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据说最近的剧组演员匮乏到快无米下炊,因为但凡是个明星,哪怕是五线明星都争先恐后参加真人秀综艺节目赚钱去了。
没错,如今综艺节目就是这么炙手可热。它们娱乐性极强成为电视台的现金牛,也因其极为明显的长尾效应而成为视频网站流量的大救星。自然顺理成章地再次成为上海电视节的话题之一。现在来跟虎嗅君围观一下今年上海电视节“明天的综艺节目”的论坛。
这场论坛嘉宾堪称豪华,主持人是杜昉,历任浙江卫视副总监兼节目中心主任、酷6网站CEO和爱奇艺华策影视公司总裁,红极一时的《中国好声音》即经他之手红起来的;嘉宾周冬梅是他的同事,目前为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为《奔跑吧兄弟》总统筹;天娱传媒副总裁马昊专注打造湖南卫视原创综艺节目;在这种场合也少不了今年在自制综艺节目豪掷千金的大企鹅了,孙忠怀和马延琨都露面捧场。于是就形成了杜昉所形容的奇观:这场论坛集合了他的“前领导、前战友和前对手,还有正在合作的视频网站”。
以下,是来自现场的虎嗅君的总结。
一、综艺节目:中国电视人失去原创力了吗?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2013年的模式节目引进风潮开始,相关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在这次论坛中,来自浙江卫视的周冬梅,站在电视台的角度,谈了她对整个业界大环境的看法:
当然,完全原创的,收视率、口碑等影响力都能够做到一线水平的,客观上说“没有”。这个“没有”责任在哪里呢?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里,谁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的。
至于无法独善其身的原因,周冬梅总结了两点,首先是从经济到文化,整个社会被这种急功近利的东西所胁迫着。“我觉得中国电视人都有这个理想,都想做完全原创的现象级的模式。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很急,这是一个速食的时候,大家都要赚快钱。都觉得来不及了,不管有钱没钱的都是只争朝夕,特别忙。”其次是创新的成本极高。“实际上创新是需要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需要这些来铺路的。现在一线平台,可能对于浙江卫视,像湖南、江苏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试错的成本非常高。”
然而试错成本高并非无解。天娱传媒副总裁马昊举了日本一些电视台的做法:
他会把凌晨一点的时段拿出来专门做新的东西,做实验。然后给到全新的制作人,给到全新的方案去试错。然后他给你一个指标,到了一定的时间如果你的指标达到了,就放到傍晚档。如果你的指标再达到了,到黄金档。它是经过不断的累计,能够预判你在晚间档的能力。而且它为什么会放在凌晨的一点,也有一个数据,是因为凌晨一点看电视的人都是年轻人,而这些人又是在晚间那个时段的一个主流。所以当你能够搞定凌晨一点的观众群,那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不过中国的电视台在模式节目上的进退维谷,至少从2013年以前就开始了。
2013年出现的现象级节目是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这档来自韩国I am singer的模式节目引发了收视狂潮和街谈巷议,自然引发了国内电视同行的效仿,一时间有大量的模式节目纷纷被引进,戛纳电视节上模式节目的中国版权被销售一空,一名参加当年戛纳电视节的媒体感叹道,中国人几乎以扫货的姿态买下了这些模式节目。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和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除了用“夹紧”这种低俗噱头引发话题外,还因为版权问题,把德国跟荷兰的模式开发商也拉进口水战。
人们曾经寄希望于时间来改变一切,但这并没有什么luan用。几年过去了,中国最红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依然是明星真人秀,依然是从韩国引进。人们还在用另一句话自我安慰:“模式节目怎么了?模式节目引进中国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也是创新,以后再循序渐进创新。”
有种将马列主义“中国化”为特色社会主义的既视感。
马昊也坦承说,凭空跳出一个全新的模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觉得对于创新的理解,不一定是说要去把目光盯在一个完全让你这辈子没见过的一个模式,绝不可能。其实真正现在出来的好的模式,包括韩国的也是——韩国所有好的模式,可能都来自于最早的几个从里面出来,然后慢慢的去发展、延伸出各种不同的模式。
花了1.8亿元购买韩国SBS“跑男”版权并令后者一举扭亏为盈的浙江卫视,派人去参观韩国多家电视台,周冬梅回忆了当时的场景:
他们(韩国人)反而是对中国的综艺节目未来非常看好,他们觉得若干年以后应该是韩国的电视人到中国来买模式。当然,这是客气话。
二、限娱令、限X令迭出,政策压力怎么解?
模式创新是内部因素,在中国还需要顾及政策这个外部因素。2013年各大电视台模式节目的风潮的回落,与广电总局出台的加强版限娱令不无关系。这也导致后来视的《爸爸去哪儿》前两季被卖给视频网站之后,湖南卫视后悔不迭地开始了独播生涯。
电视台的发展具有盲目性,而广电抓放之间,反而是另一种宠溺。至少,电视台的制作人和总监们对最近愈传愈烈的“限真令”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近期不可能成真。同时也呼吁:
“行业规范”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也要充分相信观众的判断力,就是要相信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观众是最好的评委,真人秀再怎么扎堆出现,最终大浪淘沙能够活下来的一定是真正有内涵、有品质、契合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符合中国观众收视心理,一定是这样的节目能够生存下来。
问题是,针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限制,会不会有一天也和电视剧一样,延伸到视频网站?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事实上,腾讯今年引进了《我们15个》、《魅力野兽》等多档国外模式节目,爱奇艺则制作了《奇葩说》、《爱上超模》等节目。视频网站在综艺节目上的原创力虽然也比较匮乏,但在制作或引进模式的时候也注重个性化,黑点较少,所以相对电视台无序的竞争来说,找岔儿并不容易。
事实上,腾讯视频综艺娱乐运营中心副总监李杨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视频网站与电视台都有这么多综艺节目,难免会有泡沫,但相对而言,视频网站的预判会更认真。
三、综艺节目怎么变现
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幼稚。
毕竟在过去一年,一些热播的综艺节目都赚大发了,比如《爸爸去哪儿》,除了新媒体版权费、赞助费、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还开发了大电影,游戏等周边,俨然成为一个热门IP。但并不是所有的热播综艺都有这种好命,而且这些衍生周边产品的质量到底有多高,依然有很大争议。比如《跑男》,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陈安即表示:
“跑男”的电影虽然也上了,有4个多亿的票房,但是我个人确实觉得不是太满意。这个电影一开始想做成一个故事片类的,不是综艺片电影,但是后来发现就演不下去了。演员也要求罢工,整个过程按照故事片类,他们觉得不想演。紧急协调了“跑男”的栏目导演,后来看到的“跑男”电影真的是花了一个晚上。所以某位大咖批评综艺片也是有道理的,质量、品质我觉得也真是蛮欠缺。“跑男”很多东西没有开发出来,比如:“跑男”游戏大家不认为这是最火的一款游戏吗?但是大家真的没有听到“跑男”的游戏在市面上引起多大的反映。“跑男”的衣服、帽子也没有成为当下流行款。
大家对综艺节目的期待太高了,高到以“是否成为IP”作为其成功的标准。
观众期待看到什么样的综艺节目、通过哪些渠道看,只是是视频网站和电视台都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而如何开发衍生品,如何塑造品牌,则是娱乐节目将面对的新话题。在全民浮躁的时代,要做到足够原创、品质上乘、变现如流水,还要观众喜爱,领导放心,真是够难为人的。
(本文头图嘉宾: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总裁杜昉;腾讯视频总制片人兼副总经理马延琨;天娱传媒副总裁马昊;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陈安;日月星光传媒创始人、国内著名电视制作人易骅; 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