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周展宏
职业投资人,原《财富》代执行总编
27
文章
0
视频
0
24小时
56
评论
美团优选“壮士断腕”,拼多多成最后赢家?| 牛熊榜
美团的帐面现金有1200多亿!
马云表态:全球互联网第一梯队,中国企业只有阿里、腾讯
回复@李岷:你眼真尖。。。。。
周展宏:“我们早些时候就认定一个理论,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3年到5年都保持优势的。所以我们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每一家公司,一个上,然后退下来,再另一个上,形成一个循环。”马总门清,BABA什么时候退?
Uber的出路,百度的机会
这个信息到处都是,不是秘密
Spotifier:“Uber中国的交易量已经占到Uber总体的一半”,作者你听谁说的?
Uber的出路,百度的机会
滴滴现在已经智能多了
maochen:我十分不希望UBER让出控制权,如果让中国企业经营,UBER的体验会变得很差,我曾经用滴滴打车被出租司机痛骂,原因是APP上的路线和实际路线不一致让司机多扣钱,这种小细节是滴滴这种中国公司很难注意和控制的,因为中国的公司没有这种国际公司经验丰富和强大。
如果携程决心战略性亏损到底,去哪儿怕是只剩一条路可走
强词夺理,你文章不是分析现金支撑不了一年嘛!还有你要分析这个根本不是看看过去的亏损,你要分析未来,后一方面我根本就没强求你去做功课。原因嘛不说了……
周展宏:请多做点功课好不好?亏损18亿,其中有7亿是给百度的非现金支出。 二者合并对两家公司的股东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对消费者不是什么好事。请问作者是股东还是消费者?
恒大冰泉,有点悬
回复@believeilove :可口可乐在村里的小店也能买到的,如果没有覆盖到,非常可乐就会见缝插针地进去//@believeilove:周先生您好,感谢您的评论!文章中恒大“哪里都有” 特指在公园、会展等场合的临时促销摊点,这并不是营销学意义上的常态分销渠道。可口可乐“在任何地方买得到”是指从小店到大商场覆盖所有层次和地区的销售渠道,也是常态化的。恒大定位为高端饮用水,其渠道要与产品定位契合,如果学可口可乐连村里的小商店也能买到,品牌形象何来?即使其不顾形象把渠道铺那么广、那么伸,农民、普工等非目标群体会经常购买吗?快消品含义很广泛,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营销手段。
周展宏:恒大冰泉也许做得不好,但作者太外行,臆断的成份多,文章立论站不住脚。 能做到作者所说的哪里都有,恰恰说明人家做得好。快消品就是这么干的,可口可乐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随时随地方便地买得到!
亏损的去哪儿,凭什么值150亿元人民币?
回复@超复杂 :第一,我文章中根本就不关心它的费用;第二,我文章已经说了它一定会加大投资的,这个投资是宽泛的,包括市场营销、销售、研发、人员,尤其是公司在做携程已经做过的工作,线下签酒店,需要大量的人力,会有很大的费用支出。如果你仔细看过去哪儿的业绩报告,就会知道,它在上市之后,无论是人员数量、市场销售支出、研发支出、行政支出都是大幅上升。
其实,可以非常直白地讲,去哪儿的管理层现在根本就不关心利润,公司在16年前不会盈利的//@超复杂:没错的,正如您所说,百度搜索是最重要的,也很符合在线旅游消费者的习惯。但除了SEM方面的努力,为什么几乎看不见去哪儿投放其他形式的广告?因此,您文中所说那么巨大的营销费用都放在哪了呢?(我是小白,单纯请教)//@周展宏: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我不清楚。营销费用比一般应该是指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
百度的知心协议的支出就是在线营销费用,百度搜索是最重要的在线营销工具你大概是知道的吧?
超复杂:#向作者提问# @周展宏 您对去哪目前“营销费用占总比”以及“营销内费用占比”了解么?用去哪很多年,几乎没见过去哪广告....
谭木匠市场估值4.82亿,是否被低估?
如果说长期回报率,股权可以按照债权来计算。投资都是在不追求交易型价值的前提之下作出的,如果以交易机会为前提,本身就有问题
惠星:前年的时候我研究过谭木匠,调研过一些店铺,让我很吃惊的是有数家店铺都是在商场里以摆摊的形式卖谭木匠木梳,是没有精心装修的店铺的,我当时的感觉是店铺开的过多了,就算短时间能冲营业额,但是长期来看是要为这种行为买单的。 当经济整体消费放缓的时候,说明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这种局势下,谭木匠这种非必需品是比较难获得高增长的。 去年的财报印证了这种感觉,营业额增长3%,净利润基本持平,增长可以说是停滞了,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获取的也只有股息分红的利益,按目前股价5%的分红是比较合适的,只能当债券。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谭木匠市场估值4.82亿,是否被低估?
