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0-14 17:41
猎头,自身难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赵皖西,编辑:龚正,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时下,对不少刚毕业不久的社会新鲜人来说,找到一份好工作是最大的事。而猎头比求职者们,可能更早一步感受到了行业的冬意。


有从业者说,招的是蓝领岗位,现在本科生接受低薪也来了;以前是企业追着人力们去满世界找人,现在是人力们追着企业多释放一点岗位。也有从业者说,今年做人力的公司还是盈利的,只不过方式是减员增效。明年一定会好起来,因为再也没有比今年金九银十更大的挑战了。


一、从求人转向求岗


“以前都是人力资源中介在跪求客户,求他们把人力招聘案给我来做,现在仍然是求着客户爸爸,但求的内容是企业能不能再释放一些岗位需求出来。”


说这句话的是七七,某人力资源集团新媒体招聘总监,主要工作是依赖短视频平台为制造业客户做招聘交付。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大型人力资源集团面对的客户以大工业制造、新能源汽车、医疗大健康、芯片半导体、大消费等领域的企业为主,招募的对象覆盖广泛,既有蓝领,也有白领、金领。


七七服务的对象以制造业为主,蓝领需求居多。今年来,七七对求人市场的变化感受很深。以往的九、十月份都是招聘旺季,会有很多手机新品发布会,相关的制造工厂也会释放出更多招聘需求。


“此前自己会偶尔跟不上客户的节奏。工人供不应求,客户每天都会下指标,甚至威胁说,明天必须给他们送多少个工人来,送不上来,合作停止。”


但是今年情况变了。她接触到的不少制造业企业时下正遭遇困境,几乎所有工厂都在缩招。这在前两年还感受不深,那时虽然也有疫情,但还能感受到制造业客户的张力,无论是企业的订单还是生产,都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疫情主要影响的是员工出行等方面,他们被困在老家出不来。


但是到了今年,七七说已经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客户端的疲软,求职市场已经相对转为买方市场。


作为人力资源中介,七七仍然像以前一样求企业,只不过以前求的是让企业把招聘需求案给到自己,现在求的是企业再多释放一些岗位需求出来,即便是金九银十这一传统旺季,整个市场的主导方向完全变了。“企业口袋里没有钱。”


企业端需求的紧缩,也影响到求职者。


今年以来,七七明显感受到招聘过程中的一大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找上门,做上了蓝领的活儿。当然这也是现在市场一个变化方向,并不值得奇怪,只不过七七还是会觉得微妙。


最近她的团队成功交付了两个这样的订单。


一家用人单位的招募要求是25周岁以内的理工科人才,最好有工作经验。最后应聘成功的求职者共有两位,一位是刚毕业的应届生,底薪4800元,另一位有一年工作经验,底薪4900元。


对于一个普通技术工而言,这个底薪不差,但对于两位理工科出身的本科生,且对应的是一份需要倒夜班的工作来说,属实不高。


但两位本科人才都接下了Offer。


七七在与求职者之间的交流中了解到,那位已经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原本从事的是服务行业,认知到自己这一行是一碗青春饭,不想等到快三十岁再被公司淘汰,所以想提早转型。选择制造业是因为觉得有发展,且相对稳定。


另一位理工科应届生,则选择进入到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他认为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他对互联网行业反而不再那么感冒。这位应届生想明白了,现在进入大厂,拿不到更高的工资,也没有更好的岗位等着他,已经不是最好的时机,且动不动就降本减员增效,还不如投入新兴制造业,或许还能抓住风口。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为长期与制造业打交道的七七,在招募前线,她感受到了这句话描述的现实。


二、在苛刻与窘迫之间


在招聘现场,人力/人才市场与招聘方之间常面临着两组矛盾。一是释放的岗位数与求职者供应的数量矛盾,二是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需求常出现的结构性矛盾。


七七就总结到,制造业企业偏爱年轻人,他们脑子活、体力好,但时下一些企业又要求职者年轻,定很苛刻的年龄要求,又要求职者拥有工作经验。把校招和社招两种招聘最难的地方揉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本来年轻人就不爱去制造业企业,时下的零工经济能提供比制造业更好的收入,这下更不爱去了。


作为人力资源中介,在双方之间疲于应付是常态。


七七曾遇到过一家客户对于求职者年龄的要求是小于22周岁,而大多数制造业的年龄要求是35周岁以内。这种苛刻要求让她哭笑不得,“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如果我们不好好工作,进厂打螺丝都不会有人要。”


另外,现在企业对一些技术工种的综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年龄、身高、文化水平等硬件条件上,还要求叉车证、焊工证、电工证、压力容器证等最好都具备。这一类型的新时代工人,正是市面上稀缺的,也是招聘难度最大的。


相对于企业的苛刻,现在许多有基本大学学历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愿意多看这些企业一眼。


Anne也是这家大型人力资源公司事业部和全国商务部的负责人。她常年接触到的时下年轻人的声音是,对进工厂总体意欲不高,持排斥态度,他们更希望寻找一份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有的学历弱一点的,会更青睐去新媒体做直播,或者去打零工,后者能赚得更多,还相对自由。


