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字节跳动
短视频
拼多多
抖音
钟睒睒
美团
网易
消费
阿里巴巴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1-02 13:15
信息过载?您过虑了
译言
虎嗅注:人们使用媒介的目的有三种:消费、创造与分享;20世纪的媒介作为发展主题是消费,但眼下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创造和分享媒介,这是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从门户、搜索到社交,只是信息接触形式的变化:推送→提取→跟随。在信息远远供大于求的今天,一秒钟内打动受众去点击那个链接,却是含金量极高的工作。认知盈余时代,信息把关人的力量,再度彰显。这是
编辑力量的轮回
文章来自虎嗅内容合作伙伴
译言
,译者为MapleFlying
忘掉信息过载吧,你载入的信息量恰如其分。
这个结论,得之于三位分别来自西北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组织了7场专题小组座谈会,共会晤了77位与会者,试图了解这些新兴媒体的消费者的心理素质与能力:如何适应这个被海量信息轰炸的时代。
很多专家警告,“永远在线”的媒体环境已经“淹没”了受众的视听,并且正在形成一个反社交的Facebook粉丝团伙,这些Facebook的痴迷者更感兴趣于“#标签”(hashtags)而非拥抱(hugs);这项研究却针锋相对地发现,当信息量流淌于指尖,与会者感到“能力空前”与“激情洋溢”,而不是信息过载。社交网站没有获得同样的赞誉,当被访人员谈到Facebook和Twitter时,他们认为是信息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让他们敬而远之。
“相较于抉择引起的精神负担,很多与会者更享受它带来的自由,尤其是,广泛的在线信息面。”这项研究已经被刊登在《信息社会》杂志上,“我们的与会者,对新兴的媒体环境表现出近乎一致的热情。”
电视,是最受与会者欢迎的媒体源,网站紧随其后。然而,电视的新闻频道,也是最让新闻消费者们不满的,他们投诉了新闻直播时的煽情报道。专题小组座谈会的成员们,通常乐于从博客(而不是新闻主播)那里获知新闻,尽管他们警惕着在线新闻媒体的可信度与准确度。
社会化媒体没有得到被访人员的青睐,这些人涵盖了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龄层。77位与会者中的22位对社交网站有“相当的负面情绪”,而只有9位表达了“强烈的正面情绪”。“对社交网站线上行为的厌恶,表明了Facebook和Twitter不断推送的别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惹恼了很多人。”研究报告的作者写道。在这种情况下,负面的看法被社会化媒体网站的声誉——研究人员称之为“人们对这些服务的运作方式的普遍预期”——火上浇油,更甚于被用户在这些网站的个人体验所影响。
但是,请记住,这项发现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77位与会者中,11位确实报告了有信息过载的感觉,其中1位甚至把她自己比喻为1984年美国电影《莫斯科先生》的Robin Williams(她说,“当他不得不在超市里挑出一罐咖啡时,他哽咽了,因为有如此多的选择。这正是我面对所有这些信息时的感受。”)。研究报告的其中一位作者,西北大学的副教授 Eszter Hargittai,注意到,被信息淹没的感觉,最常见于只有基本“互联网技能”的人群,他们对浏览搜索引擎和社会化媒体网站并不熟悉。
这项研究也基于2009年的采访——若记以高科技世界的时间,那是亿万年前。三年前,就在研究人员主持专题小组座谈会时,Pinterest还没启动,Instagram还没出生,Google+的闪光不曾掠过Larry Page 的眼眸,Facebook还要等些年才揭幕那些全方位透视、全方位共享的“无社交摩擦”应用程序("frictionless" apps),那时的Twitter,也只有它现在的一半用户(7500万 vs. 1.4亿)。
2009年,每分钟有超过20个小时的视频被上传到YouTube;2012年,每分钟超过72个小时。2009年,Twitter每天有250万条推特;2012年,3.4亿条。2009年,Tumblr有64.2万个博客;2012年,超过5000万个。近年来,被媒体网站搅动的数据洪流,漾起波纹,催生了一批新型企业——譬如,Relevance,Newsle,Summify(被Twitter收购),Zite,Flipboard——它们都有志于驯服泛滥的信息流,于沉渣之中萃取珍宝。
简言之,过去数年横行互联网的信息量,不是小额地增加,而是被引爆了。信息过载在2009年时可能还没有让人感到压抑,今天还问起这个问题,新闻消费者也许会有一个很不同的答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社会文化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编辑力量的轮回
魏武挥
37:31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二)
潘乱
微博、Facebook改变了疾病传播
腾云
疯狂污染互联网,人类比AI擅长多了
爱范儿
年轻人抛弃搜索引擎
木子童
社交媒体已变成一个“新战场”|荐读
赵赛坡©
付费墙或加剧新闻读者“贫富分化”?
全媒派©
下一代新闻人如何思考2022中国新闻业?
肖一凉介
“美版知乎”沦为互联网垃圾桶,锅能甩给ChatGPT吗?
极客公园
Facebook的中场战事,怎么打?
全媒派©
当社交媒体把我们都变成了“科学怪人”
快公司FastCompany©
12:12
人人可创造、发力“短内容”:张小龙关于微信的7个思考
微信公开课©
11:22
#高新技术流
科技巨头该为算法推荐注入价值观吗?
差评君
17:30
#高效学习Tips
我们该如何识别和判断假新闻?
EyeOpener
27:16
#语出惊人的大佬
小宇宙Kyth: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
腾讯研究院
35:56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潘乱
10:50
解码Blued的粉红世界
松果财经
10:24
#盘一盘APP
教老年人玩微信?你先自己学明白
苏星河牛通
15:58
#Web3.0完全手册
Web3.0是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纳斯赛博伯
01:20:15
#大公司情报站
重启的天涯社区,能否成功转型?
潘乱
大 家 都 在 搜
字节跳动
短视频
拼多多
抖音
钟睒睒
美团
网易
消费
阿里巴巴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