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9 09:18

通信行业会不会重蹈A380的覆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开心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11月8日早上6点28分,南航由空客A380执飞的CZ328航班从洛杉矶抵达广州,结束了南航A380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也意味着南航5架空客A380全都退役。


此时距离南航A380首飞仅过了11年。通常来说,民航客机的服役时间一般在25年至30年,而曾经红极一时的空中巨无霸就这么憋憋屈屈地提前退役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重要的是:空客A380的一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一个八零后的诞生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空军的主导下,波音公司推出一款大型商用宽体客/货运输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宽体民用飞机——波音747。


自1970年投入服务,一直到空客A380投入服务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飞机载客量最高纪录长达37年。


适逢全球化大发展,全球旅行需求飙升,国际航运有着无限的潜力。波音747作为拥有四台发动机的宽体远程客机,不但独霸了空中市场份额,也让它服务的航空公司赚取了巨额利润。


看到波音公司如此风光,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空中客车公司自是不甘心,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了空客A380研制工作,并在1990年的一次国际航展上,正式宣布了该项目。


A380项目最终于2001年定型,相对于波音747,A380不仅采用全双层设计,而且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被市场普遍看好。


2005年1月18日,第一架A380原型机在法国图卢兹首次公开,并于当年4月27日完成首飞。2007年,首架A380正式交付新加坡航空公司,同年10月25日,这架A380首次载客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飞抵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机场。


2011年10月17日,A380飞机正式执行中国大陆第一个载客飞行任务,其所属的南航成为了全球第七家运营空客A380的航空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空客A380的航空公司,当时,南航的A380主要执飞广州到北京等国内航线;后来开辟了从广州出发,飞往美国、澳大利亚的洲际航线。


空客几乎做对了一切


空客A380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无霸,在标准三舱等(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布局下可承载555名乘客,采用高密度座位安排时,最多可承载893名乘客。


A380试图解决的典型场景,是超远距离的跨国旅行。与A380的超级运力最匹配的,是“枢纽-枢纽”的辐射型模式:即旅客先乘坐短途/支线飞机抵达枢纽机场,由枢纽机场飞至另一个枢纽机场,再转乘短途/支线类的小飞机抵达目的地。


在A380飞机的研发过程中,空客公司为这一全新双层客机申请了超过380项技术专利。毫不夸张地说,空客A380是一系列创新的集大成者,采用了很多当时最先进的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A380配装了4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遄达900涡扇发动机,其噪音水平比当时同类产品低近一半。复合材料占飞机结构重量的25%,其中碳纤维增强塑料占22%。由于合理地采用先进材料,A380有效地降低了机体重量、燃油消耗、废气排放等。


不仅是材料科学和关键技术,A380还研发出许多卓越的应用系统。例如:用于系统间交流的航电数据通信系统,可以推进数据的统一和加快传输速度;再比如自动刹车脱离跑道功能,能够在飞机着陆时最优化地使用能源,减少占用跑道的时间。


A380的技术商机和商业理念得到了众多产业侧的积极响应。阿联酋航空、新加坡航空、澳大利亚航空和汉莎航空等,这些以运营国际航线为主的航空公司,背靠国际大型枢纽运营众多中转航线,将是“枢纽-枢纽”的主要业务承接者,纷纷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A380。


图片来自:unsplash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年首飞至今,空客380从未出现过致人伤亡的飞行事故,堪称最安全的飞机。


这样看下来,作为飞机设计和制造商,空客没有做错什么,把A380打造出来之后,成功近在咫尺。


空中巨无霸赌错了趋势


有心的读者会注意到:A380设想的未来的航空业场景,是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国际以及长途飞行总量越来越大,因此飞机、航线设计和运营模式都会为顺应航空业规模发展趋势而调整。


如果这一趋势判断正确,那么“枢纽-枢纽”的辐射型模式成为主流;随着客流量的持续增长,大型枢纽机场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单次运输的运营成本会持续下降,航空公司对超大型宽体客机的需求也会加大,那样的话,A380就成为引领潮流的旷世奇才。


但如果这一场景没有发生呢?如果航空业规模的发展趋势不是上升,而是下滑呢?


