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5 13:46

乡村艺术节,逆转不了日本乡村的衰败命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廖信忠(ID:lxztaiwan),作者:廖信忠,原文标题:《连续参加三届艺术节后,深刻感受到日本乡村衰败难以逆转》,头图来自:《澄沙之味》剧照


十月,日本开放后不久我去了日本,这回待了比较久,有空去了两处重要的艺术祭,分别是濑户内海艺术祭以及新泻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两处跨越了近一千公里,一个以搭轮渡探索海岛为主,另一个则在广阔的山间寻访艺术的气息。


本届濑户内海艺术节海报仍由原研哉设计,以“岛上的老人”为主角


这两场艺术节,我分别在三年前,四年前,六年前都记录过。在这后疫情时代,三年一度的2022濑户内海艺术祭是如期展开了,秋季展赶上了日本开放观光,所以还能见到少部份外国游客;而本来与濑户内海艺术祭错开一年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本来也是三年一度,但去年也是疫情原因,延后到今年举行,比起往届,游客真的挺少。



今年的艺术祭挺低调,像濑户内海艺术祭连开幕式都没了,没太多宣传默默地开始,被称作“在真空中举办”。因为三年疫情的关系,很多国外艺术家来不了,这回反而见到很多日本年轻艺术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濑户内海艺术祭


去过濑户内海艺术节的朋友都知道,每天都搭轮渡在各岛间巡礼看展品,每天要先做好计划要去哪个岛,看哪些作品。而这回我主要看新展品为主,加上时间充裕,在濑户内海的母港高松每天就是睡到自然醒后,走到码头边,看看最近的一般轮渡是要开往哪个岛,就去哪。


高松港轮渡


我第一个看的作品,竟然是小豆岛草璧港边,向阳老师的那艘艺术之船《可抵達的彼岸》,一下船就能见到的。非常令人感动,向阳老师是本届少数的国外参展艺术家之一,突破万难第二次在同地点展出,作品收集废弃的传统家具和门窗构件等,再以中国传统工法重新组合成一艘船的形状。这艘船幸运挺过今年夏天的大台风,相当有代表性。


《可抵達的彼岸》


艺术之船比起上一届更完整了。据说向阳老师从2005年就开始设计这条船,去了不少地方展出,一次比一次完整,希望下一届能见到完全体。写文现在,艺术祭已闭幕,听说拆解后的零件就装了五个集装箱运回国,一条艺术之船的漂流,简直又可以拍成一部纪录片了。


还有来自台湾的竹编艺术家王文志老师,从第一届艺术祭开始,每三年就会在小豆岛深山中,与当地村民合作,编起一具巨型的竹编建筑。本届新作依然震撼,令人印象深刻。


王文志老师的竹编屋


这座竹编屋是每届我一定都要来看的地方,往届也是大热门,这回我过来时竟然只有我一个人,还要自己推开防兽栏走下坡,一方面庆幸没太多人过来,另一方面又觉得那么棒的作品没人欣赏真可惜。


竹编屋内部


我错过了巴士,在中山这处只有几户人家的入口等车,一个半小时后的下一班,等到天黑。志愿者大叔见到我,问我是哪来的,我说台湾,他很高兴,今年等那么久终于见到有外国人来了。看他左思右想的,憋了好久,冒出一句别扭的中文“欢迎来小豆岛”,看来他已经练习好久,但一直找不到说的机会。


去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Y字路口


本届有一些作品是在上一届作品中继续进化完善而成的,比如小豆岛神浦小渔村的这间老木屋,艺术家田中圭介将原来的梁柱以及各种木头结构雕成一棵棵小树,甚至是雕出整座森林。


老木屋的不断完善


这一届,又雕出了几位正在进行雕刻工程的木头人。于是艺术品就好像有机体般,继续在进化。


木头人


本届有许多有趣的机械装置,比如女木岛上这间里面都是瓶瓶罐罐奇异机械的房间,就叫《小仙女工坊》。


《小仙女工坊》


濑户内海艺术节秋季展会增加西边五座岛展区,这回新作品也大多聚集在这。


比如高见岛这件新作品《Re:mind》,充满诡异萌,像进入伊藤润二的世界般,年轻的艺术家山下茜里设想了一种情况:这古老空屋的残留物品所散发的腐蚀性气息,如果将它可视化,打开壁橱的拉门,剥下榻榻米并翻开时,本来隐藏的东西会怎样想呢?


《Re:mind》


她用布缝了无数的眼睛及鬼怪,从屋子幽暗之处、细缝中、抽屉中如同要渗出来般,感到诡异之余又赞叹她的想象力。


《Re:mind》


高见岛岛如其名,一座山在海中远远的就能见到,过去的主要聚落在山坡上。从港边走上山,爬梯啥的还要走个二十来分钟,各个展场散落在逐层而上的改造后空房。第三次来到高见岛,现在这个聚落已经完全没居民了,仅剩的居民都搬到港边平地上,所以有大把的空屋可供艺术家改造利用。


高见岛


旧地一再重游,就会见到一个地方每次的不同变化,也忍不住会回想,上次来这,六年前来这,我都在干嘛,见到了谁吃到了什么东西。甚至同样的角度同样的风景,拿着不同的相机设备再拍一次,心里总是想,咦!拍摄技巧比以前进步了嘛!相机也比以前更好(贵)了,看来这三年人生还是有进步的。


草间弥生的大南瓜赶在秋会期修好摆回来了


但是高见岛山坡上聚落,三年前还有少数两三户人家,前两次去还有位活泼可爱的婆婆改装家里成小小喫茶店欢迎观光客,这回再去,那间小店也不在了,屋子萧条荒废,原本精心呵护的盆栽也任其乱生长,人去楼空,见了还是让人感慨万分。


