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1-19 09:45

关于阅读,你真的会吗?

文/陈晓晖 湛庐文化创始人

在现实中,很多读者都会问我这样一些问题:
1、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我要读什么书?
2、这本书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3、一本书的内容最后可以用几句话总结,那么这本书有何用?

面对这些问题,我往往很难回答或者根本不回答。

其实,阅读分为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前者一般就事论事,授之以鱼(鱼是否可吃未知);后者往往开拓思维,授之以渔。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也许和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十几年的教育中往往得到的是“鱼”,学习过程就是一直在寻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但是在工作后发现现实世界中,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原来所谓的答案并不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于是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那么,在阅读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什么?《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弗兰克说: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他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知识都是前人对于规律的总结、前人的发现、前人的发明、前人的经验。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愿意解决问题,更愿意直接知道答案(因为答案更简单,不用费过多的脑细胞),所以大多数人喜欢知识的原因其实在于知识好像可以告诉你一个结果。但是我们永远都会有新问题,过去的知识没办法解决未来所有的问题。所以,有很多时候知识会表现得无能为力。同时,知识也不并是万能的。

我们看到很多著名的国外非虚构类作品通常论述篇幅非常长,但是最后的结论并不复杂。这种方式我们有时称为美式包袱。这个过程很像拉弓射箭,弓一直在拉,越来越满,最后放箭。重点在其拉满弓的过程,这就是开拓我们思维的过程。例如我们出版的很多书像《爆发》《清单革命》《驱动力》《认知盈余》《大数据时代》等等。这些书往往通过引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现实案例去论述一个或者几个结论,整本书的写作过程其实是不断地开拓我们头脑中的沟壑,刺激我们对外界现实的思维反应,从而帮助我们形成系统、科学的逻辑思维。而大多数读者仅仅关心最后射出的箭是什么,这并不能带来最大的阅读价值。

我们有时候总想赶着知道答案,看箭射到哪里,其实拉满弓的过程才是真正阅读的享受,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教你“渔”的过程。我们往往发现,即使我们知道了一些结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跟本不知道如何应用或者想不起来去应用这些所谓的答案。这是因为,

其一:任何具体的解决方案都必须根据现实的环境和资源才能做出。对待同一个问题,大企业和小企业的解决方法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解决方法不同;不同家庭环境解决方法不同;同一环境下,自身能力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所以,只有掌握了系统的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避免盲人摸象式的错误。

其二: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重建,才能有效地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对待现实问题才能建立思维的条件反射,才能不自觉地去应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中国古代哲人早就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在当下我们却常常犯着同样的错误。通过这篇小文,希望能够使庐客们正确地看待阅读,正确地理解阅读,正确地找到书中的“渔”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鱼”。

最后祝大家春节愉快!新的一年爱上阅读,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2013年1月18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