他能活就说明有顾客!
上善若水:经常路过一线城市繁华路段的谭木匠专卖店,基本上没有看到过顾客。不知道属不属于特例?
监管到来之日,亦是中国式P2P神话破灭之时?
回复@乱世称雄 :p2p如果都是在做你说的这种业务,当然是好,但这些业务能占到多少比例呢?//@乱世称雄:大学生技能培训,唐宁宜信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农村妇女的贷款也有人在做,而且做的很不错,因为农村人的信誉度很高;大学生没钱上学,也是有人在做的,银行的绿色通道,太难了。
周展宏:统一回复下: 大学生就业培训,是有银行放贷款的,比如北京银行! 大学生上学没有钱,银行也有贷款的,这个事甚至20年前银行就在干! 评论中讲的很多事情,现在的P2P也不干呀,农村妇女养鸡,p2p也不干的 即然是p2p平台,难道还要承担坏帐损失?如果是这样,岂不成了银行了,还算什么p2p? p2p搞风控如果放在控制放贷质量上,就不是p2p。p2p风控可以做一些项目、投资人准入的限制,但平台怎么负责坏帐呢?如果负责,那对它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吗? 咱们拭目以待吧,这个事也不需要等太久就有个结果了
监管月余,跳出漩涡,五问支付宝/余额宝
回复@四顾剑 :嗯,多交流//@四顾剑:感谢回复。这篇东西本身就是抛砖引玉之作,而且限于本身能力问题也确实写的有些浅薄,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
1、我写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确实不全,这是因为考虑到有些东西对非从业者过于枯燥以及篇幅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并不仅仅是存贷款,还包括很多部分。甚至存款利率市场化中间我也没写全,大额资金部分距离大部分读者实在是太遥远了,金融危机造成的短期停滞也没有提到。我本来打算写五连载,不过最终浓缩成了一篇,写点和个人有关的东西更方便理解。
2、利率市场化有没有余额宝都必然要继续推进,而且十二五必定有大突破。这个态度在余额宝发布之前官方就有明确的表达,发布之后没多久也有一个具体的行动。到目前为止,官方在利率市场化的表态还没有说了不做的时候。余额宝说对银行在思想等各方面方面有触动这个完全没错,但是说他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有多大,未必。
3、余额宝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一个普惠性金融产品,但是起到了一部分效果,这个和很多因素有关,就像您在评论以及以往各篇文章中所说,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大的问题,因此造就了余额宝这个产品,但是也仅仅是余额宝。其他所有类似的产品都不是很成功。因此,对现有的经济体系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冲击,这是大的变革的前奏,不过这个变革的到来还有待时日,传统金融机构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顺便说下,我认为目前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伪普惠金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中国的金融业态亟需改变,但是目前的形势不是特别好,唱衰之声强大,如果在经济上行期,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受到更宽松的对待,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形式虽然造就了余额宝这个产品,但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来看,并不是一个好年景。
周展宏:才看到这篇文章,还是要说几句。 作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政策虽然引述很多,但仍然是不完整的。而且即使列了这么多,也并不能说明什么,正如朋友已经在评论中指出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如果有读者希望全面了解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建议阅读高善文等人的研究报告《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余额宝出现之前,30%的同业存款利率是市场化的,而约70%的存款利率是受管制的,非市场化。 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出现后事实上就是在倒逼金融改革,如果银行不变,除非监管者出台强制政策叫停,否则银行原有的垒大户赚息差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走到了尽头 中国金融业目前的现状是,银行总资产有约150万亿、保险业总资产约8万亿、股票市场总市值约24万亿、债券累积约29万亿,而这29万亿中90%以上是国债和金融债,企业债还不到10%。 去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17.3万亿,其中银行贷款8.9万亿,信托及影子银行5.2万,二者相加,中国的间接融资总额占比仍然高达81.5%。 这种情况我们很难说这是正常的、可持续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是改变中国银行过于庞大,间接融资过高的一个契机。如果真能以此契机,建立更加多层次、更加有效率的直接融资市场,难道不是一件于经济有益的事么?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环境红利都已经消耗殆尽的时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是完全支持以余额宝为首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产品的,金融创新有风险,但金融从来就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因为风险就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这种创新可能促使资本市场和经济更有效率的情况下
现在为互联网金融喊冤太早了
这个规定确实有点武断了
i404Beta002:央行近日向多家机构下发意见指出,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得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确切而言,监管层打压的是走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阿里银行有望率先破壳,但民营银行难以撼动银行业
生前遗嘱能一定程度起到担保的作用。直接去监管信贷风险不是银监会擅长的事,应该交给银行自己做。
银监会的这些要求,你可说它们不合理,但你要干就得先遵守,然后再争取更大的空间
六点儿:#向作者提问# @周展宏 我觉得银监会所做的监管不应是死板地规定存贷款上下线,而是应该从风险的本质来制定相应的规则,例如:对于贷款企业或者个人的风险审核和控制,对于所吸收的存款银行应有相应的保险项目做担保,等等。所以我认为目前银监会所提出的限制是不够合理的。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回复@Xavier :谦虚了//@Xavier:實在羞愧,我于這方面的才情有限,雖有些小見解,恐難判斷到未來的方向。對於此問題的探討與關注本身就在于腦力激蕩,撞出更多的智慧水花,所以還得思考。//@周展宏:说得是,你来补充吧!
