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朱晓帆,责编:王远方,编辑:朱晓帆、张永群,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开设爬树课上了热搜。据介绍,这门课一到六年级都有安排。钱塘区教育局表示,爬树课将在全区推广,未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爬树。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不少学校都在体育课上做出了改革和创新,丰富了着课程设置和内容。爬树课“火了”,可见校方的确在课程设置上花了心思,下了功夫,其释放出来的信号更是积极的:体育课不再是可以被牺牲的课程,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但同时,也有网友对于爬树课存在异议:这样的课程有多少可持续的价值?是否娱乐性大过于教育价值?
如今,不少学校里的通用性体育教育也处在刚刚步入正轨的阶段,开设类似爬树这样的课程,或许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场地设施、教育资金、师资数量、学生数量,都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实施效果:想象一下,全班孩子围着一棵树爬,为了保证安全,体育老师全体出动,短短一节课,或许都无法保证一个班的孩子能一人爬一遍,这样的运动强度,究竟可以带来多少的训练效果?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在树上绑上脚蹬,这不就是不少公园里的攀爬架吗?即便脚蹬不会磨树,那么,全校每一个孩子都用保护绳吊着落地,真的对树没有损害吗?长此以往,这棵树又能承受多久?学校又有几棵树可供这样消耗呢?
爬树课的设立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可见没有孩子不喜欢有趣的课程。肯定校方在体育课上的创新和重视之余,如何让“爬树课”由貌似游戏之举上升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高度,应当成为他们在设置体育课程时认真思考的问题。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中高考的体测分数而存在的,设置这门课程的意义,除了锻炼身体之外,更有让学生感受体育魅力、体会体育价值的作用。适当的游戏可以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体育精神的内核,终究还是需要通过竞技、合作,甚至是枯燥的重复训练的形式去获取。
近年来,不少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操碎了心”。创新性的体育课并不等于表演性的体育课,如果这类课程形式重于内容,或娱乐性太强科学性不足,这样只会让宝贵的体育课异化为博眼球的课,并不能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或许,就让孩子在简单平常的体育项目中,学会遵守规则、愈挫愈勇、团结协作,顺便沐浴阳光、舒展筋骨,让体育成为孩子的日常,甚至能够成为一项能够坚持下去的运动,这才是设置体育课程最本质而现实的期待。
体育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要教会孩子体育的真谛,为他们未来一生的运动做好铺垫。爬树课虽然新奇有趣,但如果要形成科学的、有成长持续性的课程,显然还需要更多探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朱晓帆,责编:王远方,编辑:朱晓帆、张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