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消息,以帮助创业公司设计和制造硬件产品为主要业务的PCH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PCH”)宣布,该公司已经收购了闪购网站Fab.com。
这终于为Fab.com流传有时的去向传说画上一个句号。
PCH International公司CEO利亚姆·凯西(Liam Casey)拒绝就收购价格置评。不过,根据Re/code此前报道,从PCH公司最近一轮的融资情况来看,其将以700万美元现金外加价值约800万美元股份收购Fab。Fab表示,作为收购交易的一部分,公司当前的35名员工将加入PCH。
凯西在一次采访中表示,PCH帮助初创企业研发硬件产品,而Fab.com将成为这些硬件产品的一个销售渠道,PCH将通过Fab.com平台推出其中部分独家定制版产品。
Fab.com联合创始人兼CEO杰森·高德伯格(Jason Goldberg)将不会加入PCH。他将全身心投入定制家具电商品牌Hem的工作,已经有超过100名Fab员工跟随高德伯格,加入Hem。另外,同样跟着高德伯格一起离开Fab.com的,还有来自投资者们的数亿投资基金以及他们签署的协议。
这是一个10亿美金“神话”的破灭。
Fab.com成立于2011年,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但最终由于市场营销支出增长失控,及产品目录过于庞大,最初的产品设计美感消逝等原因而走上下坡路。2013年,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估值更曾达到近10亿美元。当时,腾讯曾加入其投资者队伍。
虎嗅站内已有多篇文章梳理分析过Fab.com之兴起与衰败,在Fab被正式收购之际,此文再为Fab.com做一小传,以资纪念。
前身:同性恋社交发家,苦于流量瓶颈
Fabulis.com于2010年1月推出、4月正式上线,创始人杰森·高德伯格(Jason Goldberg)和谢尔哈默(Bradford Shellhammer)将其定位为男同性恋社交网站,试图为男同提供关于生活方式的评论和建议。
Fabulis在起步阶段即获得175万美元的A轮融资,但很快遭遇流量瓶颈。高德伯格说:“每周都有3万人左右访问我们的网站,但是不管我们做什么,总是无法超越这个数字,我们可以让更多的用户来访问,但总是难以维持用户的黏性。”
一次转型:定位设计品闪购,快速扩张
2011年1月,Fabulis团队创建了“每日推荐”项目,将时尚、家居、衣饰和其他任何激起人们想象力的东西,包装成特供产品。“每日推荐”栏目带来巨大的交易量,团队受此启发,开启了设计产品领域的闪购。
紧接着他们在2月关闭了Fabulis,4月上线Fab.com测试版。6月9日,新站点正式亮相。
Fab.com上线初期吸引了众多重量级设计作品,包括建筑大师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的花瓶,美国图形设计大师格莱塞(Milton Glaser)设计的海报等等,引发流量和销售量井喷,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由于Fab.com仍保留了前期的社交属性,比如好友邀请、产品分享等功能,网站带来了迅速上升的用户量。据Businessinsider报道,正式上线5个月后,Fab的用户超过100万,这个用户增长速度相当惊人,连Facebook用户突破100万都用了10个月的时间。
Fab.com平均每天推出8类不同的设计师,无论名气大小,这对于设计师的推广有很大的利好。
盈利上,Fab宣称自己可以拿到产品销售毛利率中的20%,与设计师二八分成。
产业链上,Fab不设库存、不提供任何物流服务,卖家需要自行快递。
“Fab.com的销售模式及创意触角预示着传统设计零售行业革命的到来。”1999年创办了Design Within Reach的福布斯(Rob Forbes)曾表示。
2011年7月,Fab.com获得由门罗风险投资(Menlo Ventures)领投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2年7月,Fab.com 以 6 亿美元的估值完成 C 轮融资 1.05 亿美元;
2013年5月,Fab宣布在德国汉堡开售首家实体店;
