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5-15 07:00

眼光的产品化

你好,今天虎嗅满三周岁。在这个总理逛街、大学生着手填休学申请表的夏天,我不太想聊创业,只聊聊产品和需求。


三年前,我们成立虎嗅,要解决的问题是互联网上商业资讯太八股太纷杂。以“有效率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为理念,虎嗅对商业科技类的资讯做了两件事:在分发上做精简,在表达上做个性


也就是个带有一己趣味的内容过滤器#肉筛#。需求算是抓住了,运气也不错,我们这个团队趟出了一条有别于新闻八股的路。运气更好的是,还吸引来一群趣味和审美上有认同感的作者。


这三年间,自媒体崛起,公众号当道,朋友圈跟微博匹敌,各自也都提供趣味和个性。


同时,受到移动互联网影响,用户习惯也在变:


  • 你不再看门户,微博刷得也少。你订阅了一把微信公众号,未读红点越攒越多,能让你及时点开的只有突发新闻和冷笑话。

  • 但你仍渴望被好内容到达。牛逼的,猎奇的,有用的,时鲜的,被热议的。你刷群,刷朋友圈,但只有两种情况肯定会点开——牛人朋友有点评;一条内容被多人刷屏。心有所感时你也转发它们,加上自己的感言,引来别的朋友再聊再转。

  • 独立的APP里,你可能看知乎日报,MONO,虎嗅。你信任它们的口味与速度,基本不担心漏过好内容。


从2013年开始,我总想,依照变化,有什么东西可以延伸。


是什么呢。


以上场景对应的需求其实是,趣味和审美得到信任的人,向你推荐好内容。文章,段子,视频,电影,音乐,产品,美食,旅游。


更直接地说,你的需求是:消费别人的阅读体验。


换个角度,从“供给”上讨论。


在媒体和内容型社区里,生产内容的用户按照其与内容的关系,可以分为生产者和推荐者。


生产者的价值不需再议,推荐者的价值呢?有的。


作为推荐者,你的趣味和审美是过滤器。一个功利的例子是,非原创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营销号一直因为版权而被强烈诟病,但他们推送的除了摘抄内容,还有自己的发现、归纳和整理能力。


作为推荐者,你在制造“反馈”。你的打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吐槽,对你的好友来说是最好的参考指标。


作为推荐者,你还制造衍生内容。神最右、自古二楼出人才、给评论跪了……都是对衍生内容的绝对认可。


推荐也是生产力。为什么不把推荐给价值化、产品化呢。


这就是我想要尝试的可能性。2013年底,参考telnet时代的BBS,虎嗅主站内推出了“文集”,鼓励用户按照自己的逻辑和需要,整理虎嗅站内的文章,这虽然更多是为整理者自己所用,但对其它阅读者来说提供了“代整理”服务。2014年中,我在虎嗅内启动了一个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分享App项目。


这件事本意上是在丰富“有效率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这个理念的外延。去掉“商业”这个范畴束缚,把趣味和审美权从采编团队、作者,扩大到全互联网用户。


前三年,我们在做信息的精简。后三年,我们想做信息的结构化。


用每个人的趣味来做阅读筛选器,是结构化的第一步。


你未必有时间写出好文章,但你知道什么是好文章。正如你不用开餐馆,但你知道哪里好吃。


为什么要让你的朋友被热榜裹挟,而不把你在读的牛逼内容推给他们?为什么不摆脱版权诟病,做强自己的推荐价值?你的感言或吐槽,说不定比正文更赞。


分享体验并不新鲜。大众点评分享餐饮体验,豆瓣分享图书影音,QQ音乐分享歌单……而新闻资讯领域,关于用户个体体验的价值化,还没有看到太好用的产品。


我们这个东西出来得有点迟,却还不算太晚。


它是一个App,叫做怒马。怒而mark之。一小撮小白鼠已经在里面互相分享冷知识、极客梗、商业方法论和谁也离不开的娱乐八卦。


它在界面设计和功能上还马马虎虎,但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推给你。我们想把个体体验和群体体验呈现出来,看这些能量的集合能发生什么。


它的iOS版App正在Appstore里候审,你也可以先关心它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怒马,noo_mark)。


屏幕快照 2015-05-15 上午7.13.17.png


我还在为怒马招募团队,厉害的运营,厉害的工程师,厉害的产品经理,招募帖参照这篇《移动中,招帮凶》。


不论你以什么身份,用户或者潜在团队伙伴,欢迎你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