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1-03 15:42
送礼这道难题,有解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 (ID:NOWNESS_OFFICIAL),作者:Eurus,编辑:li,原文标题:《选礼物的“艺术”》,头图来自:《人世间》


过节送礼这件事,一年一度如期而至。所谓“送礼”,送的意义大于礼,也就是需要仪式感。


在礼物面前,大家仿佛都是十级表演艺术家,比如春节家家户户一定会上演的经典桥段:“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送礼人和收礼人不来上几回合太极推手,好像就不足以表现彼此的真诚,而但凡旁观的人用上一点基本演绎法,完全不难推测出他们的关系是亲如一家还是塑料花。


幸福(1965)


至于拆礼物,不知道盲盒的流行,是不是因为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拆礼物的心路历程。礼物盒子堪比薛定谔实验,里面装的有可能是惊喜,有可能是“惊喜”,特别是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出一份“惊喜”,不得不调动全身表演细胞,尽量不要笑得像哭一样,告诉TA“谢谢啊”。


救命!别再送奇葩礼物了!


你收到过“奇葩”礼物吗?


虽然这种面对别人的礼物还要挑三拣四的心理略显刻薄,但永远不要低估送礼人堪比盘山公路的脑回路。既有bling bling的闪灯,又有关不掉的音乐贺卡,在购物软件随便搜一下“送女友的礼物”“女孩收到都哭啦”,或者逛一下豆瓣劝分小组,就能出现无数让你忍不住想问“为什么要有这种东西”的神奇存在。比如忽然流行的“抄《上林赋》,得一心人”,让人想不通为什么情侣需要用古代臣子劝谏君王的文字,甚至还是抄在圣旨一样的卷轴上来证明情比金坚。


隔壁的男孩(2015)


“奇葩”礼物奇在简单粗暴,要么是从创意上就疯疯癫癫开始跑偏,要么完美诠释好心办坏事。另一些礼物则藏得更深,收礼物的瞬间或许让人特别感动,但激动的心情一旦平复,就会发现礼物除了碍事和占地方,并没有什么用。


这类礼物中最典型的是那种动辄一人高的巨大玩偶,收到的瞬间满满幸福感,但一想到脏了怎么洗,搬家怎么拿这些实际问题,偌大的玩偶就成了甜蜜的负担(你也可以理解成TMD负担)


斯托克(2013)


一些时令性礼物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中秋的月饼,春节的糕点,虽然是比较不容易出错的礼物,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是不嗜甜的人群来说,它们的最终归宿很大程度是垃圾桶。除了礼物本身,过分精美的包装盒同样鸡肋,趁过年之前收拾房间,不妨清点一下你有多少扔了觉得可惜,留着又没什么用的包装盒。这些华而不实的包装,一定程度上制造了“礼物”具有高于商品实际价值的溢价。



真爱至上(2003)


经济学家Joel Waldfogel曾经用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来形容礼物的溢价,无谓损失原本指的是由于垄断等因素导致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无法得到的一部分价值,礼物的无谓损失,可以理解送礼人付出的、收礼人并未得到相应价值的那一部分。根据Waldfogel的估算,这部分溢价大约占到一件礼物整体价值的10%到30%。


送礼×,情感绑架√


社会学专栏作者Anna Goldfarb近期在一篇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写到,送礼人在选择礼物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TA认为可以让收礼人反应最大化的礼物”,而非收礼人需要的物品。


广告狂人 第四季(2010)


美国曾经有一条非常流行的广告,一位丈夫把豪车作为礼物送给妻子,他很自信地认为妻子会喜欢这个礼物。这其中的逻辑颇为耐人寻味,对于购置新车这样的家庭性开支,妻子仅仅作为单向性的收礼人,而没有和丈夫讨论是否购买的决定权,也没有选择新车品牌、价位的抉择权,同时她“理应”对这件并不是由她选择的礼物感到感动,站在这个角度,丈夫所送出的新车非但不是礼物,更是一种变相的情感与道德绑架。



色,戒(2007)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送礼行为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友好赠予,而是附带着情感操纵的意味。在当众求婚的场景里,送礼人送出的钻戒,即是“收礼人理应反应最大的礼物”,辅之以公开场合的舆论烘托气氛,实则制造出一个难以拒绝的情境,也就是“气氛都到这儿了,再不答应就不合适了”。对方一旦真的拒绝,则无可避免要承担“不给面子”“没有情商”等等非议。


继承之战 第一季(2018)


因此很多时候,对于那些过于昂贵的礼物,你接下来真的会感到不太对劲。TA想干什么?我要怎么回礼?还是我以后得越界帮TA做点啥?“这也太不好意思了,您自己留着吧”!


还能不能愉快送礼


剔除情感绑架理论,送礼行为本身更能为送礼人带来情感上的愉悦。Michael Norton在《科学》杂志的分析文章中写到,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向他人进行馈赠的行为,可以调动中枢神经中的奖励系统,诱发和酒精、药物作用类似的愉快体验。


机遇之歌(1987)


对于送礼人来说,如果不抱有情感和道德操纵的目的,通过礼物带给收礼人惊喜,会让自己产生“我像圣诞老人”一样的满足感。那么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最初,“圣诞老人”到底怎样才能合格,又要怎么避免送出的礼物,对于收礼人来说是“奇葩”?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沟通。放下“送礼物=给对方惊喜”的惯性思维,在不清楚对方究竟想要什么惊喜的时候,直接询问TA想要什么,比盲选靠谱得多。毕竟一颗以对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在这个冬天不及一颗布洛芬来得更实用(虽然“有用”不见得是衡量礼物价值的唯一标准)。收礼人也无需和对方玩猜谜游戏,简单直接地表明心愿,收到想要的礼物,自然比收到“奇葩”开心得多。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


最重要的大概是放低心理预期。送礼不必追求“收礼人反应最大化”,也许选择更为日常、对对方更实用的礼物,可以收到更大的谢意。收礼人最好也把这一体验看作一种生活消遣,于是既不会为了礼物太过平常而产生心理落差,又不会为了礼物价值不菲、担心自己要回报以莫名其妙的东西而纠结。


至于消解“收送礼物”行为中过分隆重的仪式感,或许就需要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提高抵抗力,将过度包装制造的溢价降到最低,双方也就能最小程度地压缩些许“无谓损失”——然而话说回来,也许很多人就爱这份可以拍照上传社交网站的仪式感。说到底,你还是得多做功课了解TA。 



绝命毒师 第三季(2010)


很遗憾这篇文章好像没有给你提供太多建议。兜了一圈,送礼这件事,还是会让你伤脑筋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 (ID:NOWNESS_OFFICIAL),作者:Eurus,编辑:l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