高见岛上主人离开的房子大多是这模样


每次来秋季展都会在丸龟这座小城待一晚,去附近岛上参观要在这码头乘船,来了第三回还是住在车站前的同一间旅馆,所以,我依然还是在隔壁同间饮食店吃饭,晚上在同间小酒吧喝酒,早上在同间喫茶店喝咖啡。


早晨的喫茶店,客人问我是哪来的,我说台湾,他们都转过头来,竟然又有外国人来了!我心里想,六年前第一次来,店里两只大麦町还是小狗呢!现在都那么大了。晚上去那间一天只开三小时的酒吧,老板白发也比以前多了,早上要离开时,依然见他在店外洒扫。饮食店的老婆婆,依然梳着一丝不茍的发型,穿着和服罩上白围裙,在料理台后烹调着食物。也是见她一次比一次老喽,这回我注意到柜子上摆着张照片,应该是她年轻时与丈夫在店前的合照吧,六年前第一次来时还有老爷爷,后来再来时,都是那几位儿孙辈在店里招呼客人。


阿婆头发染的是淡紫色


像日本这种小城市,再过十几年也许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我是住这天天到他们店里光顾的客人,估计也很难察觉这些时间的细节。他们应该都不知道我这位每三年固定光顾一次的神秘客人,每回来都微妙地发现一些改变,悄悄用回忆记录下那么多年他们的变化,但岂止是我在观察他们呢?我也在记录着这么多年自己的变化,时光的流转。



简单做了一个濑户内海艺术节的小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


后来又去了新泻县越后妻有地区看大地艺术祭。这场大地艺术祭始于2000年,说它是一场艺术祭,不如说是一场偏乡复兴运动,用艺术的方式来振兴乡村,这么多年来也的确取得一些成效,许多观光客来到这已经被忽略的地区,在760平方公里广域的里山间寻访各种艺术品。


越后妻有地区


越后妻有艺术祭也是大地艺术祭的始祖,后来许多国家地区,包括中国许多地方,也纷纷都在模仿学习越后妻有的行动经验。


估计挺多人在这扇窗前留过影


所谓里山就是偏远的山区,越后妻有这地自古交通不便,冬天积雪深厚,近年来人口老化问题严重。在这看艺术展,要来往许多地方,如果不是自己开车也不太方便,我到某个地方就经常要电车再转公交再步行,时间点都要掐准。其实主办方原意,就是要让参观者在移动中体会一下本地交通不便,并且也感受本地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


经常要爬楼梯走小路才能看到一件重要作品


本届有个特别的企划,纪念那些参加过艺术祭,但已经过世的艺术家。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克里斯提安·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这位一辈子以“亡者”作为艺术主题的法国艺术家在去年过世。他也算艺术祭的老朋友了,在越后妻有他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最后的教室》。很多人去过他在濑户内海丰岛上的《心跳音档案室》等。这届艺术祭,也重新复刻了他的重要作品《森之精灵》。印上一张张人脸的半透明布条,挂在森林群木当中,随风飘摇,一种若隐若现的幽魅感。


《森之精灵》


在松代地区,一路要走到山顶上松代城才能看到的新作品《Perspectives of Longing》,也让人过目不忘,有一种几何美学的视觉冲击。


《Perspectives of Longing》


同样在松代地区的密林中,已经立在许多届的森林书柜,与景色融为一体,充满意义感,书柜是真的可以拉开取书,维护得挺好,每次路过都会在这小坐一会。


森林书柜


另一让人惊艳无比的作品是位于里山美术馆这件作品,仅仅在一黑暗空间摆了小火车轨道,让一辆载有灯光的小火车在上面跑,旁边摆着越后妻有地区的各种老农具,光线投影在墙上,就营造出列车经过山区、城市、隧道、桥梁的感觉。



位于里山美术馆


这件《Ariel》也是视觉与创意效果皆佳的作品,用机械和布营造出飘浮效果,好像两个幽灵在对话一样。


《Ariel》


意外发现,今年艺术节终于有中文解说了,可惜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来不了。但本届大地艺术祭参观人数也没以往多,因为人手不足,许多展馆都改为周休两日。延办一年后仍不尽人意,工作人员其实有点沮丧。此外,虽然大地艺术祭越来越有名,初衷也是想用艺术方式复兴偏乡,可是此地的人口流失,老龄化仍然是无法逆转。举个例子来说,当年第一届2000年时,本地那些力排众异,决心参与的年轻人,如今也都五十几六十了,但是一直没有年轻新血补进来,所以他们也无奈地自嘲“这该不会也是最后一届吧!”


越后妻有艺术节主场十日町市


然而这么多年,每三年去一回参加下来,用一种比较悠长的游客视角来看,偏乡仍然不可逆地走向消亡,即使力图用艺术振兴,也只是减缓它衰败的速度而已。


偏乡


本来村子里许多老人,在儿女出走城市不再回来后,只能守着老屋,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因为艺术祭,有许多观光客来到他们的家乡参观艺术品,让他们感到自豪,重新燃起自信心,甚至担任志愿者,用自己最接地气的方式解说艺术品,这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处,而不是一日复一日,毫无希望地走向人生终点。


越后妻有松之山地区


农村老人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贡献者,也是牺牲者。这些年很多地方乡村都在办类似的乡村艺术节,我想无论立意多高,还是要回到那简单的初心:让留守老人感到开心,感到剩余人生仍有意义。


这是比起都市人视角“以艺术振兴偏乡”外,办这些乡村艺术节更重要的使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廖信忠(ID:lxztaiwan),作者:廖信忠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