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1-01 19:18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读《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传播的力量。
达到”信息之美“的三个途径:
清晰、
独创、
幽默。
信息之美与生命存在天然联系。
设计中的设计
文/许创

在原研哉的著作里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女士,入境某国。当她正要从通关官员手中领回护照之时,官员跟她说了一句“生日快乐”。原来官员从护照中得悉当天是她的生日。她从此就爱上了那个国家。原来,沟通就似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静悄悄地降落在某个角落,等待着发芽的机会。看得到当中细微之处,就能够开展新的沟通渠道,这就是 COMMUNICATION DESIGN的本义所在。

“从开始做设计到现在,就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意义。我发现这个问题愈想就愈有意思,而设计师的工作亦应该包含这些思考。”对于原研哉来说,寻找设计的意义就在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出发。“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设计是在急速的经济发展下产生的,当时的设计师一般都很商业化,设计的本质并没有进入生活,而当时盲目追求物质的社会,亦不能理解到设计的本义所在。”其实设计就是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用到的小道具,是我们下意识的生活习惯。“我们一直认为,生活跟时间就好象是一系列的整数——1、2、3、4……按照顺序地进行与流逝。但我认为生活却可以是点数——2.1、2.2、2.3……当中有着无限的可能。设计要进行创新,不一定是直接向下一个顺数发展下去,而是在已有的东西中找出我们从前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那些点数——找出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资源及信息,然后作出修正、改良。”

所谓的平面设计,其实就是以印刷品(主要是纸)为主要媒介的讯息的传递。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需要处理到的领域并不只有视觉性的东西。一张海报跟一张门券的差别,都会透过跟人的接触而产生不同的讯息。原研哉说:“优良的设计是有企图地、计划性地编辑资讯,抓住事物本质,将各种资讯有系统地构筑起来,再以美观、合理的外形将构筑好的资讯表现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原研哉不是个前沿的平面设计师,而是一个实践及研究不同设计理论的社会学家。而原研哉的好友兼工作伙伴深泽直人就有这样的说法:“原研哉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信息,再将这些无形的信息转化成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图象,这不是一般设计师所拥有的能力。”对于各界的美言,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应该是一个抱设计理想来生活、来活下去的人。就好象一个在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我每天都在进行概念设计、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这些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重新认识无印良品

原研哉于2002年加入了无印良品的工作后,除了商品的开发计划以外,还必须同时进行将商品传达给社会大众的沟通计划。

对于MUJI,很多人都抱着一种既喜爱又疑惑的态度。原研哉说:“MUJI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时间,大众对MUJI的印象已经确立下来了,也就很难摆脱‘品牌’这个包袱。但我仍然会说,MUJI不是一个品牌。因为MUJI没有刻意营造自己的人气。一般品牌的做法是,用力把品牌的名气推高,然后让被吸引到的人愿意用比较高的价钱去购买他们的商品。”

浅褐色是MUJI的标准色。原来当制造纸张之时,若将漂白纸浆的程序减去,成品就是自然的浅褐色;将这一个环保的概念彻底实行,就成为了MUJI独有的美学智慧。“MUJI一向的经营理念是,将产品的生产(素材以及过程)合理化。我们追求的是‘聪明的价格’,而不是最低的价格。所以说,我们不会只用最便宜的材料,也不会省掉必要的工序。当然,将货品销往外地,成本与价格也会相应增加。”做设计不能只看短期商业反应,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样一种追求,市场的品位、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了设计的意义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原研哉相信好设计会为社会环境带来良好的影响。

从日本看世界

原研哉很喜欢旅行,当身处别于东京的城市之时,就会不期然地想到日本文化。而最近的一些日子,每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都让人有种难以明述的感觉。中国正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而世界每一个大城市亦尝试着要配合中国的步伐,或找寻机会参与中国的发展。但直到目前,中国人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仍然未被完全地点燃起来;而当然,种种的追求和欲望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增强,当潜伏的经济潜力被唤醒,就很难去抑制中国人那爆发的欲望。原研哉评论道:“现在的日本,经过了二战、经济起飞,当时的物质生活刹那间变得丰富,金钱成为人们唯一的追求;但当经济泡沫破裂后,人们发现只有钱、物质是无法有高品质的生活的,也明白了像从前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一去不回了。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在生活中,怎样去寻找幸福呢?就要从生活的点滴开始。我认为现在的日本是个很理想的生活场所,因为经济太热的话,人们只会一窝蜂地盲目做事,无暇去思考什么是生活的本质,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日本设计于国际上之所以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长处非常清楚。当每一个人都盯紧中国市场这么一块肥肉的时候,日本设计师并不急着去分一杯羹。“中国虽然有十三亿人口,但日本有的是一亿三千万收入良好的消费群。”原研哉不只一次地说到,只要做好份内的事情,能够根植于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自然不会低。原研哉继续说,“在日本进行民治维新的时候,国人对国外的资讯、物质的渴求十分厉害,好象想把国外的一切都引入似的。来自本土文化以外的事物纵然将跟生活产生冲突,但从这种混乱之中人们能够认识、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有了比较,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而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中,是不存在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无印良品)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我们现在总共有6000多个项目,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成为全球化的一份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保持原创性不代表扼杀异类,不同文化语言固然应该多做交流;而往来的愈多,就愈了解自身的原创性是什么?但千万不能将异同混合,那只会落得一塌糊涂。

个人视角终有局限,如有非虚构类好书新书推荐,还望投稿或微博私信@潘乱兄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序言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设计是什么?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过的。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应该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是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当创意成为产业,当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身为设计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冷静和谨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