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30 22:04

谁是“西南新动脉”的最大赢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李金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当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在大江南北穿行,有多少人注意过车轮底下的“平顺大师”。


“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攀钢钢轨”,在我国已投运的高速铁路中,70%的高铁钢轨来自四川南部的一座城市——攀枝花。


从1975年第一支普轨下线到后来“纵长千里,平滑如一”高铁钢轨的研发,攀枝花生产的钢轨首尾相连,成为“高铁第一大国”背后的硬核力量之一。


如今,这座城市的对外交通迎来颠覆性的“大改观”。


喜讯频传——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即:成昆铁路复线)全面通车;12月29日,中老班列(攀枝花)首发,标志着东南亚到我国西部及欧洲距离最短国际铁路通道打通;12月30日,丽攀高速建成通车……


铁路、国际班列、高速公路的突破,加上民航的优化,定位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攀枝花,终于打破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内联外畅的姿势迎接决胜未来的格局之变。


进出通道大改观,从“蜀道通”到“蜀道畅”


今年8月,凉山州的一位企业主和老挝厂商签下协议,约定12月上旬交付一批零部件。发货的日期临近,他才发现,这批货只能先用汽车运往成都,然后报关、起运至老挝琅勃拉邦。他说,梦想着有一天货物从攀西直接起运东南亚。


攀枝花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赵发靖也讲了一个客商的故事。此前,约好一位珠三角的企业家到攀枝花考察投资,对方先从广州飞抵成都,再选好时间从成都转机攀枝花,结果飞机都快到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上空了,又因为天气条件不适合降落,折返成都。后来,这轮投资也黄了,客商的考虑是“交通不便,往来不畅,投资后项目的运行也会受影响”。


蜀道之难,最难在攀西。虽然当地的铁路铺设只比建市晚了5年、机场通航已近20年、高速公路也已通车14年,对外通道有是有,并不快。这座四川南大门“苦交通久矣”。


长期以来,攀枝花都是到省会成都最远的城市。“坐火车太慢,坐汽车太累,坐飞机太贵还不能保证准时起降”,无论是客流还是货运,要当地人倒交通的苦水,都能讲上一天一夜。


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从地图上看,整条线路经过了川滇两省的8个市(州),但要论这条线路给谁带来的影响最具颠覆性,那一定是攀枝花。


之所以叫新成昆铁路,是因为与之平行的还有一条老成昆铁路。攀枝花开发建设了57年,老成昆条路通车了52年,当年老成昆铁路就是为攀枝花矿产开采而来,这条西南地区的“大动脉”与攀枝花的建设发展史密切相关。


半个世纪过去,老成昆铁路老了,运力、时效远不能满足攀西地区经济发展、群众出行、物资运输的需求。扩容势在必行,攀枝花人为此等了十余年。


新成昆铁路直连四川成都与云南昆明,全程用时从19个小时缩短到7个半小时。攀枝花至成都的时空距离也从13个小时压缩至5个小时,到昆明仅需2个半小时。


新成昆铁路走向示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通车前,攀枝花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科长王强刚到成都开了一次会,“坐普速列车去成都,得提前一天出发。但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这么煎熬了。”王强说,“现在方便了,等以后班次加开得更密一些,我们可以早上出发,中午到成都,下午办事,晚上又坐动车回来。”


全线通车当天,设计方中铁二院新成昆铁路总体负责人王维介绍:“相比单线运行的老成昆铁路,新成昆铁路为双线运行的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输送能力大幅提升,将极大带动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当然,攀枝花对外交通迎来大改观,不单单只有铁路,“公铁空水”都在发力。


12月30日,丽攀高速公路也全线通车,从攀枝花一路高速到丽江,用时从原来6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至此,“攀枝花——华坪——永胜——大理、丽江”高速公路网实现互联互通。


攀枝花同步在推进的还有新机场、宜西攀高铁、攀昭铁路、攀宜高速公路、攀大高速公路、攀盐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当内联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步构建,攀枝花将更加紧密高效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篇文章大提升,从“独轮车”到“三轮驱动”


若是对比20年前攀枝花的交通图,当年那些密布的虚线都在一笔笔被填成实线。通道从“虚”到“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换挡迎来新的动力。


如果说攀枝花过去是“独轮车”,那现在就是“三轮驱动”——钒钛、阳光、清洁能源,是攀枝花的“三篇文章”。借助交通改观的“东风”,这些文章都有了新的作答姿势。


“钒钛”这篇文章,连接的是攀枝花的过去与未来。含“工业味精”的铁矿,是攀枝花钢铁产业的天然法宝,这座“三线”城市的钢铁产业一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


当钢铁产业占比逐步下降至25%,工业依旧是这座城市的硬核,只不过,“百里钢城”蜕变成了“钒钛之都”。


从“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园区”到“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再到“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再到国家级“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枝花的出场设定本是“资源型城市”的角色,拿的则是可持续、高端以及科技创新的发展剧本。


近年来,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牌成立;含钒百米钢轨,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证书的顶级钢轨;高质量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攀枝花形成了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在攀枝花人看来,未来钒钛产业还将更加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第二篇文章是“阳光”。地下有矿藏,天上有阳光,这是一座“又刚又甜”的城市。


谈起气候资源、风土人情,攀枝花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纵华勇如数家珍:“年日照2700小时左右,年均温度20.4℃”“森林覆盖率62.38%”“下辖三区两县,俗称‘有米有盐有东西,天时地利在仁和’”“这里有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六度’禀赋”“一年12个月,水果不重样”……


其实,纵华勇细数的这些,早已深入人心。


每年寒、暑假一到,陈小青就会带着两个孩子和家里老人,从重庆来到攀枝花过冬、度夏。她说:“这里有着‘四川小三亚’‘中国普罗旺斯’之称,春节可以穿衬衣过年,还能轻松实现水果自由。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老人孩子都舒服,为什么不来呢?”