2013年6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闪购网站Fab.com获得新一轮1.5亿美元的融资(D轮投资),其中投资方包括腾讯。此轮融资将使Fab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二次转型:深陷多重危机,被迫转型
Fab.com在2014年一开始就面临着各方危机——迅速扩张带来的成本危机、闪购模式和供应链不完善的危机、人员流失的危机——而不得不开始第二次转型,但这次已经不是小船的Fab,掉头并没有那么容易,不仅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妙手回春”,反而把自己推入更深的贱卖泥潭。
2014年初,Fab 的 CEO Jason Goldberg 以一篇 3500 字的长文讲述了自己 2013 年尝到的教训:
“我得承认,当公司收入年增长达到 500%,并且一夜之间变成媒体的宠儿时,这很难让人淡定。毫无疑问,我们丧失了理智。……在我们应该专注于简简单单地让今天比昨天变得更好时,我们却在做数 10 亿美元的梦。”
创业者做着10亿美元的梦,行动上开始疯狂的市场营销和海外扩张。
Fab早期一直采用疯狂的市场营销计划,通过电视广告等成本高昂的方式来积累用户。在Fab成立的两年时间内,已经花费近1亿美元的费用进行市场推广,其中2012年花费了4000万,占到当年全部营收的35%。
不仅市场推广疯狂,收购也同样疯狂:
截至2013年6月,Fab已经进行了5起收购。2012年2月,Fab收购德国本土闪购网站Casacanda,四个月后,Fab收购英国公司Llustre。然而,在柏林和伦敦设立了两个办公室,后来发现市场规模只需要设立一个办公室,于是伦敦的员工全部迁往柏林。
营收跟不上在欧洲的扩张及其带来的成本的上升。于是,即使腾讯入股,中国市场扩张计划还是一点儿动静没有,海外市场开始收缩,以及一系列大裁员和人员流失,员工数从700人陡降至 300 人。
人员流失的突出体现,是管理团队的动荡。从2013年4月开始,Fab的十几位高管相继离开,包括从 Esty 挖来的 COO Beth Ferreira,负责挑选商品的联合创始人 Bradford Shellhammer、CPO David Paltiel 等等。
除了激进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闪购模式也早已潜存风险:闪购意味着并非店面式的长期销售、下架商品需要设计师自行处理,这可能引起有一定知名度的设计师向亚马逊的流失;Fab不负责寄送,很多用户抱怨他们的包裹下单几周后才能送达,不好的用户体验又带来用户的流失。这样双重作用带来的是流量和收入的迅速下降。
面对多重危机,Fab试图通过转型到电商自救。宣布放弃闪购,打造线上版宜家:
2014年8月,在给福布斯杂志的一封邮件中,公司CEO Jason Goldberg确认了Fab的出售传闻,未来公司的业务将聚焦在新的在线零售品牌——Hem。
Hem是一家用户能够自定义的家具电商网站,团队成员来自之前的Fab和Fab收购的家具电商Massivkonzept以及家具设计机构One Nordic。与Fab不同,Hem上所有的产品都是由Hem团队参与设计、加工制造。他们希望打造高质量、低价格有设计感的线上版宜家,通过直接与欧洲的制造商合作,获得足够低的成本以支撑便宜的价格。
可能是吸取了之前快速扩张和生态链不完整的教训,这次Goldberg致力于专注家具领域、囊括生产环节,同时注重线下实体店发展。
而Fab.com将继续存在,由一个纽约的小团队进行运营,经营其他设计师和零售商的产品,并且主要集中与礼物设计和收藏品。Fab自主设计的产品将转到Hem网站进行销售。
在宣布转型之后,2015年2月9日,据RE/code报道,Fab.com将在2月底以总额1500万美元(包括现金和股票)的价格出售给制造公司PCH International。3月3日,PCH正式确认了这个消息。
Fab.com的最终出售,代表着这个红极一时的设计品闪购网站暂时告别Goldberg时代。但Hem未来又会如何?“折腾”不止的Goldberg说,故事还没完。
虎嗅此前已有几篇关于Fab的文章:《曾经的电商新星——Fab:突衰的教训》、《卖卖卖...Fab终于找到接盘侠,贱卖之外我们看到了什么?》。而Goldberg更是写过一篇博客《创办四家公司教给我的90件事》,现在不知再写,不知会不会改成《创办五家公司教给我的90+N件事》?欢迎查看~更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感受,Fab错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