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在许多人的眼中,iOS就像个高富帅,高雅、俊俏、卓尔不群。Android就像屌丝,各种矮、丑、挫,参差不齐,数量庞大,密密麻麻地把iOS包围住。当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iOS时,有许多人立刻想到了PC时代的苹果:当时苹果借助Macintosh电脑成为计算机的老大,没过多久,微软联合IBM推出大量搭载windows操作系统的便宜电脑,迅速打败了苹果。高富帅双手难敌四拳,在屌丝们的围攻下落败了。
如今iPhone是智能手机里公认的老大,可是大量便宜的安卓手机却遍布全球。拿现在的情况对比一下苹果败给微软的经历,让人有一种历史重演的感觉,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苹果会像PC时代那样被安卓打败吗?
许多人对比之后,都对苹果失去了那份乐观的心。但笔者认为,苹果不会被安卓打败。
虽然苹果vs微软与苹果vs安卓这两件事看起来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让人毫不怀疑苹果会因此再次倒下,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在分析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高盛(Goldman Sachs)上周放出的一份很详尽的报告。该报告讲述了苹果是如何在上世纪80年代败给微软的,整个故事都很有趣,大家能够从中看出苹果如今情况和当年的不同。
以下是高盛的报告:
一、苹果在80年代从未成为计算机市场的龙头老大
20世纪80年代,除了苹果,还有一家叫做康懋达(Commodore Business Machines,缩写CBM,1994年破产)的计算机公司。苹果最早期的成功来自Apple II,于1977年推出。随后的7年里,苹果都没有再次创造奇迹。期间康懋达公司推出了号称“计算机中的大众汽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ommodore 64”,许多人都是因为该机型才了解计算机概念。“Commodore 64”难以置信地大卖了1700万台。
同时苹果推出的Apple III因为“工程缺陷”不得不召回,后面又推出了Apple Lisa,因为售价高达9995美元难以普及到千家万户。苹果直到1984年才再此创造辉煌,推出了Macintosh,但是这也来的太迟了。
就在苹果毫无重大建树了那7年里,不但康懋达市场份额扶摇直上,当时已经是知名品牌的IBM也开始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搭载微软外包生产的操作系统的IBM个人电脑迅速被大众消费者接受,市场份额也不断上升。
但是IBM并没有与微软签订独家合同,后者开始向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出售自己的操作系统。就是这样,随着采用微软操作系统的各种品牌(包括IBM)的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急速上升,软件开发公司也逐渐开始将重心从Macintosh转移到微软操作系统上,比如Adobe公司。
众所周知,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微软操作系统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市场。计算机市场份额对比:
二、苹果如今所处地位与环境完全不一样
苹果如今每年都会发布一款比去年更好的iPhone,不会再给对手留出类似1977-1984那7年的发展、赶超的空间。
现在也没有比苹果品牌更响亮、类似80年代IBM的竞争对手出现。毕竟,苹果通过此前的iPod和Mac已经在广大消费者里建立了十分可信的品牌形象。第一代iPhone发布时,个人计算机品牌只有微软和他的伙伴惠普、戴尔能与苹果匹敌,但后两者没有能与iPhone竞争的产品。摩托罗拉当时是一个深受消费者信赖的手机厂商,但其搭载Windows移动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iPhone面前不值一名。
谷歌凭借Android系统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也完全是白手起家。不要忘了,2007年的时候还没几个人听说过谷歌,完全不如彼时的蓝色巨人IBM。另外,谷歌的第一个手机合作伙伴HTC在2008年的时候也根本就没人听说过。
三、软件开发者对待苹果平台的态度发生转变
80年代,开发者只在微软操作系统上发力的原因是不这么干根本就划不来,高盛给出了下面这张图:
单独为Windows制作软件,开发者能覆盖的市场份额就已经高达85%;而想再覆盖苹果8%的市场份额,开发者需要投入Windows平台75%的成本。几乎没几家会这么干。
而如今,苹果对开发者的吸引度完全不是问题。高盛甚至称即使吸引力不够,为iOS和Android开发应用的成本也不是很高,完全值得开发者投身其中。
四、企业购买微软产品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曾几何时,企业们喜欢以IBM为首的PC产品,长期使用微软操作系统上的行业软件早已养成习惯。然而这也在慢慢改变。高盛称微软在2000年的时候还占据可联网计算设备97%的市场份额,其中60%为商用,40%为个人使用。
今天,只有30%的可联网计算设备是电脑(包括PC和Mac),其余都是平板、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掌机等;而如今电脑的购买者中85%是个人消费者,并不是公司企业,其中不少人都带着自己购买的电脑去上班,不需要公司配备。微软在企业级市场的优势地位显然逐渐被削弱了。
