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各国在这一事件中的获益和受损如何分析?这一事件将对俄乌局势和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嘉宾: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不论哪一方,破坏管道都要满足以下条件
《凤凰大参考》:我们先来聚焦这一次的管道泄漏。根据距离事故发生海域最近的丹麦以及瑞典方面的说法,这一系列的泄漏是“蓄意破坏”的行为。这种说法也从俄美双方的表态中得到了一些侧面印证。
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和政客在这个问题上依据各自立场,对于事故背后的责任方做出了相关的指控。俄罗斯就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怀疑目标。
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Mikhaylo Podolyak)在推特上指出,俄罗斯想利用这一破坏管道的行为,造成欧洲的一种“冬前恐慌”,不过也有说法认为,俄罗斯作为天然气阀门的控制方,破坏管道对其未必有利。对此您怎么看?
崔洪建:现在各方都表示要对事故真相进行调查,但是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只能基于谁获得更多利益这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
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没有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就像刚才说的,俄罗斯捏着天然气阀门,如果不愿意给欧洲供气的话,没有必要去制造人为破坏的事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可以去找一些理由来支持“俄罗斯进行破坏”这种看法。
比如说之前俄罗斯在针对欧洲的反制裁方面,尤其是在能源方面,它想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就是基于一个合理合法的基础。
乌克兰总统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Mikhaylo Podolyak)的推特,在推特中,他指责俄罗斯是这起事件的幕后元凶。图源:推特
之前俄罗斯无论是在北溪1号还是在其他的管线问题上都提出过,俄罗斯始终在严格遵守和欧洲方面达成的供气合同。换句话说,它要把所有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减少的责任都归咎到欧方或者美方去。
现在这样的情况,北溪1号由于人为的破坏事故,即便现在着手进行维修,也需要耗费数月时间。对于欧洲来说,在今年冬天乃至明年春天这段时期还想指望北溪1号,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些指向俄罗斯的怀疑,认为俄方实际上是想通过这样一种破坏事故,来形成实质性的,对北溪管线的全面断气,但同时又不用承担违反和欧洲方面购气合同在法律上的责任,它是有这样一种依据的。
但是,如果俄方真的有这种想法的话,其实俄方也有可能会受到损害。
我们知道,无论俄欧双方目前如何对立,至少在能源合作这一块仍然有一些空间。包括北溪1号继续维持对欧洲的供气,一定程度上对于德俄关系的维持,以及欧洲和德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斡旋调停的作用,提供了一些基础。
但如果采取这种完全断气的方式,尤其是主要针对德国的话,我想对于俄罗斯来说,也会冒很大的风险。这会迫使德国和欧洲方面进一步去形成一种更强硬、更极端的对俄罗斯的政策。
因为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已经没有指望了,一定程度上也是被俄罗斯逼到了墙角。这种情况下,双方进一步撕破脸,进行对抗,就会成为一个大概率的方向。这样下去实际上对俄罗斯来说,在外交上,战略上,安全上,也不是一个划算的做法。
《凤凰大参考》:美国也成了被怀疑的对象: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2月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视频中,拜登表示美国能够终结北溪2号。而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也在事件发生后,在推特上对美国语带暗讽。但是德国《明镜周刊》也有消息称,美国情报机构在今年夏天预警了这一件事件。您如何分析这种看法?
崔洪建:在调查还没有展开之前,其实各个参与方都有一定的嫌疑。如果从谁受益、谁损失的角度去判断的话,如果北溪管线的泄漏,未来的走向是俄欧之间的天然气合作完全中断,毫无疑问美国会成为受益方。
据塔斯社等俄媒报道,西科尔斯基27日在推特上发了5则与“北溪”管道相关的帖子。在第五则帖子中,西科尔斯基直接发送了“北溪”管道发生事故的现场图,并配文称:“谢谢你,美国。”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接着问道:“这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
因为对欧洲来说,如果要替代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它主要依赖的部分是来自于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如果未来俄欧之间的天然气合作继续减少甚至中断,欧洲对美国的能源依赖会直线上升。
而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乌克兰危机加大了欧洲对它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通过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替代,同时也加大了欧洲对美的液化天然气依赖的话,应该说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地时间27日表示,在欧洲和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问题陷入能源僵局之际,如果袭击或破坏行为导致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对美国来说,现在做一些事情来加速俄欧之间的关系恶化,也一定程度上会获益。因为以前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尽管欧美看上去方向一致,但他们的步调,甚至一些具体的利益还是有很大的分歧。美国由于自身能源供应比较充足,所以很早就启动了对俄的天然气制裁。
在这个问题上,为了确保制裁效果,美国是希望欧洲能够跟进的。但欧洲方面由于内部原因迟迟不能跟进。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采取一个倒逼欧洲方面尽快切断天然气联系,从而加强对俄制裁的联合效应这样一种目的,美国也是难逃嫌疑的。
《凤凰大参考》:还有一些怀疑的声音指向了其他国家,比如波兰。尤其是在27日,波兰还开通了新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由挪威向其输送天然气。这加大了一些舆论对于波兰卷入事件的怀疑程度。您对此如何解读?
