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经济大省山东接连迎来“高光时刻”。
不仅GDP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领跑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
其中,外贸是拉动山东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之一。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东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超过去年全年。
然而,“自我突破”的另一面,山东外贸整体实力与同为沿海经济大省的广东、江苏、浙江之间的差距仍不容忽视。眼看着兄弟省份纷纷组团“出海抢单”,山东也“坐不住”了。
据报道,山东省商务厅近日下发备注为“特急”的通知,组织企业境外商务洽谈活动,活动对象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时间拟定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出访地区包括日韩、东南亚、欧洲。
抓紧年末签单的重要关口,透过这张“特急”通知,来看山东如何继续稳住外贸大盘?
一、万亿大关
作为粤苏鲁浙四个沿海经济大省中唯一的北方省份,山东坐拥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海岸线绵长、港阔水深为其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过,从外贸体量来看,山东仍有不小差距。其去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广东、江苏、浙江进出口总额差值分别达到5.34万亿元、2.28万亿元、1.21万亿元。
近两年,山东发力赶超的态势也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5%,连续第6年创下新高。其中,进口首次突破万亿,出口规模首次超过上海、居全国第4位;全省16地市进出口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良好的增势在今年得到延续。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值2.4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规模居全国第6;在全国前十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和进口增速排名第三,出口增速排名第一。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东进出口规模历史首次突破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13.5%,跑赢全国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2万亿元,增长16.3%;进口1.18万亿元,增长9.4%。进出口增速在全国外贸前十大省市中列第3位,出口增速保持第1位。
大盘数据背后,是产品和市场的支撑。
出口一直是山东外贸的优势所在。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就曾凭借20.8%的出口增速,带动进出口总值增长15.7%,被视为其提前完成年内突破“3万亿”目标的重要动力。
从出口产品类别来看,前11个月,山东机电产品出口达7855.3亿元,增长15.8%,占出口总值比重高达43.1%。其中,汽车零配件1108.4亿元,增长12.7%;游戏机及其零附件666亿元,增长37%;电工器材466.9亿元,增长32.4%;电子元件416.9亿元,增长13.7%。
从贸易市场看,“一带一路”、RCEP带来的红利则极为可观。
数据显示,前11个月,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6万亿元,增长38.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8.5%,占比提升6.9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14万亿元,增长23.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8.1%,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东盟作为最大贸易市场,进出口总值5814.2亿元,增速达到52.8%。
二、“特急”背后
山东外贸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营经济的强力支撑。
其实从全国大盘来看,尽管今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似乎“旺季不旺”,但民营经济仍在这场“订单保卫战”中表现亮眼。
根据官方数据,前11个月,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49.75万家,同比增加7.3%,合计进出口1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50.6%,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则分别为56.7%、39.4%。
山东民营企业的外贸表现要更胜一筹。今年前11个月,山东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高达73.4%,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同期,山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403.5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约18%;国有企业进出口2573.7亿元。
实际上,截至今年11月,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的势头已持续33个月。这33个月也正是疫情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多数外贸企业艰难承压的时期。一度被认为民营经济发展迟缓的山东,何以承压而上?
有分析指出,这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身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近些年对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了大力气,包括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等等。战略布局传导到企业端,特别对于市场更加灵敏的民营企业,必然会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在民营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向来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对于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较高的山东,一些“隐忧”也值得关注。
从当地官方公布的数据看,2021年全年,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1万家;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减少到5.4万家;今年前8个月,小幅回升至5.84万家。
山东省商务厅近日下发的“特急”通知,正是明确参加人员“重点面向中小型企业”。这份名为《关于组织企业赴境外开展商务洽谈活动的预备通知》的文件显示:
“为帮助企业走出去抓订单、拓市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山东省商务厅拟于2022年12月中旬至2023年1月中旬,分批次组织企业赴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欧盟开展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参加人员为对上述国家有业务洽谈需要的外贸企业人员,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每家企业2人以内。”
此外,“对经统一报名参团的企业人员往返机票、回国后隔离发生的费用”,山东省商务厅将予以一定比例的资助。在当地看来,此番“出海抢单”,也是想要抓紧年末签单的重要关口,为明年对外贸易打一个“提前量”。
不过,在民企“撑腰”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以来,山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曾一度下滑。作为山东外贸“龙头”的青岛,前11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速降幅更达到10.1%。此外,青岛1~10月实际利用外资下降8.39%。
三、延续优势
近两年,受外需走弱、疫情散发等影响,不少沿海大省都曾经历外贸增速放缓、增长乏力的冲击。在此期间,山东之所以能跑出加速赶超的步子,也离不开RCEP带来的巨大利好。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和山东省贸促会系统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3.7万份,数量居中国首位,出口享惠货值380.5亿元,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逾3亿元;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共为价值60.5亿元的进口商品适用RCEP项下优惠税率,减让税款3.1亿元。
关税减让是RCEP在货物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成果,原产地证书则是企业享受RCEP项下关税减让的重要凭证。
从RCEP证书出口目的国看,日本在今年上半年连续6个月排名首位,每月签证金额占比均超过90%。这也意味着,RCEP对我国对日本出口的拉动效应显著、潜力巨大。这其中,与日本外贸往来密切的山东自然受益颇多。
一个数据可以印证:从证书签发地区看,今年上半年签证金额排名前五的省份中,山东仅次于江苏居第二位,金额占比达到19.56%,高于广东(10.73%)、浙江(8.71%)等省份。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华北京代表处所长高岛龙佑此前向城叔分析表示,RCEP不是一个短期效应,其效果将长期持续释放,未来的表现会更加明显。这不仅将极大提升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
在此背景下,不仅仅是山东、上海、江苏等沿海省份,包括河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在内的众多内陆省份也在积极布局抢抓这一重大机遇。
眼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新一轮外贸竞速窗口期来临,各地纷纷发力“出海抢单”,摆在山东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进一步巩固优势、延续增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戴明锋认为,RCEP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进一步放宽了对区域内国家的投资限制,这必将加速产业变化的进程。
在他看来,山东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加强制造业优势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同时山东的制造业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个契机积极布局在RCEP区域内的产业链,从而推动山东制造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