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05 18:07
日本积累制养老金的经验教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ID:cunfuriji),作者:Latitude Health,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过去的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积累制主要分为五类,前四类都是DB型的,最后一类是DC型的。但从1960年代以来的实践来看,除了缴费确定型计划(DC)发展较为稳定之外,其他的计划最终都很难维持下去。当然,缴费确定型计划是从2001年才开始的,运营时间还比较短,等到经过一个完整的代际转移之后也需要重新评估其发展的前景。


  • 雇员年金基金(EPF)

  • 税率优惠适格年金基金(TQPP)

  • 国民年金基金(NPF)

  • 新给付确定型计划(New DB)

  • 缴费确定型计划(DC)


一、EPF计划的失败


EPF(Employee Pension Fund)计划原先是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上进行更多的积累以推动养老基金的增加,这是一种将公共养老金私有化的探索。


EPF计划是将厚生年金中的一部分,通常是将工资的2.4%~5%返还到EPF的基金中,这部分基金作为积累制的方式存在,而不纳入公共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度。


当初推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在1960年代,公务员的养老金给付得到了大幅上升,但企业员工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还较低,政府希望能拉平两者之间的差距。但如果额外添加一个积累制的基金势必加大企业的负担,因此,最终就是将厚生年金的一部分切割出来变成积累制的养老基金。


由于积累制的养老金主要依靠投资收益,随着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60年代起飞,EPF计划是较为成功的,由于年均回报都在9%以上,退休人员从其中获得了较高的补充养老金。但随着90年代的日本经济进入低谷,EPF的收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很多年份的收益甚至是负数。这导致EPF计划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也损害了90年代以后的退休人员的利益,导致其养老金收入下降。


面对市场的不满,雇员、企业都希望退回到现收现付制度,彻底放弃积累制。但要回退到积累制就必须先把亏损补上,但企业已经没有能力来补充这个缺口了。


到了2002年,日本政府允许企业即使在亏损状态下也可以终结EPF制度(代行反上),这推动了EPF的快速衰弱。EPF基金从1966年起步的142个基金到1996年顶峰的1883个基金,最后到2016年只剩下199个基金。


EPF是养老金私有化的典型代表,在其高峰时期,日本37%的雇员都参与到了这个基金。但随着投资收益的受损,大部分企业和雇员都退出了,到2016年参与的人数只占8%的雇员。


从EPF计划来看,积累制受制于经济增长,由于日本战后有一个长达30年的经济景气,EPF的发展也受惠于此。但随着经济进入失去的二十年,积累制的EPF同样也受损严重。


这表明无论是积累制还是现收现付制,都是高度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无法通过改变支付模式来缓解老龄化。对于现收现付制,经济下滑后的给付水平下降是无法避免的,但给付水平的下降是稳定的。但对积累制,经济下滑后导致的收益率高度波动,养老金给付的稳定性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大部分EPF基金都回归到现收现付制。


二、税率优惠适格年金基金(TQPP)的逐步退出


税率优惠适格年金基金(Tax-Qualified Pension plan)是1962年建立的,由于可以免税且没有最低参保额的要求,因此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1997年到最高峰,有1060万雇员参与,占厚生年金保险的32%。TQPP主要委托给信托银行和寿险公司管理。


但同样受制于经济快速下滑,TQPP基金的回报率也快速下降,到1996年就下降到2.5%,后来更是下降到1%。这么低的收益率显然也无法支撑其继续运营下去。更重要的是,政府改革了公司的会计准则,TQPP从原来的表外资产变为公司的表内资产。


由于TQPP的低收益率导致其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尽快结束这一制度。因此,大部分的TQPP都被终止并有很大一部分转化到新给付确定型计划(New DB)


三、新给付确定型计划(New DB)


在EPF和TQPP都逐步退出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建立了新给付确定型计划(New DB)。这一计划一方面是为了承接那些失败的计划,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企业可以有动力加入这一计划。鉴于在经济低增长的情况下,积累制很容易出现低回报,新给付确定型计划很少有积累制,大部分是协议制。目前总共参保人数是780万。


四、国民年金基金(National Pension Fund):危机爆发的延后


国民年金基金(NPF)主要面向非雇员,主要包括医生、律师、农民和会计师等职业。参保资格为年龄20~60周岁并符合条件的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5岁以上。由于这些人不是雇员,无法按照一定工资比例去缴纳保费。


