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12-09 10:01

李宁20亿元买断CBA装备赞助权背后,为什么会引发篮球手们的强烈抵制?

日前,中国篮协以着装“损害CBA联赛装备赞助商的权益”的名义,通报批评了王治郅、马布里、曾文鼎在内的8家俱乐部12名队员,各俱乐部联赛经费也被罚2万元。这使得规则本身的合理性遭到了质疑。

作者韩雨亭经济观察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CBA管理和分配机制对球员利益的粗暴和无视,虎嗅摘编:

本赛季,中国篮协推出强势“新规”:参赛球员必须穿着其提供的指定球鞋,曾经拥有“特权”的港澳台球员也不例外,包括此前穿着其他品牌球鞋并用胶带遮挡球鞋标志的行为均不被允许。这新规的背景是,想摆脱低谷的李宁公司斥资20亿豪赌CBA联赛,经过与安踏、耐克(NIKE)等公司激烈争夺,以每个赛季4亿元的高昂价格,最终获得了未来5个赛季CBA联赛装备赞助商权益,买断了装备赞助权。

这是一个具有排他性的条款。据说联赛开始前,中国篮协、赞助商、联赛市场开发伙伴几方共同协商和明确的政策,各个俱乐部也都知情。唯有球员在该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和利益完全被忽视,没有任何话语权。但问题是,很多球员也早与各自的赞助商签下终身合同。

“球鞋之争”不可避免。球员只能用各种方式抵制“新规”,捍卫利益,纷纷以“质量不佳”为由拒穿李宁篮球鞋,有的甚至比赛结束后贴出自己球鞋严重变形照片,更有球员声称受过伤病。甚至,有的球员宁可向联赛管理者缴纳高达5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来换得不遵守该规定的资格。

(虎嗅注:为了平息这一“CBA球鞋事件”,李宁公司回应称,本赛季供给CBA的球鞋,均经过NBA、NBL考验,技术、质量无任何问题,针对需要特别定制鞋的球员,已派专门团队进行个性化服务。)

这背后,其实是期待舆论逼迫李宁让步。而李宁投入的单个赛季4亿元比2011财年的3.86亿元净利润还多,担心被竞品抢去风头也有道理。

球员利益得不到尊重的分配机制

问题出在哪里呢?可能更多来自CBA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

不同于NBA以电视转播为主要收益来源,CBA的收入基本都来源于赞助商。赞助商的大力出资,使得篮协和俱乐部的收益都能得到保证。同时,因为品牌效应不理想,现场门票及主场经营收入、媒体版权收入这两大项,CBA几乎没有指望。也就是说,CBA只是一个半职业化的运营机制。作为联赛的管理者,他们只能对赞助商的要求唯命是从,保障他们的权益。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在这个利益分配机制中,球员利益却未得到充分尊重,他们被动的成为了中国篮协半职业化的“私产”。CBA联赛对球员采用的是工资结构,每位球员都是赛场“上班族”,利益链中的弱势群体,无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因为工资不算高,于是赞助费对于球员创收至关重要,按照目前市场价,这笔赞助费的价格为每年30—50万元。

但按照最新规定,高达50万“赎身费”让球员创收梦化为泡影,也突破了赞助商承受的底线,最后本为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濒临破裂。

NBA经验值得学习,它之所以从北美一个差点被人遗忘的小联赛,成为今天让全世界为之疯狂的体育赛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不仅遵守了商业规律,更遵守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这本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规则,但中国篮协却将CBA变成了联赛管理者和赞助商的“二人转”。这次公关危机也暴露出了管理者的低能,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对于赞助商是更大的伤害,李宁此次受到球员、媒体和公众质疑就是例证。

虎扑论坛对此事有长帖讨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