Xavier:分析得很好,透徹。政策框架下的金融限制與金融創新的矛盾關係。如果能補充更多的兩者協調共進,這篇文章將更容易吸引人思考。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说得是,你来补充吧!
Xavier:分析得很好,透徹。政策框架下的金融限制與金融創新的矛盾關係。如果能補充更多的兩者協調共進,這篇文章將更容易吸引人思考。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谢谢以超!
微博评论:@周展宏 老师的文章,果然都值得一读。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银行那么多网点是干什么用的,不也就是获取客户的渠道么?
cqtantao:基本是偷换概念,现在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只是渠道,而非本质,就像所谓的小米模式一样,行业内如果一直被概念迷惑,走不出真正的创新来。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你说得不错,监管证监会最近不是有行动么?
事物都有两面性,余额宝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但创新并非毫无坏处。只是,我们要看哪一点更重要。
你说的立即给支付宝银行牌照,它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大的存款。这个问题不能这么假设的。支付宝即使拿到了银行牌照也不会一夜之间成为大银行,它会发展得比一般的银行快,也许会快十倍,但想成为大银行也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长,这期间它可以积累经验,积累人才,十年后,你可能就不会认为它消化不了存款了,它会越来越像大银行的。
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去年出事之前就多次出现过飙升,几年前,就有人告诉我,拆借利率居然超过14%,而且也有人已经对此进行投资了。本质上,余额宝只不过是将这个投资机会开放更多的用户而已,这不正是普惠金融?当然,利率市场的变化反过来会影响实体经济,但不能因噎废食,这里面存在一个平衡。在当下,个人觉得是不破不立,应当鼓励打破原来不合理的平衡的创新行为。
中国许多领域的问题都是结构性的,利率市场如此、房地产也是如此,如果不允许任何创新和变化,那就死水一潭,毫无希望。
中国利率市场不是双轨制,而是三轨制,我在文章中只讲了金融系统内的两种利率,其实还有一个是你说的民间金融,这个利率更高。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化桥说中国官方利率需要加,而不是降。
最后75%的存贷比问题,这是监管要求,不存在讨论的空间。大家都是在这个监管规则下运作,对银行是公平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要求更高也很公平,它们太重要,重要到不能倒。
你说的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想到,监管机构也许可以限制余额宝对单一产品类型的投资比例,以此控制风险。
康宁1984:关于存贷比的问题不妨再深入讨论一下。 如果按照“法无禁令即可为”的精神,银行吸收的存款为什么只能有75%拿去放贷款呢?主要原因显然是20%左右的强制存款准备金和5%左右备付金以应对流动性。并且四大行的准备金率比中小银行要高,并没有因为四大是国家控股就更优惠,而是因为金融市场中体积越大就要承担越严的监管。可怜的工行和中行还入选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承担的责任更多。 现在重新返回去看作者说传统金融机构靠牌照生存。如果现在立刻给支付宝一张银行牌照,让余额宝成为阿里银行的储蓄存款,结果会如何?结果当然是这家银行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存款,仍然得找办法把他们放到同业或基金中去。这其实就是让很多人耿耿于怀的“监管套利”,不用承担被监管的责任,却可以做与银行类似的个人金融业务。 如果说货币战争的阴谋论金融学是国家主导金融的左倾代表,那么多最近要求余额宝不受任何监管约束的想法就是丛林市场经济的右倾代表。金融改革不是被余额宝逼出来的,是被越来越不受控制的地下金融逼出来的,利率市场化更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很好奇,战无不胜的汹涌民意会不会对这几年的金融改革产生影响,“消灭砖家”和“一起完蛋”两条路其实离的并不太远。
对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央行不做,市场自发地做不也是很好?