苹果已经成长为个人消费群体十分喜爱的品牌,而电脑的购买者85%都是个人,苹果的市场地位比80年代提高了不知多少倍。而且苹果还有一个此前不存在的产品线:iPad,它的销量又会推高iPhone的销量,反过来也一样。一旦踏入以应用的质高量大著称的苹果生态系统,人们一般都会一直停留在此,不愿离开。
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
笔者认为,苹果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推出了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这两个东西奠定了苹果霸主的地位,笔者称之为苹果的双剑客。
双剑客之一iTunes store绝对是苹果最大的神器,没有之一。iTunes store最初是用来卖音乐的,用户买了苹果iPod,然后从iTunes store里购买下载音乐,钱源源不断地流入苹果的口袋里。要在iTunes store里卖音乐,必须跟唱片公司谈版权的事,这里本人是相当地佩服乔布斯,他极尽合纵连横之能事,摆平了几大唱片公司,最终打造出苹果超级音乐商店,让网络销售音乐变成了可能。即使是从现在来看,搞定那几家唱片公司,都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但乔布斯却做到了。
至2009年1月,iTunes Store已经售出超过60亿首歌曲,占有全球线上音乐销售量超过70%。巨大的成功,但还不够。2007苹果推出App Store,为开发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个软件销售平台,用户则可以直接从里面购买下载大量iPhone或iPod touch、ipad、mac的应用程序,App Store让软件开发者的热情高涨,用户购买软件也非常积极,截止到2012年,App Store一年为iTunes Store的收入贡献了21亿美元,而苹果2012 财年从iTunes Store 获得的收入是75 亿美元。
iTunes Store如今不单单卖第三方音乐、应用,还有视频和书籍。iTunes Store像一条巨大的纽带,把苹果、开发者和用户三者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良性的软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可以说,只要iTunes Store不倒,苹果就有资本傲然屹立在对手群中,无惧。从iTunes Store中,开发者和消费者各得所需,苹果更是赚得盘满钵满,看得对手口水直流,以至于出现了google play、Windows Store等模仿者,不过若是模仿都能成功,这世界就没有失败者了。
搞定了线上,就该看看线下了。双剑客之二Apple Store,2001年apple store开张的时候,根本就没人看好,apple store开始只是卖点苹果电脑,根本没人气,为了招揽顾客,苹果还想出了用免费的矿泉水吸引人过来。
直到三年后,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这要得益于Apple Store的重要理念“与顾客交朋友”,与其他的商店不同完全不同,苹果专卖店的员工不是专注于卖出更多产品,而是和顾客建立友谊,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些员工都经过了良好的训练,他们没有佣金,卖出一台机器与帮你修好一台旧机器是一样的效果。他们的工作是指出你想要的,并帮你获得它们——哪怕是苹果没有的产品。
苹果全球4万多名零售店员工都没有销售指标,他们只需要跟用户交流,倾听他们使用产品的烦恼,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些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实际上呢,苹果零售店每年进出的两三亿人,过去三年给苹果带来的收入是:187 亿美元,140 亿美元,97 亿美元。人均贡献约 6 美元——他们没有白来。以退求进,以无为求有为,这或许值得所有人思考。
苹果零售店对苹果另外的一个贡献是,苹果在这里可以听到用户们的需求,以及自家产品不好的地方。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反馈,再没有比苹果零售店更直接地接触到用户了。苹果会把用户的需求以及感受等等收集起来,苹果就是这样做的,这对他们设计出更好的产品起着巨大的作用。
双剑客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让苹果把对手甩开了好几条街,据笔者所知,此时谷歌和微软等还在后面默默地模仿着。苹果此前失败在于寡众,如今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从线上和线下帮苹果把人气聚集起来,不被对手吸引。因此,轻言苹果被安卓打败,是不现实的。
虽然说,在操作系统上,谷歌和微软都拥有与苹果抗衡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平板上,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在销售对iPad产生不少竞争的平板产品;在手机上,以三星为首的安卓手机咄咄逼人,诺基亚以及黑莓伺机左右等待重整雄风。其他不分析,只说苹果iTunes store和apple store,只要两种运作良好,对手想打败苹果,很难,至多形成群雄相峙的局面。直到下一位乔帮主推出革命性的产品,这种局面才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