该人力资源集团曾发布《2022年汽车行业新技能蓝领白皮书》,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制造业平均产生150万劳动力流失,在毕业生最想从事的10个岗位中,没有一个跟制造业有关。


相反,据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


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市场上的外卖骑手突破1300万名,快递业从业人员突破了1000万,接近全国人口的1%。网约车司机总数则在2019年就突破3000万。


这些行业的薪资,在目前的基层劳动力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三联生活周刊》曾在文章《谁来当工人》中指出,劳动者通过零工经济获得的平均收入比在工厂的收入要多出近20%。


以北京为例,外卖骑手月薪依接单情况普遍在5000-10000元之间。网约车司机每月刨去所有成本后,月收入多数也能维持在3000元到5000元区间,虽然挣得不多,但时间相对自由。


零工经济的吸引力,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虹吸效应”。对于七七这类以制造业作为自己工作服务对象的人力资源来说,无疑压力巨大。


三、从炽热转到理性


除了一般的制造业,市场也不完全是哀鸿遍野,行业不同,景气度也不同,同为人力资源服务者,也有分际,各有哀愁。


高端制造业以及白领、金领的招聘,也是这家人力资源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Lucy在公司里主要负责高端制造业企业的招聘。她在猎头行业深耕了18年,此前曾在南京财经大学当了8年的计算机老师。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转型猎头,吃到了中国互联网和地产两大行业的发展红利,为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客户招募到了不少中意人才。


现在,芯片行业成了Lucy的主攻方向。这一行是新的风口,近年吸引了大量投资,高腾的薪酬,使这一行的人才争夺、留人也十分激烈。


Lucy透露,在前一段时间芯片行业最热的时候,每一家都在抢人。一个人把简历发出来,可能同时会有几十家猎头公司联系他,他能同时得到5-10家的面试机会,甚至最终拿到这5-10家公司的Offer。


Lucy想要强调的是,倒不是说这类行业提供的岗位有很多,而是市场的优质供应比较少。


基于这一结构性矛盾,这一行人才的薪酬也在水涨船高。Lucy说,很多芯片工程师的薪资在这两年翻了2-3倍。以前的芯片工程师基本上不可能达到100万年薪,只有企业高管才有可能年入百万,但在这几年,一些高级工程师就能拿到年薪100万以上的Offer了。


人才解决方案公司翰德(Hudson)发布的《2022人才趋势报告》显示,芯片行业是2022年通过跳槽薪酬涨幅最大的行业,平均涨幅50%。


不过火热之后也有隐忧。“就跟早期的互联网热一样,公司通过画大饼、砸钱来吸引人才,求职者看哪家给的钱多就去哪家。半导体行业看似火热,实则不稳定性极强,还需通过市场来沉淀。”Lucy说。


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开始趋于理性。2020年、2021年,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年均融资额度均超过2000亿,然而,2022年上半年融资额度不到800亿,比起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Lucy分析变得理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资本在回归理性,明白半导体行业不是一个快进快出的行业,不可能通过砸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一方面,消费类电子产品销量下滑,导致消费类电子芯片的需求萎缩。


至于对猎头端最直接的影响,Lucy说,“一些客户对人才没有以前那么狂热了。以前只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公司也愿意高薪招,到了今年,可能得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成熟性人才,企业才愿意通过猎头招聘。”


还需2-3年时间,芯片半导体行业才能进入理性的发展期,这是Lucy的个人预判。但她同时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行业,国外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中国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借鉴经验,根本不可能通过五年、十年的时间彻底追上,因而做这一行需要更大的耐心。


随着客户的升级,这对猎头团队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考验。七七就表示,以前团队招聘普通蓝领时,求职者的询问多集中在工资、福利待遇上。


但在招聘前两位理工科本科生时,被问到的问题则专业得多。比如说“积塔、中兴和宏力这三家半导体企业,主要的生产线是一样的吗?哪一家跟我的专业更匹配?”


为了赢得求职者的信任,团队迭代势在必行。


“我现在要求我团队的人,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你必须懂得这个行业的前后发展逻辑,头部客户有哪些,薪资待遇如何。当一个求职者找到你,你必须能分析清楚他身上的优劣势,给他匹配到合适的公司和岗位。”七七说。


四、在底部期待来年


从数位人力资源者了解到,这家大型人力资源集团公司到目前为止,利润不降反升,除了有采用短视频等这类更新的招募方式以提升效率等原因外,利润的增加来源并非来自客户订单的增加,而是来自在内部进行了减员增效。


马上进入第四季度,这家人力资源公司对接下来的发展走势做了预测,得出的结论是想办法稳住存量,做好对存量客户发展计划和人员需求的沟通,这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做、且已经在做的事情。


“当然了,可能明年又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我们也得做出更大的改变。”Anne说。


国庆之后,寒露已过,全国各地都已降温入秋。


前一阵,七七问了那些在公司待了十年的老同事,有没有遇到过比今年九月还要冷淡的时候,大家的回答是“没有比今年九月还要再冷的时候”。


字里话外,大家都期待着明年无论怎样都要好一点。


文中七七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赵皖西,编辑:龚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