崔洪建:如果说欧洲内部一些国家,或者说一些势力有可能会插手这次管线的破坏事故,也可以说是有迹可循的。波兰从冲突爆发以来,在对俄政策上应该说强硬程度在欧盟内部名列前茅。
除了对俄的安全担忧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之前波兰和挪威的天然气合作,完全可以替代掉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底气,所以波兰在对俄制裁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强。
刚才说的时间点重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波兰在自己吃饱以后,不顾其他欧盟国家仍然对俄有天然气需求,采取这种方式来切断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联系,在欧盟内部形成对对俄强硬立场更有利的氛围。尤其是针对在它看来,在制裁问题上表现的三心二意,左摇右摆的德国。
《凤凰大参考》:那么我们已经从俄、美还有欧洲内部,从事件造成后果以及获益如何等方面,做了非常充分的分析。在平衡和综合了刚才这么多种情况后,您认为哪一方进行这种操作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崔洪建:如果认定是人为破坏的话,从实施行为的方面,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条件。
首先是需要一个比较强烈的政治动机和目的。我们看到,实际上在第一时间,无论是指向俄方,还是美方的怀疑,都和现阶段俄乌冲突以及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变化密切相关。俄乌冲突在最近几天,无论是在政治形势上,还是在战场形势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冲突朝向升级扩大,甚至形成俄罗斯和西方全面对抗的风险在逐渐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个行为的目的,应该从为即将进入全面对抗做准备这种动机相关。这种行为要对双方今后对立对抗的态势火上浇油,影响冲突的未来走向。
同时,在近海水域对天然气管线的破坏,接下来会带来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涉及到整个欧盟的能源管道的安全。所以我觉得实施破坏的这一方,想以此对欧洲的能源安全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作案条件和手段。管线发生泄漏的区域,在技术条件上是有需求的,所以这很难理解为是一些自发的,或者说力量比较弱的组织所为,因为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条件。
二、俄乌局势将恶化,欧洲将在恐慌中越冬
《凤凰大参考》:之前提到波兰被怀疑,一大原因就是其开通新管道的时间点。而我们也注意到,这次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和俄罗斯举行乌东四地区入俄公投的时间点很接近。那么您如何解读北溪管道受损与俄乌局势之间的关系?
崔洪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乌局势可能会升级或扩大,这其实反过来对于俄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说欧洲方面有没有做好准备,在未来为避免形势升级扩大,是不是应该发挥更多的外交斡旋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出现了北溪管道被破坏的情况。如果是俄欧双方陷入一种相互指责,矛盾上升这样一种状态,毫无疑问欧洲发挥缓和作用的角色会受到影响。
如果最后根据某些调查的结果,有更多证据指向一个比如说“俄罗斯进行破坏”的话,我想欧洲方面至少短期内,即便有一些国家、领导人想要和俄罗斯通过外交沟通来达成缓和局势的共识,这个过程也会变得更加的困难,压力也会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近一段俄乌冲突形势的变化,再加上目前管线的破坏情况,都是朝着一个让局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恶化的方向。
《凤凰大参考》:不管是哪一方制造了这一事件,今年冬天欧洲的能源危机加剧已经是一个必然后果。这一对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使得欧洲获得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后一丝希望。对于欧洲各国而言,北溪管道受损对于欧洲“过冬”具体意味着什么?
崔洪建:在受到破坏的时候,其实北溪1号和北溪2号都没有向欧洲供气。北溪1号是俄罗斯方面出于技术原因进行维修,暂停供气。而北溪2号自竣工以后就从来没有正式使用过,所以它对欧洲眼前的天然气供应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
但它毫无疑问会带来一种恐慌情绪,尤其是从北溪1号管线得到过天然气的这些欧洲国家,他们毕竟还抱有一些希望,就是期待能够在俄罗斯方面宣布的维修结束以后,还能继续从北溪1号获得天然气。
现在来看,由于进行维修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相应的一些恐慌,会迅速反映到市场上,刺激欧洲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涨。
我觉得接下来要看欧洲方面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际上现在欧洲在应对天然气价格上涨,能源市场波动这个问题上,它能够用的手段觉得已经接近极限,包括它的财政手段、税收等等。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应该说北溪管线的破坏事故,让目前的欧洲能源问题雪上加霜。
三、能源市场会有地缘政治级改变,中国也将面临压力
《凤凰大参考》:您刚才也提到了能源市场的波动。根据彭博社的分析,北溪管道受损会造成天然气价格的飙升。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在27日应声上涨12%。您怎么看待这一事件对国际能源市场造成的影响?
