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30 17:20

我,星巴克店员,偷偷买Manner咖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沙拉酱,编辑:麻吉,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星巴克闹了一出不小的乌龙。


11月23日,很多网友反映星巴克活动中0.01元两杯馥芮白的优惠券无法兑换。事情迅速被顶上微博热搜后,星巴克出面回应称:“今天上午我们错误激活了一条内部测试链接,当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系统设置的修正并发起了自动退款,也通过短信通知顾客,带来困扰感到抱歉。”


但对这样的解释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网友们纷纷喊话星巴克“玩不起就别玩”。


事实上,星巴克开展这样大力度的营销确实少见。有分析师猜测,是否迫于国内平价咖啡崛起后的竞争压力,星巴克也想做出低价营销的尝试。


然而,这次事件在不愉快的氛围中仓促结束,似乎为星巴克未来的低价营销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挑战远不止于此。随着咖啡文化普及,咖啡逐渐成为都市打工人日常刚需带动下的高频消费品,而性价比成了“王道”。当新兴咖啡品牌们以越来越低价的美式咖啡快速打开局面,星巴克的竞争优势正被不断削弱……


一、拿着星巴克杯子去买Manner的人


“我所在的办公楼最近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楼下新开的Manner生意红红火火,排着长队,显得隔壁的星巴克有点冷清,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拿着星巴克的杯子。”在北京某写字楼工作的小蒋说。


在这家Manner来到写字楼之前,整个大厦只有星巴克一家咖啡店可选,因此很多上班族买过星巴克的杯子。小蒋说,而在Manner买咖啡如果自带杯子,可以再省掉五元钱,所以人们就拿着星巴克的杯子,顺势来Manner这里“占便宜”了。


“更有趣的是,我亲眼见过星巴克的服务员来买Manner。因为经常喝咖啡,我和这些店的服务员都混了个脸熟,在排队的时候略显尴尬。”小蒋说。


但对于这种现象,他很能理解。“Manner的大杯美式,如果自带杯才10元钱,比配送过来的瑞幸还要便宜,口感也不差,而星巴克动辄30元起,咖啡作为打工人的日常‘续命’产品,这么喝确实有压力。”


而消费者被低价美式“拐跑”的现象也较为集中地出现在一线城市。


咖啡行业持续创业者娄先生表示,自己曾经去多个城市实地调研,发现美式咖啡因为口味偏苦,并不容易被很多消费者接受。不过在一线,尤其是超一线城市的超快生活节奏下,咖啡的功能性越来越重要,而美式咖啡往往不仅比风味咖啡便宜,还比它们更提神。没有任何奶制品添加的美式咖啡,脂肪含量也更低,对于高频消费者来说也更加健康。


除了低价美式,星巴克的“空间价值”似乎也在受到挑战。


以前经常在星巴克买美式的琳琳,最近转而去了Tim Hortons消费。琳琳表示,Tims有一款深烘鲜萃只需要19元,而且Tims还有各种口味的贝果,搭配成一个咖啡套餐,用上折扣券价格在20至30元之间,偶尔上班可以当作快手早餐。


而Tims的空间价值和性价比也不输星巴克。“Tims的配置不比星巴克差,大部分是小型餐桌,有一些沙发,靠墙的多数安装插排,我如果需要商务会谈或者自己准备一些材料,点一杯美式在Tims待个一下午会很舒服,而花销则比星巴克少。”


在上海工作的琳琳表示,近几年感觉到Tims线下实体店的数量、中心商场占有率都有明显提升。


95后的小马,则纯粹是被各种咖啡店极低的美式价格吸引了。“饿了么平台上,一些自主创业的咖啡厅的美式价格都非常便宜,经常20元不到能买两杯,还能送到家门口。”


小马说,自己最开始喜欢星巴克是因为其出品的各式风味咖啡,比如各种加料的拿铁,尤其放在圣诞季等假日限定充满节日感的杯子里,不论是拍照还是看着都幸福满满。


不过,工作逐渐忙碌后,喝咖啡不再是闲暇午后约上三两好友聊天聚会的消遣方式,更多是早起和下午会议之前不得不用来提起精神的“魔法药水”。这样小马选择咖啡的口味,逐渐从风味咖啡转为更提神的纯美式咖啡。而另一方面,星巴克动辄30元起的“高昂”单价,也随着咖啡消费频次的增加,让小马越发不能承受。


“有天下午开会实在太困,我和几个同事用新人券买了公司附近一个自主咖啡厅的美式,均摊下来每个人9元钱,口感顺滑,提神效果相当不错。从那之后,我就开启了各种外卖美式之路。”小马补充道,“便利店咖啡我也尝过各种,个人觉得全家的咖啡也不错。”


秀秀则干脆入手了手冲壶,自己动手从根源解决“性价比”问题。


“我的工作不需要每天坐班,早晨时间比较宽裕,通常我七点钟起床后就冲一杯咖啡。最开始是用最便宜的手冲壶,不过因为我手法不够纯熟,冲泡的出品很难把握,后来干脆买了摩卡壶,再后来朋友送了一个意式咖啡机,我几乎再也没买过外面的咖啡了。”


二、星巴克的“傲慢”


