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3 15:45
离开中国市场,就是斯柯达们的体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曹江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前,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大众汽车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泽尔默在受访时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那里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将与我们的中国合资伙伴一起考虑我们要如何继续发展。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就应该检查所有的方案,然后做出决定。”泽尔默说。他表示,斯柯达可以考虑仅在中国销售汽车,而非同时在中国生产汽车。


随后,针对这一消息,又从财联社报道中看到:“我们还没有接收到(退出中国)这一消息。从排产来说,目前斯柯达的生产情况应是一切正常的。”斯柯达在华合作伙伴上汽大众回应称。


联想到此前网传的“斯柯达已经解散了在华营销团队,后续研发团队也将解散”“斯柯达已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未来销售部门也将独立”等虚虚实实的消息,随着泽尔默的言论和上汽大众的回应先后被报道出来,“大众之子”下一步的走向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先回顾一下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这些年吧。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4月,ŠKODA AUTO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开启了斯柯达汽车中国之路;2006年9月,ŠKODA品牌正式启动,宣布其中文名“斯柯达汽车”;2007年6月6日,斯柯达在中国的首款战略车型Octavia明锐正式上市;2008年12月22日,斯柯达品牌第二款车型Fabia晶锐正式进入中国;2009年8月18日,斯柯达汽车全新B级车Superb速派正式上市。


2010年之后,斯柯达加快产品布局,随着新车的入市,斯柯达迎来了高速增长期。2012年,斯柯达全球交付量为939,200辆,与2011年相比,交付量增加了6.8%。同年,斯柯达在中国的年销量已达到235,700辆,同比增长7.1%,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2017年,斯柯达开启SUV战略,于当年上海车展推出了旗下首款中型SUV柯迪亚克,当年广州车展推出了紧凑型SUV柯珞克,次年4月完成全新都市SUV柯米克全球首发亮相,次年广州车展上市轿跑SUV柯迪亚克GT。


四款SUV的家族阵容使中国成为斯柯达提供SUV车型数量最多的单一市场,也是斯柯达自2013年初步完成由明锐、晶锐、速派组成的在华产品架构后的又一次矩阵式补充。


2022年12月12日,关于“斯柯达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铺天盖地。


还记得车圈里流行了很多年的那句话么?“懂保时捷的都买了奥迪,懂奥迪的都买了大众,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怎么保时捷和奥迪现在都还过得好好的,斯柯达却突然要离开中国市场了?公开资料里丢失的五年间,斯柯达究竟发生了什么?


综合销量数据来看,2017年,斯柯达累计销量33.3万辆,同比增长0.8%;2018年,斯柯达累计销量34.1万辆,同比增长2.4%。此后,斯柯达进入断崖式下滑,2019年~2021年,累计销量分别为28.2万辆、17.3万辆、7.12万辆。


据上险数显示,2022年1~10月,斯柯达累计销量38022辆,同比下滑61.32%。其中,10月销量2953辆,同比下滑11.43%。


客观来说,按照现在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斯柯达似乎很难在中国市场为自己今年8月份时所提出的发展愿景争取到机会。当时,斯柯达发布了基于“2030战略”的全新品牌标识,同时宣布预计到2026年推出三款全新纯电动车。另外,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发布新一代速派和柯迪亚克,2024年推出改款明锐车型。



走到如此境地的斯柯达,有哪几步没走稳?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价换量”。2019年,捷达独立成为一汽-大众旗下子品牌,从价格端对斯柯达形成制约。加之自主品牌上攻的影响,导致斯柯达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之势。2020年4月,为了应对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冲击,带有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意图的斯柯达举办线上发布会,宣布旗下在售车型全系官降销售,下调幅度最高达2.45万元。此举一出,让斯柯达成为疫情爆发后首个在国内宣布官降的汽车品牌。


不过,“以价换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打击了渠道经营的信心,为此后的经销商批量退网埋下了伏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一直背靠大众,坐享“德系光环”的斯柯达而言,官降也拉低了自身的品牌定位,反倒是削减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第二,明锐换代的失衡。自2007年于国内上市以来,明锐承担起斯柯达主要销量任务的同时,也凭借在十万元级合资A级家轿市场中的性价比,成为斯柯达老粉丝心目中的经典车型。


数据显示,2015年,明锐的月销量一度高达近两万台。作为对比,今年前十个月,明锐累计销售8593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到了这一步田地,明锐仍然是斯柯达销量最好的车型。


2021年,为了挽救持续下滑的销量,斯柯达推出全新一代明锐,并更名为“明锐PRO”。新车配备了诸多的亮点,比如采用大众最新的MQB EVO平台、全系换装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外观经过全新设计等等。但是,12.49万~15.79万元的定价却弱化了明锐一直以来主打的性价比优势,尤其是在当时合资品牌B级车普遍价格下探的背景下,明锐PRO非但没能延续这一车系的热度,甚至上市之后的两个月月销也仅维持在千台左右。


时至今日,从当年和明锐并驾齐驱的卡罗拉、速腾的市场表现中,或许能看到明锐的遗憾。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卡罗拉累计销售218,874辆,速腾累计销售195,371辆,两款车的单月月均销量都将明锐今年前十个月的总销量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第三,将鸡蛋全放在SUV里。2017年,斯柯达自开启SUV战略后,就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以期走出第二条增长曲线。然而,彼时我国的SUV市场经历长达十年的繁荣期,即便当年的增速仍然高过乘用车总体增速,却也面临着缓慢回落的情况。


没有预警到这一市场现状的斯柯达很快尝到了苦果,柯迪亚克、柯珞克和柯米克均未得到一展拳脚的机会,2018年三兄弟的月销量仅在4000辆左右徘徊。


另外,就在斯柯达大力投入SUV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发展节奏,市场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可以说,作为大众的“试验田”,斯柯达在新能源探路这个方向上也走偏了不少



那么,斯柯达是不是只有像长安铃木、东风雷诺、一汽马自达、广汽菲克、广汽讴歌等合资品牌一样,索性退出中国市场,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品牌的体面?


其实并不然。


就像此前传得沸沸扬扬的“雪佛兰退出中国”的消息,最终也被证实只是传闻而已。也就不排除斯柯达像泽尔默所说的那样,“应该检查所有的方案”。


大胆地对“方案”进行揣测。假设如泽尔默表达的“斯柯达可以考虑仅在中国销售汽车,而非同时在中国生产汽车”,大概率是要停掉斯柯达在中国的产能,并依托于目前存有的经销商网络销售大众的车辆。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大众品牌的渠道覆盖面,增强体系能力,以应对竞品的冲击。甚至,斯柯达经销商网络可以转型为大众品牌的“E”网,仅销售新能源车型。需要留意的是,日前,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已经在合肥下线,未来新增加的产能可以对斯柯达转型后的“E”网进行供应。


另外,在大众的技术路线中,MEB平台只是新能源初期的布局,未来将有扩展性更高的SSP登场。如此看来,斯柯达也可以延续大众面向中低端市场补位的角色不变,未来主要销售MEB平台的车型,由此维持差异化的销售结构。


假设最后没能如泽尔默表达的“斯柯达可以考虑仅在中国销售汽车,而非同时在中国生产汽车”,斯柯达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呢?


那也不要过多地叹息,毕竟它将最好的年华都留给了这方土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曹江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