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5-31 12:11

深圳!深圳!在风口飞的为什么是你

文/实习生 周洋帆


几天前,上海即将出台的人才新政是否会对拿风投的创业者开绿灯引起了热论。紧接着5月25日,上海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强调上海要跻身全球重要创新城市。看来创新化的第一步,就是从人才入手。


其实早在虎嗅《上海籍创业者告诉你为什么相比于魔都,帝都更适合互联网创业?》一文中,就从人和城市气质两个方面入手比较过上海和北京的创业环境。而在回复中,也有声音希望把深圳也以类似的标准拉入比较中。


借着深圳在5月15日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中拔得头筹的消息,我们来看看深圳的创业环境,看其媒体、企业、资金、人才各方面的情况,以及能否对上海转型创新城市提供更多思考。


媒体:传统大拿缓慢转身 vs. 草根媒体快速崛起


媒体方面,众多科技垂直类媒体聚集北京,环境最佳;而上海、深圳则面临相似的处境:分别盘踞有分量重、偏传统的上海文广和南方报业。面对互联网的威胁,比如“2014年南方报业离职202人:记者编辑为主 多转战互联网”,他们也开始移动化和新媒体化,但由于气质已各成一派,身躯太庞大、调整更困难,转身也注定更缓慢和拘谨。


而具体到深圳,它虽然缺乏名字特别响的互联网垂直媒体,但遍地的开源硬件和孵化器也带来了一大批硬件社区和孵化器的自媒体,都带着一股与深圳很搭的狂野气质。


硬件社区,主要是对各种(新式)硬件的使用讨论和分享,比如雷锋网、knewone、玩啥、奇点网、新品网、新东西网、章鱼烧,这也算是深圳创客活跃的一个侧面反映。除此以外,大量孵化器也有自己的传播频道,以自媒体为主,算是在扮演着媒体的角色, 比如在微信和微博都很活跃的3w孵化器。


深圳媒体的助力不仅体现在硬件的给力,还体现在丰富的线下创业活动,以创业沙拉为代表。创业沙拉是一个总部位于深圳的组织,它的方式是在周末的52 小时里,聚集起年轻人们来讨论产品、分享资源、头脑风暴、决战VC,完成产品从0到1的突破。


硬件天堂:从低到高、从硬件到软件的转身


深圳适合创业,绕不开它“硬件天堂”的特质:


活跃而完善的产业链吸引来最开始硬件发家的一大批企业:华为、中兴等;企业随着深圳一起发展,进一步完善着产业链;

后来由于创客的走红,深圳伴随着柴火创客空间等又火了一把;

未来,智能硬件、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深圳还将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而在整个过程中,深圳本身,也从低端山寨、转身到高端硬件和软件,并吸引了一大批大公司的入驻,都在帮助创造着一个更成熟的环境。


关于深圳的发家,《深圳蜕变:从山寨工厂到硬件之都》一文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产业的垂直分工和低成本优势吸引了英特尔、三星一大批公司大制造业务,同时带动了这个城市快速的硬件升级换代节奏,也孕育了转型创客的可能性。


14年初,《经济学人》杂志发表《Hacking Shenzhen》,华强北——这个“能够让他们在一公里之内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这是美国、欧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的地方被更多的人知道,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更多的硬件初创公司,引导了深圳从“山寨”到“开源制造业”的进一步转身。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并在3月5日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也是政策倾向创客的明显信号。


除了转向创客,深圳本身的硬件也在从低端向高端发展,后者以光启隐身衣和大疆无人机为代表。


12年年底习主席拜访了深圳光启研究院,刘若鹏和他的“隐形衣”一夜成名。而低调发展无人驾驶直升机的大疆科技,在今年5月初的估值已经到达80亿美元。“大疆创新”创办人汪滔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整个过程资金和技术都得到其恩师港科大教授李泽湘的重大支持。这也代表着深圳转身高端硬件的一种可能性,即除了向香港引进资金还全方位吸纳人才。


但是深圳的创业绝对不仅限于硬件这一块,除了做嵌入式开发和单片机开发的人才、供应链管理好手,硬件创业也需要大量的软件研发者。许多硬件也会通过各种手机客户端去实现与硬件的交互操作。深圳软件创业代表有:播放器的迅雷,做游戏的中青宝、相亲的珍爱等。


在孕育了一大批硬件软件公司之后,成熟的环境也在吸引着一大批大公司的入驻。


除了已经驻扎深圳有一段时间的金山和网易,今年,百度国际大厦、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两座大楼都将竣工,落户深圳。除了BAT以外,周鸿祎也曾发出过“南下宣言”:“带上AK47,跟我到南方做手机!我们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把安全做到极致,就必须自己做手机。”他到深圳除了做手机,还要和深圳磊科合资做路由器,看来360是把自己的硬件存亡都压在深圳上了。


人才:培养  vs. 涌入


人才培养上,深圳绕不过去的一个软肋是高校,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对比之下。


为了这一点深圳政府也是操碎了心。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创办了北大、清华、哈工大的深圳研究院,还在11年支持创办南方科技大学。