从去Manner排队的星巴克员工,到买咖啡机“自给自足”的秀秀,在这些消费习惯的改变中不难发现,当咖啡逐渐从“奢侈品”变成“日消品”,以往被咖啡小资消费者“不齿”的价格优势,就成了消费决策的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星巴克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去年年底公布又一波涨价,就连基本款的美式咖啡也涨了1块钱。


除了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星巴克在国内的营销方式,也显现出其本土化做得不够细致全面的一面。


诞生于中国的新咖啡品牌瑞幸想来深谙营销之道。创业初期,瑞幸就用低价策略打开市场,并且在深圳等一线城市大量铺设小型店铺,轻堂食、重外卖。同时,瑞幸也早早开始了微信社群的营销方式。


静静说,自己在小程序上点单瑞幸后,界面上有一个引导她加微信群的按钮。“瑞幸会定期在群上发咖啡券,老实说微信群的营销还是很有用的,尤其在周一和周五的时候,我收到例如‘工作日咖啡券’等等活动通知的时候,经常会用券购买。”


在北京工作的琪琪也表示,公司写字楼旁边的Tims在前台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微信群,群里会定期发放社区专享的优惠券。“同样作为一个外资咖啡的企业,这点就比星巴克‘入乡随俗’得快。”琪琪说道。


Tims微信群消息。图源:琪琪供图


相较之下,目前星巴克尚未启动微信或者任何社交社区的营销方式,除了星巴克官方销售的会员卡自带部分折扣外,也似乎没有折扣券的发放。


对此,消费行业观察员林贝贝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第一,星巴克在国内目前更多采用直营策略,其运营成本不可忽视,这也就限制了星巴克的折扣力度。第二,星巴克主打的是“空间价值”,而咖啡作为享受第三空间的附属品也定位较为“高奢”,这导致其比较难打价格战。另一方面,强调空间价值的星巴克并不主打外卖,因此在微信建群进行打折券的传播似乎与其核心竞争价值相左。


星巴克本土化营销“跟不上趟”的结果也是很直观的。


根据星巴克财报,今年前三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销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第一季度降幅23%,第二季度降幅44%。第三季度虽然没有单独披露,但星巴克2022财年,也就是自然年计算的2021年Q3至2022年Q3,中国地区整体营收降幅为24%。


这也使其2022年财年国际市场的整体营收同比下滑9%。相较之下,2021财年星巴克国际营收还保持了16%的同比增长。


林贝贝表示,消费者方面,咖啡从多年前的“奢侈品”变成快销品,尤其对于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咖啡都是用来“续命”的。高频的消费让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家更愿意选择那些“味道过得去”“性价比高且能配送”的咖啡。


而供给侧,大到Tims这样的外资,或是瑞幸、Manner这样的国内新兴品牌,小到便利店咖啡都在迅速崛起。随着云南等地咖啡豆供应链的成熟,国内品牌有机会控制出品成本,而多数选择加盟或小店面运营的企业,也能很好地控制运营费用。这让这些品牌有更多机会为消费者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性价比更高的咖啡。


需求与供给的变化,造成了星巴克最终的竞争颓势。


三、星巴克的未来在哪里?


那么,星巴克会被“取代”吗?


“取而代之是不太可能的。”林贝贝表示,“不论外资还是国内咖啡品牌,和星巴克在其核心价值能直接竞争的几乎是没有的。一部分对咖啡与空间有需求的,或者对咖啡品牌有需求的消费者仍会选择星巴克。”


但林贝贝也表示,星巴克的优势在逐渐减弱。


“我们可以把咖啡和空间拆开来看。单看第三空间,现在这样概念的品牌也在不断多元化,而且已经发展得更精细化。比如,针对学生的自习室,针对上班族的共享办公。而单看咖啡,我们上述分析了各类咖啡对星巴克市场的分食。”


事实上,星巴克似乎对自己竞争优势的减弱也有所察觉,或许这成为了本文开头提到的“乌龙营销”事件的导火索。林贝贝就分析道,星巴克真的有可能在内部测试一些较有力度的折扣活动,不过由于目前星巴克在国内策略灵活度有局限,具体后续的营销玩法还有待观察。


而对未来国内咖啡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行业观察员高洁认为,咖啡市场的精细化仍会继续。


高洁表示,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层次、频次以及目的已经出现了不同,未来这样的分化会更加严重。“也许未来,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反而会更青睐平价、甚至便利店咖啡,而下沉市场则会对星巴克这种打造空间的品牌越来越感兴趣。”


海外投资经理申林也表示,中国市场极大,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程度也有较大差距,星巴克想要保持中国市场的增速,要放下之前的好成绩带来的“傲慢”,转而去做更深入的本土化市场。


“举个例子来说,在不同城市是否能推出限定口味,以及根据不同城市文化来做到服务的差异化。就像运营的较好的全国性便利店一样,在大方向统一的前提下,在选品、服务方面结合当地市场做细微调整。”申林分析道。


而对于星巴克是否应该在低价营销上发力,申林则表示,“我个人反而认为,当下选择价格战是‘段位’较低的策略,如果说更加高价的手冲咖啡都有市场,星巴克没理由因为价格较高就彻底被淘汰。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一个卖得贵,也买得值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想要更好地存活,星巴克的变革已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沙拉酱,编辑:麻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