而且每次到了攀枝花,陈小青都会给闺蜜们寄当地的芒果。从纬度上看,攀枝花并不位于热带,却成为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齐名的“芒果黄金产区”。当这来自金沙江畔的甜蜜被大口享用,攀枝花的名声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攀枝花人的生活,是被人羡慕的。在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中,攀枝花再次上榜,也是四川唯一上榜的地级市。


在纵华勇看来,随着动车的开通,攀枝花文旅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成渝地区及周边的人到攀枝花享受“冬暖夏凉”的周末“两日游”、小长假“三日游”,将成为“说走就走”的现实。


想要抢抓这样的重大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是要聚焦游客“为什么来”“来了怎么办”“离开带什么走”等问题,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阳光”这篇文章写得更加丰满。


“清洁能源”也被写入了“三篇文章”之中。


看攀枝花人的朋友圈,晒“攀枝花蓝”成了他们的日常操作,谁还记得这曾是一个以“钢铁起家”的重工业城市。过去五年,攀枝花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30.2%、42.1%,减幅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能耗下降的背后,是当地产业的升级转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勾勒了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绿色”一词被提及23次。在唤醒钒钛等沉睡资源之外,攀枝花将风、光、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视为解锁产业绿色低碳化的另一把“钥匙”。


根据当地规划,到2030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670万千瓦,氢能产业将成为攀枝花的支柱产业之一,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当对外交通不再成为阻碍,攀枝花正在踏上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个特色,被形象地称作“三个碗”,攀枝花提出,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筑牢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物质技术基础。


—— 端好“铁饭碗”,努力打造全国钒钛低微合金钢材制造基地和西南地区钢铁材料制造服务基地,力争到2025年,包括采矿业在内的钢铁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 做强“钛钒碗”,全力推进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巩固海绵钛、钛锭、钒氮合金等材料优势地位,加快发展钒钛基复合金属、高精端钛合金等先进钒钛材料产业,力争到2025年,钒钛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 创造“金饭碗”,持续做好“阳光文章”,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和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力争到2025年,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达到18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康养旅游度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今年7月20日,攀枝花召开了一次“迎接对外交通大改观 推动阳光文章大提升”专题工作会议。会上,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称,改善交通条件一直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愿望。


攀枝花对外交通条件迎来历史性大改观,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大事喜事,必将彻底打破交通瓶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力带动新一轮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更强动力。


南向开放挑大梁,从资源型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攀枝花不仅摆脱了“因资源而兴、受资源所困”的怪圈,还找到了一条开放之路。


展开地图,攀枝花距四川省“南极点”一步之遥,是全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最近的城市。放大了看,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图片来源:攀枝花市政府官网


扼守四川南大门,通江达海的交通意义不仅限于缩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更肩负着打开南向出川大通道的重要使命。


向北连接成都经济区、向南打通出川大通道,这是攀枝花对外开放、努力建设南向开放门户的两大路径。


以新成昆铁路为例,往南与2021年底刚通车的全国第一条国际高铁线路——中老铁路相连,攀枝花顺理成章地融入了欧亚大陆铁路运输网络;往北接上宝成铁路,向国内西北、西南腹地进一步纵深。


南向开放大通道的建设,也迎来标志性的新动作——


12月29日上午9时20分,中老班列(攀枝花)从攀枝花火车站首发。这是新成昆铁路开通后的第一列以火车整列形式组织川货出川的国际货运班列,出口直达东盟,标志着从东南亚经攀枝花至成都,到我国西部及欧洲距离最短、效率最高、运行最稳的国际铁路通道全部打通。


这样一打通,凉山州那位企业主出口老挝的货物,以后也不需要绕道了。


伴随着通道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四川南大门”的地理位置的劣势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紧紧抓住四川南向发展的机遇,从开放“边缘”走向“前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得以畅通。


谈到攀枝花新的区位优势,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宾分析称,新的通道推动了攀西地区的发展,包括资源利用、人员进出等,时空距离发生了新的改变,同时也对安宁河谷地区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新成昆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东盟国家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云南地区路网结构。对于四川南向开放,尤其是对接重要铁路,有重要作用。”戴宾表示。


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国家的战略规划中,攀枝花都站上了新的“风口”,迎来突围之机、登高之机。


四川省委提出,支持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赋予了攀枝花明确的定位要求。


日前,攀枝花又领到了建设“两区三地一粮仓”的新任务。四川省委要求,攀枝花要进一步打造“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共同富裕试验区”,是为“两区”;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是“三地”,还要建设“天府第二粮仓”。


12月22日,一则《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最新发布。根据新的规划,在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四川路径的过程中,攀枝花将“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积累经验、提供样本”。


立足这些要求与形势,攀枝花给自身发展路径也精准划了三个“圈”:攀枝花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借助“三个圈层”,重塑经济地理空间,建设辐射川西南滇西北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更好地承载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四川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推进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攀枝花人说:我们有信心办好这些新时代大事,以“三个饭碗”托起长江上游“首位城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李金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