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童话是人类最早的爽文。
二、大厂的员工还是应该有危机感
1. 打造ChatGPT的OpenAI团队有多少人?
答案是371人。这甚至比很多国内大厂一个小部门人都要少。在今天的很多领域,特别是技术领域,一个牛X的人创造价值可能超过1000个人创造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领域有那么多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能忽然崛起的原因。
Instagram被Facebook10亿美元收购的时候仅仅只有13人,而WhatsApp被收购的时候团队也只有58人。“人多力量大”在科技领域完全不成立。
在很多时候,今天的科技大厂之所以规模比较大其实是要在多个业务上同时探索和试错,可以认为是不愿意错过下一个机会主动制造的冗余。
马斯克将Twitter的员工从7000+裁到1600+,我看Twitter在体验上貌似也没感到啥区别。所以,大厂的员工们其实还是要有危机感的,大部分人的工作在客观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过去的高回报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享受到了这个滚烫行业的时代红利。
这其实也启示我们——要在科技领域很好地生存,一定要往前面站,一定要精益求精打磨自己的手艺,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不能替代的绝技。
有时候,Only 1比NO.1更重要。
2. 克林顿执掌白宫的时候,从NASA搞来了一块来自月球的石头摆在椭圆形办公室。
这块其貌不扬的石头有时候会起到一些特别的作用。比如某些议员和他争论不休的时候,克林顿就会指着这块石头让对方一起想象一下:如果站在月球上看,争论的这件事根本算不了什么。
没错,有时候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一件事,往往会发现问题或许不是问题,或者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事关重大。
3.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4. “富人买资产,中产买负债,穷人买多巴胺。”
三、今天聊一聊信息上的囤积癖
1. 爱好囤积其实是写在人类基因中的。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食物和其他物资始终是稀缺的,囤积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人类生存的概率。这个写在基因中的癖好同样被现代人带到了信息领域。
我知道很多人是喜欢收藏的,无论是微博中的收藏按钮,还是网盘、报告、电子书的收集行为,总之就是先囤起来,有没有用看不看再说。
那么如何应对信息囤积癖,下面是三个建议:
第一,以最严格的标准设定你收藏的内容,如果你什么都收藏,那么你的收藏夹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一个简单的标准是“这个东西我100%会在一周内抽出时间再来看”,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其实说明它真的对你而言不重要。有多少人真正回过去看过自己的收藏夹?
第二,能够搜索到的东西,都不值得被收藏,所以任何纯知识性的内容都不值得收藏,而值得收藏的应该是启发和洞察。当然,提升自己的搜索技巧也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能力。
第三,定期回顾和清理自己收藏的内容,说的更大一点,这是建立自己的个人信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优化自己的信息输入环境。
没错,信息就是食物。冰箱当然是必要的,既不要什么都往冰箱里塞,也不要很多天不打开你的冰箱。
2. 达芬奇综合症,一个有意思的名字。
达芬奇本身有多动症,同时他兴趣特别广告,喜欢起很多项目,但却不愿意立马完成它。由于拖延,蒙娜丽莎达芬奇画了4年之久。而《最后的晚餐》这幅教堂壁画“拖稿大王”达芬奇画了7年。7年间教堂神父催了他十多次,还有两次发过飙,但达芬奇照拖不误。由于严重的拖延,达芬奇的很多画作都没有最终完成。
因此这位天才画家流传下来的画作仅20幅,其中还有5幅真假难辨,而很多没有完成的手稿却多达几千页。
综上,达芬奇综合症指的是喜欢起很多项目却拖延着不去完成的症状。所以,千万别没有达芬奇的命,却得了达芬奇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