jianghu52:我一直觉得,取缔余额宝不正确,但是取缔余额宝生存的土壤,才是央行要做的事情。
“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关键是购买价格。信达的买价肯定是低的。
alchemy:文章前半段当前银行业的问题分析很中肯,很好地总结了当前银行业估值低的几大原因:信用风险和利率市场化风险。一方面银行业的潜在的坏账比率很高;另一方面,如果利率市场化,现有几大银行再也不能躺着把钱挣了。 本文的后半段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信达的商业模式,个人感觉虽然其商业模式也许适合当前预期下行的宏观经济,但其盈利前景并不是一片光明。正如本文末一小段指出的,信达的财务数据并非完美。诚然,由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几率比较大,信达的业务量的确有很大增长潜力。 但其盈利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 “坏银行”,也就是所谓的坏账银行,处理的都是高风险的不良资产,对银行的风险评估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 正如作者指出的,信达约三分之二的股票资产为煤炭行业股票,而其不良债务组合的大约60%则与房产行业有关。这两个行业都是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的长周期行业,起伏周期一般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年。煤炭业自从2010年的极度繁荣已经陷入了下行周期,而房产行业也不太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至少几年内,如果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信达的现有主要资产不会迅速止跌回升,甚至会继续下跌,因此其业绩出现大的回转几率不会很大。
加载更多
其实,可以非常直白地讲,去哪儿的管理层现在根本就不关心利润,公司在16年前不会盈利的//@超复杂:没错的,正如您所说,百度搜索是最重要的,也很符合在线旅游消费者的习惯。但除了SEM方面的努力,为什么几乎看不见去哪儿投放其他形式的广告?因此,您文中所说那么巨大的营销费用都放在哪了呢?(我是小白,单纯请教)//@周展宏: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我不清楚。营销费用比一般应该是指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
百度的知心协议的支出就是在线营销费用,百度搜索是最重要的在线营销工具你大概是知道的吧?
1、我写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确实不全,这是因为考虑到有些东西对非从业者过于枯燥以及篇幅的问题,利率市场化并不仅仅是存贷款,还包括很多部分。甚至存款利率市场化中间我也没写全,大额资金部分距离大部分读者实在是太遥远了,金融危机造成的短期停滞也没有提到。我本来打算写五连载,不过最终浓缩成了一篇,写点和个人有关的东西更方便理解。
2、利率市场化有没有余额宝都必然要继续推进,而且十二五必定有大突破。这个态度在余额宝发布之前官方就有明确的表达,发布之后没多久也有一个具体的行动。到目前为止,官方在利率市场化的表态还没有说了不做的时候。余额宝说对银行在思想等各方面方面有触动这个完全没错,但是说他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有多大,未必。
3、余额宝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一个普惠性金融产品,但是起到了一部分效果,这个和很多因素有关,就像您在评论以及以往各篇文章中所说,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大的问题,因此造就了余额宝这个产品,但是也仅仅是余额宝。其他所有类似的产品都不是很成功。因此,对现有的经济体系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冲击,这是大的变革的前奏,不过这个变革的到来还有待时日,传统金融机构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顺便说下,我认为目前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伪普惠金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中国的金融业态亟需改变,但是目前的形势不是特别好,唱衰之声强大,如果在经济上行期,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受到更宽松的对待,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形式虽然造就了余额宝这个产品,但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来看,并不是一个好年景。
银监会的这些要求,你可说它们不合理,但你要干就得先遵守,然后再争取更大的空间
事物都有两面性,余额宝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但创新并非毫无坏处。只是,我们要看哪一点更重要。
你说的立即给支付宝银行牌照,它能不能吃得下这么大的存款。这个问题不能这么假设的。支付宝即使拿到了银行牌照也不会一夜之间成为大银行,它会发展得比一般的银行快,也许会快十倍,但想成为大银行也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长,这期间它可以积累经验,积累人才,十年后,你可能就不会认为它消化不了存款了,它会越来越像大银行的。
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去年出事之前就多次出现过飙升,几年前,就有人告诉我,拆借利率居然超过14%,而且也有人已经对此进行投资了。本质上,余额宝只不过是将这个投资机会开放更多的用户而已,这不正是普惠金融?当然,利率市场的变化反过来会影响实体经济,但不能因噎废食,这里面存在一个平衡。在当下,个人觉得是不破不立,应当鼓励打破原来不合理的平衡的创新行为。
中国许多领域的问题都是结构性的,利率市场如此、房地产也是如此,如果不允许任何创新和变化,那就死水一潭,毫无希望。
中国利率市场不是双轨制,而是三轨制,我在文章中只讲了金融系统内的两种利率,其实还有一个是你说的民间金融,这个利率更高。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化桥说中国官方利率需要加,而不是降。
最后75%的存贷比问题,这是监管要求,不存在讨论的空间。大家都是在这个监管规则下运作,对银行是公平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要求更高也很公平,它们太重要,重要到不能倒。
你说的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想到,监管机构也许可以限制余额宝对单一产品类型的投资比例,以此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