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6 14:55

我在澳洲养蜜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ID:storyhunting),制作人:猛哥,编辑:马修,原文标题:《我在澳洲养蜜蜂:今年爆发了一次传染病,死了上亿只蜜蜂》,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家好,我是猛哥。


我的东北老乡小丁,2018年去了澳大利亚养蜜蜂,最近他和我说,当地爆发传染病了。


这是澳洲蜜蜂界的一次传染病,叫做蜂螨,传染性高,对蜂群危害大。他的老板Peter作为一名志愿者,去了抗击传染病的第一线。


当地主管部门设立了生物安全区,按照风险等级,分为红区、紫区、蓝区三个区域,最危险的红区里,蜜蜂要全部被处理掉。


现在,半年过去了,澳洲的蜜蜂们还好吗?


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现在在塔斯马尼亚州,相当于国内的海南岛,是一个孤立的岛,地理隔离,会更安全。


今年6月末,首先发现蜂螨是在新南威尔士州,悉尼所在的那个州,拥有澳洲将近一半的蜂群。


澳洲的初级产业部(相当于农业部),每年会定期不间断地对登记在册的蜂农的蜂场例行检测,在野外放置一个蜂箱,类似于一个哨兵,如果这个地方有问题,那可能周围都有问题。


对蜂群例行检测的时候发现了蜂螨。


蜂螨是一种特别小的寄生虫,一般寄生在蜜蜂的身上,会咬蜜蜂的翅膀,干扰蜜蜂的正常生活,甚至吸取蜜蜂的体液,慢慢地蜜蜂就死掉了。


它是一种螨虫,繁殖率很高,传染性也很强。蜜蜂野外飞行的时候,两只蜜蜂同时在一个花上,或者采蜜之后飞错了蜂巢,都有可能传播这个病。


红色的就是蜂螨


初级产业部发现蜂螨之后对外报道,要求蜂农自己检测自己的蜜蜂。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蜜蜂放到小碗里,撒上糖霜,再摇。摇完之后把东西抖出来,糖霜会裹挟着蜂螨掉下来。


你在白纸上观察,如果发现有黑点,再用显微镜观察,确定这东西是不是蜂螨。这个方法对蜜蜂没有伤害,蜂群可以放回到原蜂群,继续生活。


但这种方法不是很准确,因为糖霜有可能没有裹到蜂螨。


后来会有更好的方法,把蜜蜂倒在碗里,这个碗里有酒精,也是同样地摇晃,之后把液体倒出来,经过滤网,会把那个(蜂螨)完全滤出来。


这种方法虽然很准确,但不好的是,酒精会把蜜蜂杀死。


不久就有人说,在自家蜂群中发现了蜂螨。一周之内,大概发现了十几起,最远的应该在20公里以内。


发现问题就上报,会有人专门过来处理,把蜂群杀掉。杀掉之后密封处理,防止有一些活的蜜蜂又飞出去传染到其他蜂群。


后来发现不是所有人的检测都百分百的确定,有可能会有一些遗漏,(对策)就变了。


感染点10公里范围内是风险最高的根除区,地图上标红色,所有蜂群全被处理掉。


25公里范围内是监视区,标紫色,你必须要不断检测。如果检测出问题的话,就以你为10公里半径,又变成一个红区。


50公里范围内是一般紧急区,标蓝色,不强迫要求你检测,但是蜂箱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不允许移动。


当地的蜂螨安全等级地图


处理蜜蜂一般都在晚上操作,因为晚上蜜蜂基本都回巢了。


这个时候把蜂箱口堵住,蜜蜂就出不去,然后用一个布条蘸着汽油,直接放到蜂箱里。


再用保鲜膜把蜂箱一圈一圈缠死,没有任何透气的地方,再用封条把四个角封住,贴上一些标签。


汽油的味道蜜蜂完全受不了,而且不透气,蜜蜂很快就死掉了。


蜂螨发生第100天的时候,他们发了一份报告,说的是已经对区域内3万群蜜蜂进行了检测,对1万多群蜂进行了消灭。


大概是1亿只蜜蜂,只能比这个多不能比这个少。


死了的蜜蜂是另一个部门过来带走。


有人发在网上说,死蜜蜂的蜂箱放在家里后院,一周之内会有人来取这个东西,但是现在已经两三周没人过来取了。


“我每天一打开后院的门,就会看到一个密封的棺材,让我心里很痛。”


被统一处理掉的蜜蜂,躺在棺材里  受访者供图



澳洲很多时候人手跟不上来,想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处理好的话,需要向社会招纳志愿者。


