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4-14 21:14

听说闻霉味肺里会长霉?回南天的我被吓坏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李萌,编辑:李小葵、窗敲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回南天又如期而至,衣服又又又开始散发着霉味。


已知:


1. 霉味和霉菌都带个“霉”;

2. 霉菌可能会对健康不好。


那么提问:


老闻到霉味儿,我肺里会不会长霉菌啊!


什么是“霉味”?


首先,我们得知道“霉味”是什么东西。我们可以间接地从一项公开的专利申请中,一探“霉味”的端倪:


“本发明属于服装异味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纺织服装霉味判定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纺织服装霉味判定标准物质为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符合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中规定的霉味特征[1]”。


图丨《一种纺织服装霉味判定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听上去像个怪物!


这个名字的后半部分,甲氧基吡嗪,是一种在自然界中主要来自于植物、微生物和昆虫中的挥发性物质,具有强烈的植物和泥土气味。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isobutyl-3-methoxypyrazine,以下简称IBMP)是其最常见的衍生物之一[2]。


那这个“霉味”的本体,有害吗?


我查了很多文献,没有发现它对人体有明确的毒性,化学安全数据表中也没有记载。


不过有论文提到,当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的刺激和不适。联系前面说的,10%浓度的IBMP可以用于异味检测,所以我推断,霉味本身对人体没啥危害,仅仅是感官上觉得不太好闻而已。


《海绵宝宝》


闻到霉味,等于吸入霉菌吗?


那我们闻到霉味,意味着同时把霉菌也吸进身体里了吗?


先说结果:并不是。


首先,产生霉味的,不一定是霉菌,而且它们很少感染人类。


有研究认为,纺织品中残留的有机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在满足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并释放出“土霉味”的异味物质,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IBMP[3]


那么,是什么微生物产生了IBMP呢?霉菌吗?


有研究者追踪了果汁生产过程中的该物质来源,确定了两种微生物与它的生成息息相关:酸土脂环酸芽胞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以及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4,5]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目前还没有感染人类的报道,放心吧!


至于灰色链霉菌,虽然名字里带个“霉菌”,但其实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广义的细菌——你看,吸入的不是霉菌,是细菌嘛!


皮一下而已,说回来。灰色链霉菌感染人类的病例,目前仅有个位数,非常非常罕见。再考虑到灰色链霉菌在自然界其实很常见,因此我们真的不太用担心它。


另外,包括霉菌在内的真菌,都不太容易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如果你免疫功能出现了障碍,需要担心的就不仅仅是霉菌感染了。


回南天需要担心什么?


每年3月、4月,就是南方的回南天,空气湿度特别大。


空气湿度大,微生物就很容易“如鱼得水”,在我们的食物中开枝散叶。所以,回南天食物还挺容易变质的,这个一定要留神。


此外,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过敏原。随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增多,过敏患者的艰难时段又开始了……


总之,吸霉味虽然不见得一定得肺炎,但是既然能闻得到霉味,就代表着所处环境中微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这对身体健康不见得是好事。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纤维检验局.一种纺织服装霉味判定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CN201711106420.8[P]. 2018-04-06.

[2]Hjelmeland AK, Wylie PL, Ebeler SE. A comparison of sorptive extraction techniques coupled to a new quantitative, sensitive, high throughput GC-MS/MS method for methoxypyrazine analysis in wine. Talanta. 2016;148:336-345.

[3]李竹英,韦顺文,王正林.纺织品中易挥发土腥霉味组分分析[J]. 广州化工,2011,39(18):103-105.

[4]Siegmund B, Pöllinger-Zierler B. Odor thresholds of microbially induced off-flavor compounds in apple juice. J Agric Food Chem. 2006;54(16):5984-5989.

[5]Siegmund B, Pöllinger-Zierler B. Growth behavior of off-flavor-forming microorganisms in apple juice. J Agric Food Chem. 2007;55(16):6692-669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李萌,编辑:李小葵、窗敲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