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3-20 23:24
要了解Google,请细读霍炬的《Google短视》一文
阳淼.
如果要说中文科技博客作者中最了解Google的人,霍炬自认第二,大概没人敢说第一。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就长时间从事过搜索行业,另一方面在于他对于信息的获取、整理与再现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而这与Google的企业宗旨不谋而合。
我曾在不同场合听到接近Google中国的人表述一句话,即百度模仿Google,而谷歌则模仿百度。在Google退出中国之前,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而据我所知,它的原创者应该就是霍炬。
所以在虎嗅网发出他的最新作品《
从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视
》之后,我第一时间去找来读完,并被其中独特的判断和视角所吸引。
但是由于READER关闭的决定公开后最初的热度已经过去,而文中所涉及的Google、Facebook、Google+和READER这些公司、产品,在国内用户寥寥(非自愿的),因此这篇文章尽管在虎嗅有100多次分享、60多个高质量的评论,微博上的转发情况也不错,但却没有引起霍炬此前分析新浪微博产品的文章那样引起长久的讨论。我觉得这篇文章在大众视野中被低估了。
按照一条新闻上线36小时后其生命就接近结束的标准(巴拉巴西《爆发》),虎嗅上这篇文章的位置已经在不断下沉。当然,霍炬有自己的博客,搜索引擎也将使这篇文章在今后被频繁引用,但如果要更推向大众,则在这个热度时间之内再加以推荐、解读,我以为是有意义的。
解读一:READER并不只是一种产品,死掉的是Google可能的社交未来
霍炬文章中首先提出了观点,即社交化搜索对Google的确具有重要意义,而READER是实现这一搜索转型的可能途径。也就是说,READER并不仅仅是一个阅读器,它的作用也远远不是读几个博客那么简单。在对霍炬文章的评论中,我们看到了“博客已死,所以READER失去了意义”这种观点,这显然低估了整个READER所代表的方向。
Google面对的一个危机是,互联网信息的高速生成与复制导致搜索效率相对降低;而以社交圈人脑结合体对信息的过滤提纯,也逐渐显示出了相对于机器排名搜索的生命力。虽然在一些确定规则例如iPhone 香港 价格 这类信息我们还是倾向于使用Google和百度,但一些直接以自然语言发问的或需要实时结果的搜索情景,却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社交平台上,例如在twitter上问一句从北京向安徽寄一台电视怎么做合算,或者这会儿东三环是否堵车哪位推友提个醒儿。反过来说,在广告投放端,搜索关键词广告也不再是精准营销的唯一品类,社交类广告由于掌握了用户的社交圈数据并被社交信誉背书,也成为威胁搜索引擎广告的一个因素。
搜索请求被分流意味着Google的根本领域被威胁,所谓Google眼镜、Google汽车其实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己也做社交成为Google必然的选择。但是,就像“相同的招式不能对圣斗士使用两次”,在互联网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占据优势地位者不会被模仿模式者击败。这中间的道理要用一本《浪潮之巅》来论证,我们可以直接接受为结论。因此,模仿facebook的Google+不会被看好,甚至遭到了霍炬的鄙视。
必须搞社交,模仿Facebook又没戏,Google的社交之路怎么走?READER这个产品可能蕴含着希望。READER是一种以RSS协议为纽带、以精准内容为核心的产品,人们阅读文章,分享,称赞;因相似的阅读、写作口味而彼此关注,逐渐形成基于内容的社区。这种模式与facebook存在鲜明不同,后者的第一步扩散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关系网搬到电子空间。基于高质量内容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其相关领域信任度往往要高于单纯基于社交关系建立的信任(读书会书友推荐的一本书通常比对门大妈推荐的要合口味),而由于READER的社区本身是基于数据内容建立(Google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为业界翘楚,这是它搜索技术的基础,详见《数学之美》),因此对用户关系的数据化与分析工作难度要低于facebook对现实关系的分析。
这就是READER社区可能产生Google社交新模式的核心要素,据我理解,应该也是霍炬一文中“READER中藏着金矿”这一结论的真实含义。READER对用户获取、保存、分享乃至生产优质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工具意义,由工具向服务乃至向平台的跃迁并非不可能。尽管READER社区的流量流失严重,但这部分是由于Google不断抽调精干人员去支援Google+造成。对这样一个产品失去信心,反而去支持纯模仿Facebook的Google+,这是Google的短视之处。
解读二:Google作恶只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吗?