各地都有养蜂协会,外州的养蜂农去当志愿者。大家觉得,只要同心协力把这个东西控制住,接下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如果现在大家都不管,那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以后势必会跟自己有关系。


而且蜜蜂不是人,不是你让它不飞它就不飞的。


我的老板Peter,在蜂螨爆发的前期,充当志愿者前往了前线,去帮助当地蜂农处理蜜蜂。


远处是全副武装的志愿者 受访者供图


他经常跟我们说,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但是也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情。


(对于当地对策)一直到现在,都有不同声音。


养蜂爱好者还好,自己家后边可能就几箱,但是对于很多商业养蜂,可能几千箱一夜之间就被人处理掉了。


其实在这次爆发之前,澳洲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是蜜蜂出口生产大国,同时没有蜂螨的国家。


目前我了解的数据是,根除区95%以上的蜂群已经被处理掉了,然后还会持续关注。


蜂螨在澳洲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发现了,之前有过两次,经过长达两三年的时间完全被控制。


目前蜜蜂圈里对于蜂螨的讨论很少了,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 大家也习惯了,但这次蜂螨给澳洲带来很大损失。


澳洲是杏仁出口大国,产值大概是5亿美金。杏仁主要靠蜜蜂授粉,每年需要30万群蜜蜂去那个地方。


30万群蜂里,大概有1/3是来自新州,就是今年发生蜂螨的这个州。但是新州的蜜蜂不让移动,所以整个新州的蜂群没法去杏仁农场授粉。


我之前的那个老板,他每年去给蜜蜂授粉,报酬是每箱至少100澳币,今年至少少收入了40万。


同时很多农作物也受影响很大,蜂螨对整个澳洲的农业有了一个很沉痛的打击。


对外的话都是说有补贴,但是一些蜂农说,那个补贴微乎其微。



我目前为止,已经跟三个养殖规模比较大的蜂农工作过。


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基地,半径在两三小时车程的这个范围内设置自己的蜂场,有冬季蜂场和夏季蜂场。


在澳洲,养蜂更像是一个日常工作,每天早上上班,晚上下班。


在澳洲的养蜂日常 受访者供图


我跟很多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到底是我们在帮助蜜蜂,还是蜜蜂在帮助人类?


有的人的答案是蜜蜂在帮助人类,因为蜜蜂帮助人类授粉,使果实的收获率翻番。


又有人说是人类帮助蜜蜂,因为蜜蜂原来只能在合适的环境下生活,现在人类通过技术,使它在不适合它生活的地方也一样能够生活。


但也有人说,我们现在对蜜蜂大量用药,减少了病虫害对它们的干扰,但因为用药用得太多了,导致有一些蜜蜂具有了抗药性,如果我们停止用药的话,可能蜂群就没了。


我觉得,人类和蜜蜂应该是互相帮助的。


之前美国有一种现象,有一年蜜蜂大量的死亡,人们都在研究为什么?


大家觉得有个原因是,美国的农作物太单一了,这很大一片只有一种植物,这样蜜蜂的营养也很单一,所以蜜蜂的抗性就很低。


包括美国用药很凶,也使蜜蜂的生命力降低了。


再就是美国机械化太强了,它已经把蜜蜂当成一个工具,完全不考虑蜜蜂是一种合作伙伴,太粗鲁了。


其实蜜蜂舒服的时候,你打开蜂箱,你会感觉蜜蜂很安静。它的声音也不一样,是安静地嗡。


蜂群里有问题了,狂躁的蜜蜂声音会很吵,嗡各种不同的杂音。有的时候你开个小缝,有很多蜜蜂飞出来,直接就往你脸上扑,这个蜜蜂应该生气了。


我们这边有个流派,推崇自然养蜂法,完全摒弃那种现代化养蜂的方式。


尽量去仿照自然环境下蜜蜂的筑巢方式,包括巢的形状。用这种自然的方法,完全遵循蜜蜂的生活习性去养蜜蜂,而不是说从商业化、规模化这种形式去养蜜蜂。


这是我更喜欢的方式。



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国内养蜂比较苦。很少有年轻人养蜂,确实很辛苦,但我挺喜欢动手能力强一些的、户外一些的东西。


被蜇是日常,这东西(蜜蜂)就相当于是一种过敏源,你对过敏源过敏,反应大点就肿了。如果你不过敏的话,蜇一下只是疼而已。


我有个同学,当时过敏很严重,送医院医生说,再晚一会有可能休克之类的。还有同学被蜇太阳穴的时候,没一会儿就自己倒在地上了,也是过敏。


我刚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有一次防护设备不够了,第一次被蜇到眼睛附近,特别疼。当时我咬着牙继续完成工作,没想到越蜇越多,越蜇越多。


蜜蜂蛰你之后,会释放一种味道,那种味道就是警惕激素,你如果没有快速把它遮盖,或者清理干净的话,其它蜜蜂闻到这个味道了,就都往这个地方攻击。


直到实在受不了了,我用手捂住脸,刚往外跑,师父看见我了,问我怎么了。


回来我给爸妈看,我爸妈说这是你同学吗?我说这是我,他们已经完全不认识了。


实习的时候被蜇得爸妈都不认得了 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我跟同事讨论了一下,为什么大家喜欢养蜂的工作?