但深圳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3年底海闻卸任北大深研院长时,就曾在采访中坦言办学难题:如与本部的关系不明、定位不够准确、生源不足等。而南科大方面,去年九月朱清时正式卸任校长一职。今年1月,南科大首届毕业生已经毕业。作为一所研究导向性的大学,除去本身处于改革中心、前路难以预测以外,它要为深圳创新贡献人才也需要一定时间。


虽然在人才培养上,深圳没有太大优势;但在人才吸引上,深圳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首先,大公司、产业的聚集,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原因。毕竟比起创业,就业还是大部分人的主要选择,更何况还是业界代表公司。以华科、武大和西交的计算机毕业生为例,多将南下或者北上。同时科技公司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对高校人才供应不足的一个重要弥补。


其次,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地域概念不强烈。为了避免地域口水,此处就深圳论深圳。深圳的口号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曾在深圳创过业的虎嗅飞哥表示基本没有感受到地域歧视,日常普通话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今年春节期间,“深圳微博发布厅”官微上发布了《深圳,等你回来》的视频,配的文字是“【城空了,心别空……】这一年,这个城,或许又刻画了无数梦想的异乡起点,或许又记载了无数青春的精彩缤纷,或许又见证了无数爱情的温柔缠绵”。走如此温柔路线的城市官微,还是很少见的。


除此以外,还有绿化、天气、气候等环境因素。作为一个沿海岸线而建的城市,深圳有着出了名的绿地覆盖和好空气。2014深圳全年雾霾14天,全国城市第7。这点和相继沦陷于雾霾的北京、上海比起来,更是吸引人。


腾讯:一个公司,一座城


提到科技公司对人才的培养,就不能不提腾讯。关于深圳和腾讯,是一个城市成就了一个公司,还是一个公司成就了一个城市,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注重产品的腾讯,不仅培养了众多技术型人才,还对腾讯系创业公司有或多或少的扶持。


关于腾讯系,虎嗅作者南七道的《揭开腾讯创业系面纱》对此已经有很详细的介绍了。


腾讯系创业公司的代表人物有:创办脸萌的郭列,《刀塔传奇》的王信文,房多多的李建成,还有拉勾网的马德龙等。资金上,腾讯联合创始人曾李青,在他离开腾讯后的他创办了德迅投资,对腾讯系创业给予了很多支持,比如对已上市的淘米的投资。除此以外,还有原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成立的龙渊云腾基金等对腾讯系的青睐。除了资金以外,腾讯系还有能够提供辅助作用的圈子,比如“单飞企鹅聚乐部”和南极圈。南极圈是腾讯官方认可的离职员工组织,据其微信公众号介绍,2010年到2014年,南极圈为几十家VC机构及个人,提供了近两百个腾讯系项目对接。


资本:基础设施 vs. 金融创新 vs. 风投


金融资本方面,平安的带领和深交所的发展保证了整个城市金融基础设施的具备,也为后来金融创新打下基础。


中国平安,这个1988年诞生于深圳、从保险做起的公司,经过20多年在深圳的野蛮生长,已经成为拿下金融业全牌照的三大金融集团之一。它强大的销售、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对深圳资本的发展无疑有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1990年建立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扮演了有力的角色。围绕着交易所,带动了券商、投行、创业基地,对深圳资本的活跃起推动作用。


说回与创业者紧紧相关的金融服务:风险基金,深圳有注册时资本高达42亿人民币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除此以外,还有上文对腾讯系大力投资的德迅投资,创享、同创伟业等。不仅如此,现在各大机构在深圳都已经设立机构了,比如IDG和联创。


而11年正式被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深圳前海,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其主攻目标之一就是金融服务业。政策上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有配套的人才支持等,都在帮助实现金融创新和打造金融中心。金融创新方面,备受瞩目的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在14年7月正式获批,并于15年初迎来了李克强总理。除此以外还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跨境贷款试点等众多创新试验。前海特区的开发吸引了一大批金融企业的入驻,截至2014年7月,入驻前海的企业达到1万家, 其中金融企业占了6成。主攻金融创新的前海新区,也更易激发关于金融的创业。


气质,未来与过去


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这个小渔庄就开始野蛮生长。如今30多年过去,它身上韧劲依旧。


它是一个移民城市,年轻人在这里闯荡而找到归属;它地处南端,受红二代和富二代的影响不如北京和上海;它宽容,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举说,专车服务在上海、北京都已经叫停,但是在深圳目前并未定义为非法;它野性,整个发展有种草根的自由和辽阔感。


对于它未来的创业环境,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正向循环的可能性是远远大于恶性循环的。


政策在前,对创业、资本、人才都持鼓励态度。已经存在的硬件产业优势,吸引着硬件和软件公司的持续入驻,对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并将在未来的智能硬件和物联网持续领跑;人才被大公司吸引并培养,同时又走出创业,进一步激活了人才资源;随着更多的资本涌入,更开放的金融政策,创业者融资将更容易,金融相关的创业也会有更多土壤;同时,再配上一如既往的自由野性与实干气质——创业,去深圳吧。


虎嗅编辑飛同学对本文有大大的贡献。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