台,“多抓鱼”为卖家省了很多事儿,而新买家也因为平台前期积累的口碑更愿意付诸信任,但在“一毛钱”的收购价面前,似乎一切都失去了说服力。正如一名网友表示,“如果就这样贱卖出去,好怕那些书觉得委屈要来梦里找我算账。”
而从买方来看,此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存疑。正如“文娱价值官”此前写道,更何况如今短视频平台和拼多多已经把图书折扣进一步压低到了四折。当多抓鱼用户发现平台旧书比其他地方的新书还贵,或者相差无几时,仅靠情怀又能够阻止他们流失吗?
离豆瓣越来越远,多抓鱼还能抓住什么?
尽管质疑声四起,但多抓鱼似乎仍有底气。就像在多抓鱼官方公众号最新的一篇推送中写道的,“虽然今年发生了很多让我们怀疑未来的事,但这五年做过的事情,我们都是无悔骄傲的吧。”
事实上,多抓鱼也的确在做出更多的尝试和调整,从线下门店来看,“在选货上又花了一番心思,增加了绝版老书区、二手原版海淘区、近两千本的原版童书绘本区。服装那边也并不示弱,增加了男装、小众服饰海淘品牌,更多保值经典的品牌。”而周边产品以及各种活动也一直在更新,从发布五周年限定邮票信封,到多抓鱼市集。
此外,最近的消息是,多抓鱼推出新版块“多抓鱼借阅室”,现已开启测试。据悉,“多抓鱼借阅室”为消费者提供了借阅到绝版书的机会,用户每次至多可借阅3本,每次借阅时长30天,从用户签收起计时。从测试邀请提供的信息看,加入“多抓鱼借阅室”需要交年费759元,其中包括日后借书和还书的邮费。
但对于“米卡们”而言,这些不过意味着多抓鱼距离“豆瓣”越来越远,“我时不时还是会去看看多抓鱼的推送,也偶尔去看看他们的书单,只有在一些书单名或者推文的字里行间,还能看见一些属于多抓鱼的情怀。但更多时候,我只感觉到陌生和商业化。”米卡称。
有不少老用户更是早在多抓鱼开始破圈时就选择了逃离。“以为多抓鱼会是一个文艺青年靠理想挣钱的故事,但现在看来还是在给资本市场讲故事。”老用户曲清告诉锌刻度,从2020年冬季开始,她再也没有点开过多抓鱼,原因是无法接受变了味的“多抓鱼”,“它像是披着文艺马甲的商人,你以为它和其他二手交易平台不同之处在于更美好的初心,但实质上的不同在于,它只是更会利用美好的理念来做大生意。”
那,多抓鱼抓住资本了吗?
锌刻度留意到,多抓鱼在2017年曾获得来自经纬中国、险峰长青、嘉程资本的3000万元 A轮融资,但最新的消息还截至2018年的B轮融资。
如今,当米卡看到多抓鱼在推文中发出邀请,“我们还在一点点地进步呀,随时欢迎你光临。”她还是会在转发这条推文时真诚地祝福,“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仍然希望多抓鱼记得初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黎炫岐,编辑:李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