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0-21 21:04
制造“男德”:一次女性驯服男性的想象与内耗

“男德话语究竟是对传统女德的反抗,还是仅仅是一场自我狂欢?”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ID:pku_csmr),作者:郭雪梅,编辑:蔥蔥,原文标题:《制造“男德”:一次女性驯服男性的想象崩溃》,头图来源:电视剧《赘婿》


与“男德”联系最近的事件是前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有视频拍到吴京在合影环节两次躲开旁边女嘉宾的肢体接触,而被大家称为“男德典范”,诸如“羡慕谢楠”的词条也被大家提及。


作为已婚男人,在外与异性保持距离,成为当下男德一词的表现之一。对未婚男人而言,则可能要像吴磊那样,直言拒绝衣服深V露肉,不能不守“男德”。



吴磊的这段经典采访,是让“男德”这个词大面积覆盖社交媒体的重要源头,此前虽然也有电视剧《赘婿》设有“男德学院”的情节,但那时大家的讨论还仅限于剧情本身的超脱性。


谈及男德,许多人认为它是与传统女德相对标的,指对社会男性道德品质的要求,比如衣着、坐姿、与异性的相处等等,几乎是将传统的对于女性的规范反向移植到男性身上,并认为这是当代“好男人”形象的体现。


不过,当下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已经逐渐让它陷入某种“迷狂状态”,男德话语究竟是对传统女德的反抗,还是仅仅是一场自我狂欢?守男德会演变为一种不言自明的规范吗? 


社交媒体上的“男德”意涵


如果说男德是人们反思加注于女性身上的特别规范而制造出的词汇,那这样的词语出现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现代社会的人们正在不断追求和接近性别平等这一目标。不过,社交媒体可见的“男德”话语,却夹杂了许多别样的情绪。


从影视作品到网络话题,男德更多是一种人设与标签,且只被赋予于某些个体身上。比如《赘婿》里由郭麒麟饰演的男主宁毅,剧情里有体现男人学习抱孩子、绣花、煮饭等家务劳动的场景。


《赘婿》截图


而像《做家务的男人》这类以“男性做家务”为主题的综艺,虽然未曾公开贴上宣传男德的标签,但可见男性在有了家务劳动的实践,并被大众看见时,这一点足以引起话题讨论,而其中某些幸运的个体也就容易在网友心中博得好感。


走出影视作品和节目,社交媒体上的男德讨论更多的则是围绕娱乐圈男星展开,穿衣不露胸、与女明星保持距离这些算是基础话题,类似男明星家暴、男爱豆谈恋爱,包括被网友讽刺的张翰的“手”,都会被纳入考量这些男性男德的范畴。


国内某男爱豆谈恋爱,被粉丝说“不守男德”


男德是一种人设,因而它更多地被明星使用,而“表演”男德的男明星,所设定的围观观众最初只是他们的粉丝,倘若涉及了更多社会议题,他们的男德表现才可能被广泛关注。


另一种男德的意涵比较隐秘,通常是人们在男德话题下流通的话语,特有表现是人们好似在讨论男德,但又不仅仅在讨论男德,更多的是借男德抒发对性别秩序的情绪和态度。


像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男德测试”“男德经”,更多体现女性群体反向表达对传统女德的调侃与讽刺,还有大家默认的对“男德天花板”“男德班班长”“男德典范”等词语的命名和人选提名,意图则是对人们认可的男德品质进行传播。



具有消极意味的是偏吐槽类的话语,像微博上把“男德”作为昵称的一些账号,经常会吐槽一些不守男德的新闻或者行为,有时仅一句话的吐槽贴也能获得上万点赞,人们在网络上借助意见领袖的发言,则可获得短暂的话语快感。


不过可见的是话语上的多重胜利并不代表真的能够被实践证明。据媒体报道,此前曾举办过的“男德班”培训,报名者寥寥,主动报名的仅有两人。[1]社交媒体上对男德的大量讨论,好似只能随着时间成为互联网灰烬,无法被进一步推进。


“男德”话语背后是什么?