我也做过很多其他工作,但是我觉得做其他工作,整个环节你只做了其中的一个部分。


比如我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我所有工作所有精力只是放在运营上,我没有去考虑过代码怎么搞,或者怎么推广之类的事情。


但是养蜂的时候,你完全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周期、循环。我们是从最开始的卵到后期的蜂蜜,整个轮回是我们手把手去操作的。


而且一年就可以看到一个轮回,每一年都在关注这一个生命,一遍一遍的轮回,很有成就感。


这是我喜欢养蜂工作的原因。



我家是东北的,想去南方看一看,各种机缘巧合,去福建读的书,选了这个专业,特别冷门,当时全国只有两所高校有这个专业,叫蜂学。


老师说,国外尤其像美国、澳大利亚,养蜂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我想去看看,机械化是高到什么程度,现代化养蜂是什么样子?


2018年我来到澳洲,不巧的是,虽然是国内的春天,但因为南半球北半球正好相反,这边秋天快入冬了,养蜂季节结束了,也不缺人了。


等到春年的时候,去网上找工作,看到了一个,简单电话聊一下,当时就去了。


在那做了一年多,发现比起我之前经历的国内蜂农所管理的蜂群数,真是不敢同日而语。


澳洲蜂农最基本的标配是一辆皮卡,有的人会有两三辆,所有的工具都在皮卡后面,运个几十箱蜜蜂的话,自己一个皮卡就搞定了。


而且澳洲一片区域里面有很多蜜可以采,半小时,最远3小时车程内,可以找到不同的花期,保证全年都有蜜可以采。


机械化程度也很高,我之前工作的澳洲蜂场,蜂箱大概能有4000群,员工不到5个人。


出去工作都会带着卡车,上面有一辆叉车,所有蜂箱都在一个托板上,插车把托板直接插到卡车上,绑好绑带就可以走。


一个两三百群的蜂场,半小时之内就全装好车了。


一起工作的蜂农们 受访者供图


国内养蜂很多都是家庭式,夫妻俩或者是父亲带着儿子,两个人管理二三百箱就了不得了。


我们实习的时候去过国内的一些蜂场,居无定所,经常风餐露宿。因为采蜜你得有花再采蜜,老师经常说一个词,追花逐蜜。


打个比方,油菜花是一个最基本的蜂蜜。油菜花在广西云南那一带,过完年就开花了,就可以采油菜蜜了。


但是你看,很多人旅游去青海看油菜花海的时候,都是暑假的时候。


那蜂农就是从云南一路到青海,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花期。云南采油菜花,也就是几周时间花就谢了,蜂农接下来继续往北面走,去追北面的花期,一直追到了新疆的棉花蜜。


这一年就在路上,一个地方就待几周时间,然后去另一个地方。


我见过的很多蜂农,基本交通工具是辆摩托车,好一点的会有一辆小卡车,蜂箱都装车上。


没有那么好的话,在自己走的时候,他们会打电话,问一些拉货的司机有没有空,能不能帮我拉一下。


可能需要半宿去装车,很多蜂农晚上挑灯夜战,挑个扁担一箱一箱往上抬,抬到卡车上搭一个小坡。


现在,我每天看到蜜蜂进进出出,有点类似于看到粒粒皆辛苦。


一只蜜蜂终其一生,采的蜂蜜也就是那么一小勺。


结语


为了和小丁聊蜜蜂,我学习了点关于蜜蜂的知识。


我们常常以勤劳来赞美它们。蜜蜂确实是一种很勤劳的动物,一生都要劳动,劳动甚至决定了它们的寿命。


冬天因为不需要劳动,蜜蜂可以活几个月。夏天最繁忙的时候,它们一个月就会累死。所以我们看到的最勤劳的、产蜜最多的蜜蜂,都不长寿。


知道了这些,我告诉小丁,希望蜂农们对蜜蜂好一点。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ID:storyhunting),制作人:猛哥,编辑:马修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