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3年3月10日,京东物流(02618.HK)发布2022年报业绩公告,营收1374亿,同比增长31.25%;毛利润101亿,同比增长74.6%;净亏损10.9亿,同比下降93%;非GGAP盈利8.7亿,同比扭亏。
业务量是衡量快递公司规模的最重要指标,相当于电商平台的GMV(总成交额)。已上市快递公司,每月都以“经营简报”形式发布当月业务量。京东物流不要说逐月披露,在年度业绩报告中对业务量都只字未提。根本原因是,京东物流不认为自己是单纯的快递公司,而是“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
京东物流不是快递公司是什么?
据3月10日公告披露,截至2022年末,京东物流经营1500座仓库(约3000万平方米)、1.8万个配送网点、自有配送人员近30万。公告没有披露年度业务量。
我们熟知的快递公司,如顺丰、圆通、韵达,服务流程包括揽件、分拣、干线运输、派送等环节。对于快递公司而言,包裹在手里“耽搁”的时间越短越好,能在24小时内送达绝不拖到48小时。包裹周转效率越高,同样业务量下所需仓库、中转/集散场地面积越小。
顺丰与京东物流模式相似(都是自营)、规模相近,但顺丰仓库面积为500万平米,约为京东的六分之一。加上416万平米中转场/集散点面积,总面积不到1000万平米。
京东物流前身是京东自营的履约部门,成立于2007年。京东依据运营经验及优化算法做出需求预测、进行采购,并将货物调拨至“区域配送中心”(RDC),进而分拨到“前端物流中心”(FDC)。用户下单后,商品在距TA最近的RDC/FDC出库,发往1.8万个配送站中的一个,由29万小哥中的一位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以“送货快”为卖点,与“友商”差异化竞争,是京东成功的关键。“送货快”不是“跑得快”而是不需要“跑远路”,因为用户下单的商品就在距TA不远的RDC/FDC,依维柯运一段、小哥骑电动三轮车送一程就到终点。其它电商平台的商品要跨越“万水千山”,京东自营的商品距离买家的直线距离或许只有几十公里。
笔者将这种模式总结为“以储代运”。
自营商品、自建物流树立品牌后,京东开始引入第三方卖家,赚取服务性收入。但用户很快发现,第三方卖家提供购物体验与京东自营有落差,特别是配送时效“泯然众人矣”。
2017年,京东因势利导开放物流服务。至今,“京东物流”仍是第三方卖家招揽用户的“神器”。
起初,受第三方卖家意愿、支付能力及京东物流服务能力所限,外部用户获得的服务与京东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京东物流的努力方向很明确。
京东物流基于为京东服务的经验,提炼了若干特征,如“一体化的端到端服务”、“先进技术应用及数据赋能”等。这种服务被称为“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简称“一体化”),除了端到端,还有销售预测、生产规划、SKU及存货管理、终端客户订单管理等增值服务。
“一体化”与顺丰、“通达”提供的快递服务有本质区别。快递公司只关心件数、体积、重量,只要不是危险品、违禁品,不会过问运的是什么,更谈不到预测。快递公司专注的是物流科技,是卖家与买家之间的管道。好比滴滴专车,不论多么智能、多么数字化,也不会过问乘客去见什么人、谈什么事儿。快递公司没有亲自下场做过零售,与电商平台是“外部合作关系”,与滴滴一样是“管道”。
京东物流脱胎于自营电商的履约部门,当然会过问运的是什么,还要预测销量、要帮助电商业务决策……打个更通俗的比方,快递公司相当于饭馆“跑堂”的、只负责端盘子。京东物流相当于采购员,要预测食材需求、及时补货。
京东物流不是管道。“‘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是仿照京东的规格‘伺候’外部客户”,与快递公司提供的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
先获客,再提额
京东物流营收结构的两个变化趋势值得玩味:一是“一体化”用户占比下降,二是来自京东的收入占比下降。
1)“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占比下降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是京东物流的核心赛道,主要服务对象来自快消、家电/家居、服装、3C、汽车、生鲜等六大行业的商家。其中,前三大行业贡献的收入占比达65%(2021年)。
2021年,京东物流营收1047亿、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一体化”客户的收入为711亿、占比68%。
2022年,京东物流营收增至1374亿、同比增长31.2%。其中,“一体化”客户贡献774亿、占比降至56%。
2018年~2022年,“一体化”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从90%降至56%,原因是“一体化”最大的客户——京东贡献的收入占比下降。