“男德”话语背后隐含着什么,首先就得回溯女德话语的成型之路。


中国传统女德发端于先秦,早期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男子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超过女子,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再进一步,男性则开始凭借着自己经济上的地位,同时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继承权力和财产,要求“男从女居”的对偶婚制变革为“女从男居”的父权制一夫多妻制。[2]


自此,一系列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便逐渐产生、不断升级和变型,像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里面的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篇,分别就各种细节来规约古代女子。


我们众所周知的“三从四德”等也是后来逐渐变化出的女德规范,以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女德传统展开,有关女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妇德的女子是什么样,不讲妇德的要接受什么惩罚,这些有关女德的话语不仅是说说,还逐渐实现了言行一致,女德话语在历史的光晕下开始具备了某种正当性。


但男德话语出现的路径却似乎和女德不太一样,它更多是基于反抗、基于愤怒,目的是让人们体会到女德存在的不平等。


“男德”话语具备吸引力的关键也在于提供了人们反抗的空间,话题或内容本身可能并不是人们讨论的重点,其参与达成的某种团体共在感、观点认同感才是核心,不过,这也导致了某些基于反抗的调侃仅为调侃。


此外,传统时期的女德规范是男性评判女性的工具,当女德话语开始转向男德话语,这其中的转变是否在为性别平等做努力和抗争呢?


首先,虽然有无男德可以成为女性评判男性品质的工具,但命定“男女德”的根本逻辑却没有发生改变,它只是将女性被规训过的性别气质转移到男性身上,仅仅是“妇德”变“夫德”,本质里不合价值认知的糟粕并没有被遗弃。


图源《另一半的我和你》


其次,男德和女德一样,仍旧会引起同性之间不明所以的争夺,而这会模糊人们对性别平等抗争的认识。当拥有男德标签时,男性可能会有了某种身份特殊性,往往更容易获得比其他同性更多的异性信任和社交机会,但这背后的逻辑是个体的道德好坏要依靠异性审视,永远拥有的是“他人视角”。


更何况,当下男德对男性的要求还仅限在浅层次的约束上,不像女德早因历史积淀变得隐秘和深入。


脱离与女德对比,守男德本身也有许多话语上的陷阱。一方面,这种行为的话语赞美在某些时刻也可能是对另一群女性的污名化。


前面也提到,是否与其他女性保持距离是现在人们评判守男德的一个指标,不管是守男德还是不守男德,与其有着互动的女性都可能直接被赋予负面的标签,最后也就演变为女性之间的争斗,就像在北影节上与吴京产生“纠葛”的女嘉宾,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个女嘉宾行为的动机呢。


另一方面,现如今许多男性迎合男德人设是为取悦和讨好某些女性,男明星针对的是女粉丝,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表面看是代表着女性的地位提升,但内里却易变装为商业变现的工具,所谓男德,在人设的本质中最终呈现的是被装饰的表象,塌房很可能只是一眨眼的事情。


守男德是一种选择还是一种必须?


讨论男德,其实有时候会发现这是一个或许不值得谈的话题,因为这些词框定了一些我们认知范围之内的事,但却避而不谈那些隐晦的的东西。


拿女德举例,当我们看见丁璇女德班语录这样的新闻时,会自然而然的表示对这种行为的反对,但一些不被所有人知晓的新女德却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大脑。


比如,有媒体文章认为“独立女性”就是当代的新女德,“对完美独立女性的想象是,一边要像男人那样忙事业,大权在握;一边要要减肥塑身,要保持青春美貌,始终不能偏离男性审美的轨道。”[3]


延伸到男德这里,除了大家公认的男德标准外,近几年在男性群体中流行的恋爱PUA难道不能算作评判男德的新标准吗?


目前看还比较局限的男德标准


而谈回守男德这件事本身,这个行为的起点在于女性对男性的期待,是一种道德想象,即“我希望他是守男德的”,但守不守男德本身却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这么说会让很多人不满,毕竟女德是在强迫要求下形成的性别规范,且只有女性受到了制约,但如果细想,会发现我们迫切希望看到的“女性驯服男性”本质上是一场内耗。


撇开性别不谈,其实这些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守男德比较恰当的看法或许是颜如晶说的那句“不在意男德,但要有职业道德”。男德女德,不如人的基本道德。


参考资料

[1]广州日报.“男德班”为何不可以有?.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5/10-09/7559780.shtml.2015-10-09.

[2]许莹莹.中华传统女德的历史建构与当代审视[J].黑龙江史志,2010(16):50-53.

[3]新周刊.“独立女性”,互联网新女德.https://mp.weixin.qq.com/s/YNZznzv4y0aJGL4YPe79gg.2021-05-06.

[4]小鸡词典.有关男德的相关流行语释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ID:pku_csmr),作者:郭雪梅,编辑:蔥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