崔洪建:首先是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性难以保障,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价格的上涨,短期内很难避免。
虽然我们目前看到的天然气价格上涨更多体现在欧洲市场,但是从全球市场,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来看,相关的一些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浮,是一个让全球市场非常难以应对的局面。因为它打乱了原有的能源供应的布局。
比如之前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主要的出口方向就是欧洲。这里面不仅有巨大的能源基础设施成本,也有相对稳定的,双方预期的合同收益在里面。
但现在欧洲方面如果要切断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短期内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市场流向的变化。对俄方来说,它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替代;对于欧方来说,它需要寻求新的进口替代。这样一来它的压力会向两个方面转移:
一个方面仍然是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我们会看到传统的一些生产和出口方,像中东、海湾地区,包括北非等国,短期内面临着一个增加产能的压力。
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由于欧佩克等国家和组织的作用,国际能源市场能够维持稳定。但现在这种增产的压力,包括溢价的压力同时存在,会导致世界上其他一些能源生产和出口方,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出现下降。
另一个方面,就是会影响之前相对稳定的液化天然气市场。我们看到之前包括像卡塔尔,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的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方、出口方,它们也面临着一个出口转向的问题。
出于一些政治原因,美国既要去坚持一个所谓的液化天然气的市场,同时还要加强它的政治导向。换句话说,美国会不断把它原本销往其他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一些液化天然气转向欧洲,去实现它的一些所谓政策和战略。这样一来对液化天然气市场也会形成一个比较强烈的破坏和干扰。
《凤凰大参考》:您提到了这种影响也会作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那么这种影响会怎样波及中国市场?
崔洪建:价格的涨落只是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的一个表象,实际的问题就是现有的国际能源市场依赖于之前相对稳定的一个能源布局。但是随着这种生产和销售布局被打破,现有的国际能源市场必然经历一轮非常剧烈的震动和调整,因为它必须得适应一种新的,能源的地缘政治。
所以这样一来,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供需方都会不同程度地被卷入其中,包括我们中国。你知道我们以前的能源进口,应该说还是要努力地要实现一个能源供应多样化的目标,因为能源供应多样化是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必要手段。
我们之前主要的油气资源来源,除了俄罗斯和中亚方向以外,也从亚太的一些国家,从中东实现进口,同时我们其实也是美国液化天然气在亚洲的主要购买方之一,但是随着接下来这一轮的能源市场变化,我们也必须得应对生产、销售、出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短期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我们从俄罗斯购买的能源,应该说也有一个价格上的考虑。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大与俄罗斯在能源上的一些合作的话,可能也会受到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一些阻力等等。
所以说,目前的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和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地缘政治变化,涉及到各个方面战略目标的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四、欧洲或迎来两极化分裂,促使俄调整战略目标
《凤凰大参考》: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发现了欧洲国家内部的一些分歧,譬如此次管道受损的德国和开通新管道的波兰,就在此次事件中处境不同。那么,在能源危机、俄乌局势这一系列背景因素的影响下,您认为欧盟,或者是欧洲国家在未来会怎样共同应对?
崔洪建:应该说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了。
我们看到从俄乌冲突到现在,一开始对欧洲来说可能是一个基本的,传统安全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政治外交原则面临挑战的问题。但是随着冲突的持续,甚至有可能升级,现在欧洲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超出了欧洲目前所有的政策工具能够解决的范围。
比如说在制裁方面,一开始欧洲人想的比较简单,就觉得单纯的通过制裁来对俄罗斯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某种威慑,来达到欧洲的目的。而现在随着战场上的冲突形成一个相对僵持和长期化的局面,欧洲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反制裁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僵持的距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反过来对欧洲自身的承受能力,包括内部团结都带来了很大的考验。我们看到像粮食安全,金融以及现在和北溪管线被破坏以后的复杂局面,对欧洲来说已经进入到一个内外矛盾交织,新老矛盾并存的状态。
最近一段时期,欧洲一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极右翼势力上升的状况,我想其实是欧洲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对目前的危机作出的反应。一些国家会在政治上变得更保守,政策上变得更激进,这样一种变化,我觉得会成为一种新的因素,对目前的冲突也会施加一些新的影响。
右翼势力所影响的这些国家对于目前乌克兰的问题,包括美国和西方采取的政策,可能会提出更多的检讨和反思,可能会削弱对乌克兰的支持,让更关心本国利益的这样一些所谓的民意得到反映,对美国所想要形成的一种去利用和团结欧洲,来针对俄罗斯的战略上打折扣。
同时欧洲内部的纷争和斗争可能会更激烈,中东欧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政策会更强硬,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欧洲会出现两极化更明显的一个分裂,这种分裂也许还会反作用于俄罗斯,促使其调整军事和战略目标。
所以对于欧洲来说,从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问题加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矛盾现在正不断积累,如果欧洲方面不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比如说在对外政策上去帮助俄乌双方找到新的平衡点,然后寻求一个比较明朗的,让危机缓和的方向去发展的话。可能对于地区局势,甚至国际整体的形势,都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和考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嘉宾:崔洪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