因此,NPF设定了最高的参保限额为68000日元/月。政府根据47个县和25个职业设立了不同的NPF。到2015年底,养老金的缴费者是45万人,领取者是47.5万人。由于大部分非雇员并没有参加,NPF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不过,由于投资回报的持续下降,NPF的收益也持续下降。但之前退休的人员获取的养老金还是按照高收益率来设定的,这引起了现在缴费人群的不满。如果按照荷兰模式来处理就是对不同代际设定不同费率,现在退休的人员只能按照低收益率来领取养老金。这虽然同样引起用户不满,但至少保持了基金的可持续性。


为了安抚这一部分人群,日本政府选择了将所有NPF合并的方法。这虽然能够短暂缓冲问题的爆发,但也意味着未来政府仍不得不面对基金不可持续的问题。


五、缴费确定型计划(DC)发展缓慢


缴费确定型计划(DC)在日本是2001年之后才被引入的,发展时间并不长。DC计划引入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率下降之后,日本积累制的DB对企业造成的负担太大,很多大型企业希望直接将DB计划变成DC计划,无论以后收益率是否下降都和企业无关。


另外,日本企业员工流动率在加大,原先企业的那些需要积累较多工作时间才能获取的养老金的吸引力在下降,DC计划有助于吸引日益频繁流动的员工。


虽然DC计划在日本也被称为日本版的401K,但两者的区别较大。日本的DC分为雇主支持的DC和个人DC(iDeCo),个人只能参加其中的一个。雇主DC很类似企业年金,但只由雇主缴纳一个固定的数额,与企业的利润是无关的。


雇主如果同时也提供DB计划,雇主DC的缴费上限原先是18000日元/月,现在是27500日元/月,如果没有DB计划,缴费上限是36000日元/月,现在是55000日元/月。个人DC则是由个人直接缴纳的,与企业无关,企业也不能帮助员工缴纳个人DC。


从规模来看,DC计划是积累制中规模最小的,年金和公司DB计划是规模最大的前二位,2020年的规模分别是100万亿日元和97.3万亿日元。其他积累制养老金为38.4万亿日元。


DC计划在日本推行有20年了,但发展的很缓慢,尤其是个人DC。截止到2020年,积累的资产规模中,雇主DC为14.9万亿日元,个人DC 为2.1万亿日元,分别占日本所有积累制养老资产的5.9%和0.8%。


日本DC计划发展缓慢是有原因的。第一,和所有的个人积累制DC一样,日本的个人DC也是税延型的,即缴纳时免税,领取时再缴税。但也正如其他国家一样,由于中低收入人群不能在税收上获得优惠,其参加的意愿非常低。


第二,由于设置了较低的缴纳上限和雇主无法参与,个人DC计划的参与者热情也不高。而且,由于DC计划是一定要等到退休后才能领取,一旦从一家有DC计划的公司跳槽到一家只有DB计划的公司,DC计划必须转变成个人DC且无法取出。这种比较僵化的制度制约了个人的意愿。


第三,目前市场投资回报率较低,个人的投资意愿也很差,很难说服他们将资产配置到低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DC计划中。另外,DC计划都要委托投资机构管理,但这些投资机构都要收取管理费,在投资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这导致很多DC计划连本金都保不住,更难说服其加入这一计划。截至2011年6月,有超过60%的DC计划用户都损失了本金。


从日本养老金发展的进程来看,现收现付制度仍然将是养老金制度的核心基础,积累制的养老金只能作为有效的补充。


从现收现付制度来看,缴纳比例的增加和养老金福利的下降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这导致代际之间的不平衡,也会引发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脱离,这都不利于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因此,在持续老龄化的过程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推动企业和个人在养老金的积累也极为重要。


但是,积累制的养老金是不可能成为养老金的主要来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收现付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从世界各国来看,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给付金额、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等手段仍将是政府的主要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增速较快的时候,现收现付制养老金收入的增速也较快,积累制养老金的回报率也较高,这都较好的保证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但并没有什么经济体的发展可获得永远的高增长,一旦经济增速逐步或快速下滑,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都会出现问题。


在这点上,积累制并不能抵抗风险,甚至在风险上要远高于现收现付制。因为积累制高度依赖投资收益,而在经济下滑期,投资收益的波动加大,导致积累制下的养老金本金受损。如果只是DC计划还好,不用去填窟窿,一旦是DB计划的积累制养老金,就必须要把亏损弥补上,这就导致政府和企业不得不背上沉重的负担。

从总体上看,保证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并适度发展DC型的积累制计划作为补充是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但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压力,延迟退休和削减养老福利也将是长期的趋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个人积累制养老计划刚起步的国家,未来整体的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吸取类似日本的教训,以确定缴费型为主(DC)


不过,由于缺乏美国和日本那样的雇主缴纳一部分资金,个人的缴费意愿相对有限,这压制了整体的可能市场规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村夫日记LatitudeHealth (ID:cunfuriji),作者:Latitude Health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