霍炬对Google道德的苛责也引起一些争议。没人否认Google用android山寨iOS、封杀Yelp等不利竞争的行为,但部分支持者认为,企业的责任是回馈股东、提供就业,因此追逐利润无可厚非,单纯追问DO EVIL还是DO NOT EVIL,只是一种道德洁癖。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说Google到底作恶不作恶决定了其生死,很多人可能觉得夸大其词。但想想刚刚在央视315晚会上被点名的网易。不管其邮箱内容是否外泄,但央视报道使其在部分市场失去信任后,网易邮箱的用户将产生明显的迁移,其用户入口功能短时期内将受到伤害。这就是道德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Google掌握的敏感数据数百倍于网易。Gmail存储用户邮件,Chrome掌管一切用户在网上的资料,Android控制用户手机,Youtube知道看片喜好,搜索引擎则基于用户信息投放广告,获取最根本的利润。
因此,不作恶并非Google唱出的高调,而是其企业生存的基石,因为几乎它的所有主要产品,都基于用户信任而运行。就像银行虽然没把不作恶挂在嘴边,但没哪个银行敢声称“我的责任是回馈股东提供就业,道德洁癖神马的最讨厌了”。谁敢这么说,没人敢来存钱,基本的商业模式都破产了。
所以,霍炬在其文章最后部分对Google改弦易辙逐渐“作恶”的分析,并非出于道德洁癖,而是深刻理解Google商业模式之后,最触及根本的观察。
作为中国最好的科技博客之一,霍炬的这篇文章从产品升级到模式,从模式推及原则,又从原则反推出预测,无论是逻辑结构还是分析框架,都是中文科技博客界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按理说他的文笔并不艰涩,阅读不会有障碍。但出于文首的原因,一些该关注的人没看到本文,一些本应不会产生的误读耽搁了对真正问题的探讨与深入。因此淼叔要卞和剖玉,将这样一篇好文推荐给更多的人。
霍炬曾在推特上说“拿起你的鼠标,行使你的权利”,也曾在自己博客末尾说“现在,我要点击发布了”,因此鼠标点击在互联网上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而我在文末再次将霍炬文章的链接贴出,请点击你的鼠标,去体会Google日渐渺茫的社交未来:
《
从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视
》。
阳淼的微信公众帐号是 山寨发布会 或 SHANZHAICLUB,欢迎关注、爆料;新浪微博为 山寨发布会,私信开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前沿科技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施密特又一次承认:任谷歌CEO期间犯过的最大错误,是忽视了社交
虎嗅
11:22
#高新技术流
科技巨头该为算法推荐注入价值观吗?
差评君
Google的逻辑与未来
阑夕
微信最后还是妥协了
朝外大街061
算法“杀死”知乎大V
苏伦
燃料和冲突
乱翻书
为什么微信终于开始拥抱算法分发了?
卫夕指北
受微信启发的美国版“公众号”,居然值 6.5 亿美元?
极客公园
这个苹果年度AI应用,为什么活不过一年?
爱范儿
“美版知乎”沦为互联网垃圾桶,锅能甩给ChatGPT吗?
极客公园
互联网制造新“中产阶级”? | 荐读
赵赛坡©
37:31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二)
潘乱
12:12
人人可创造、发力“短内容”:张小龙关于微信的7个思考
微信公开课©
35:56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潘乱
09:55
#职场便利贴
为什么所有社区都在想“出圈”?
IC实验室
01:14:30
#内幕大揭秘
关于开放平台的一切,从Meta、QQ和微信说起
潘乱
52:44
#内幕大揭秘
为什么贴吧之后再无“贴吧”?
潘乱
11:23
人人都做短视频,公众号凉凉了吗?
IC实验室
01:20:2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知乎的加减法,创作者、MCN和平台方的圆桌谈
潘乱
14:06
知乎:我走过的路,比你B站吃的盐还多
IC实验室
大 家 都 在 搜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