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量来摊薄巨大成本,那么A380就会化身为一头吞金巨兽,随之而暴露出来诸多问题和弊端。


比如机场的配套问题。A380的起降对跑道的规格要求高,而且停机位、牵引车、服务车辆甚至破冰车都要为适应双层甲板进行改造。


如果未来航空业持续增长,起降超大宽体客机成为潮流和趋势,那么机场就会积极进行改造,A380就有条件开出更多的航线,把成本摊薄;反之,如果机场数量少,那么航线拓展的难度就陡然加大,因为开拓航线还有考虑备降等特殊情况,所以如果能起降A380的机场数量不足,对航线拓展也就产生强约束。


航线有限,规模有限,这就会迅速加大一次性成本的分摊压力。据测算,一般客机载运率达到65%~75%基本可以盈利;但A380由于发展规模不大,不仅单次的飞行成本高,而且机场使用费和起降费等也居高不下,所以实际载运率需达到75%-80%才能盈利。


事实上,2001年“9.11”事件重创航空业后,国际旅行的业务量没有像空客公司期望的那样爆发,大多数航空公司和机场对超大宽体客机普遍保持观望态度。


空客公司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则在A380之后推出了超远程中型客机波音787,此举又迫使空客公司推出A350与之抗衡。这两种机型在航程方面不输给A380,但单次飞行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客流量规模无法增长的情况下,在经济性方面完胜A380。


2019年,全球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至今难见转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9年2月14日,空客公司正式宣布A380即将停产,最后一架将于2021年交付,机队永远停留在251架。


而最初A380对标的波音747,如今也寿终正寝了。在今年10月26日完成最后一架波音747客机的交付之后,波音开始拆除位于美国西雅图埃弗雷特工厂里的747生产线,最终产量是1564 架。


反思通信行业的发展模式


看完了空客380的故事,我们回过头来反思通信行业的产业逻辑,也有类似的地方。


即便是专业人士,绝大多数人也会觉得,通信产业主要是依托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传输从铜线换成了光纤,交换机从机电制升级为程控式,更不要说移动通信几十年间从模拟制式走到了5G,核心的推动力都是将先进的科技转化为产品,再向普罗大众提供服务。


于是我们可能产生第一种误解:只要能在科技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获得成功。


之所以说这是误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通信业的发展不仅是靠技术进步,更是由于客户对通信的需求也在飞速膨胀,二者形成的合力这才使得产业快速成长了几十年。甚至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技术的发展是滞后于需求的,由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才导致新技术推出之后受到客户的拥趸,大获成功。


于是我们可能产生第二种误解:客户的行为是可以被引导的,技术进步可以拉动需求的增长。因此只要技术不断进步,客户对通信的需求还会无止境地膨胀。


之所以说这是误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当客户的需求比较成熟的时候,是需求拉动技术进步,这种情况下技术发展的目标是明确的,因此产品一经问世,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但是如果技术进步超前于客户需求,那么就存在客户不买账的风险。


实际上移动通信在发展3G的时候就遇到过窘境,缺乏应用和手机体验不佳等因素,很难激发客户对移动数据通信的使用需求。直到4G时代,触摸式大屏手机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井喷式爆发,几方科技力量形成合力,再加上资本补贴的加持,才让客户们改变了行为习惯,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从接受到适应,最终离不开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很多产业从业者喜欢乔布斯的那句话:“客户并不知道要什么的,除非你创造了需求。”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


我们再换个角度,为什么说客户需求的持续增长对通信行业尤为重要。


通信设备厂商推出新产品,价格明明比原来的产品更贵,但介绍的时候却说新产品更便宜。


因为新产品的功能更多更强大,容量增加了三倍,但价格只上涨30%,是不是单位通信的成本比以前低了?


采购同样容量的通信设备,运营商购买新产品的话,只需要花一半的价钱,确实要比老产品划算。


设备商的收入也增加了。因为客户需求持续上升,运营商需要更多的设备,所以加大了采购量。


从设备商的角度看,只要能通过技术进步完成新产品的研发,让这种增容增收降单位成本的游戏玩下去,就能赢;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只要“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同时维持价格不变”的摩尔定律依旧有效,设备商的技术更新能让通信的单位成本持续降低,进一步提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


这就是通信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赢。


那么保持这种双赢的前提是什么?


是最终客户的通信需求不断增长。


只有客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设备商和运营商合作形成的基础设施管道变粗才有意义。


就像当年空客的预判是对航空业会持续增长,如果客户和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大到能把A380装满,就能挣到超乎想象的钱。


但是,空客A380以及他的支持者们,对趋势判断错了。


也许有一天,客户的通信需求也不再增长了,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难以维持。习惯了如今游戏规则的通信行业,该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

1.再见!“空中巨无霸”的辉煌时代, 财经国家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开心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