2)来自京东的收入占比下降
2018年,京东物流营收379亿,其中268.5亿来自京东、占比超过70%。
2021年,来自京东及京东以外客户的营收分别为456亿、591亿,来自京东的营收占比44%、首次跌破50%。
2022年京东贡献营收483亿、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35%,降至2018年的一半。
3)营收增长逻辑——先获客、再提额
2022年,来自京东以外客户的营收达891亿,较2021年多300亿,同比增幅50.8%,对京东物流营收增长的贡献率达91.7%。
从另一个维度看,2022年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营收为774亿、同比增幅仅8.9%,对京东物流营收增长的贡献率为19.3%。
显然,京东物流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外部用户的增长。
京东物流的增长策略可以归结为两步走:第一步,获取京东以外的用户,形成“池子”;第二步,促使池中用户升级为“一体化”用户。
2021年和2022年,开拓外部用户是主旋律。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是“池中”用户接受“一体化”服务的愿意,提高付费金额。
第一步是用“外功”与顺丰等快递公司抢客户;第二步是用“内功”引导客户升级。
第一步与顺丰、通达存在竞争,基本在一条起跑线上;第二步从“用户池”转化“一体化”用户,虽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要靠“内功”才能让客户多掏钱。
拆解“一体化”用户结构
京东是京东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最大用户。
为获取外部用户,京东物流的策略是主攻重点行业的头部用户,积累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被划定为重点的行业包括:快消、家电、3C、服装、汽车、生鲜等。
对于外部“一体化”用户,京东物流原先采用的划分标准是“贡献收入100万元/年”。2018年,高于此门槛的客户有1123家,统共贡献营收44亿,户均392万元;2019年、2020年,此类客户分别有1548家、2306家,户均贡献营收分别为465万元、486万元。
根据《2021年报》,“大客户”门槛提升到1000万元。2019年、2020年,此类客户分别有113家、179家,户均贡献营收分别为3740万元、3770万元,分别占当期“一体化”业务营收的41%、49%。
2022年,“大客户”贡献营收153亿,占“一体化”外部收入的52%。
与此同时,中小客户数量及ARPC增速平缓,2022年贡献营收139亿、占“一体化”外部收入的48%,比2020年低11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京东物流“一体化”收入主要来自大客户,2022年大客户数较2020年翻了一倍。随着疫后经济复苏,京东物流大客户增量是未来两三年的重要看点。
直播带货模式的兴起也是京东物流的重要机遇,相比传统电商卖家,直播up主更加依赖“省心省力”的一站式物流服务。截至2022年末,京东物流在抖音平台的电商客户超过2万家。
亏损收窄
1)毛利润
最近三年,京东物流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
2020年,京东物流毛利润63亿、毛利润率8.6%;2021年毛利润、毛利润率分别回落至58亿、5.5%。
进入2022年,京东物流毛利润稳步上升:Q1毛利润15亿、毛利润率5.3%;Q2、Q3毛利润率分别为6.9%、7.4%;Q4毛利润38亿、毛利润率8.8%。2022年度毛利润达101亿,毛利润率7.4%。
京东物流主要成本可分为四大类:薪酬、外包、租金、折旧及其它。
薪酬:截至2022年末,京东物流员工总数达39万,其中自有配送人员29万。2022年员工薪酬及福利开支447亿,占营收的32.5%。2019年这个比例高达39.5%。
外包:向第三方运输公司、快递公司就分拣、运输、配送及劳务服务支出的费用。2022年此项成本达516亿、占营收的37.6%,超过薪酬成为第一大成本。
租金/折旧/燃料等各项成本占营收的比例变化不大,2018年以来在20%~23%之间波动。
2)费用控制
下图,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只有当蓝色折线淹没彩色堆叠柱时才能录得经营利润。
2018年以来,京东物流毛利润率缓慢爬升,费用率稳中有降。2022年毛利润率7.4%,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行政费用率合计7.5%。
鉴于近三年的外部环境对多数行业“不友好”,物流行业更是重灾区。若无疫情影响,京东物流财报数据或许更好看一些。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