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达摩院
数学
姜萍
FF91
贾跃亭
中东资本
资金
投资
阿里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3-28 15:35
运营商必须“去电信化”!今天上午,中国电信要求内部全员学习这篇文章!
虎嗅
虎嗅注:
中国电信的朋友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我们。它来自中国电信前总工程师、现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就在今天(3月28日)上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内部举办“天翼大讲堂2013年战略解读季(第1季)—去电信化篇”电视电话讲座,要求全员学习,主要内容即来源于这篇文章。
韦乐平认为,运营商当前正面临着“去电信化”的潮流与挑战,老路是决计走不通了。但能否成功“去电信化”,还未可知。此文某些部分虽比较“技术”,有点枯燥,但总体值得运营商界乃至互联网人士分享。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信业赖以生存的各个方面都在经受空前严峻的挑战:大量互联网新业务的出现,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和有限的增值业务不断贬值与被边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大量新型终端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的网络流量和信令压力的同时,引领了信息通信业务的发展,也使得运营商的传统主导性和重要性逐渐降低;产业链的重点和利润向上层业务与终端转移,以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新型、轻型运营商凭借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大举进入电信服务业,并获取了大部分利润。
“去电信化”的14大趋势
更新观念。
由贵族化、资金密集型、高门槛的垄断行业,走向开放、竞争性的行业;从一贯的产业链主导控制方转变为平民化的产业链参与者。
拓宽视野。
从封闭的以本地网为基础的传统电话公司向开放的、全网集约运营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的全业务公司转变。从传统电信服务向大通信、大行业、大融合的大视野转变。
开拓经营新领域。
由电信(Telecom)向信息服务(Information)、信息娱乐服务(Infotainment)延伸,即需要实现向两种规律(电信和传媒)、两个平台(流量经营平台和传媒平台)、两次销售(流量价值上的二次开发和销售)的新经营理念转变。当然这将涉及本身传统基因的改良和优化,外部基因的引人以及合作模式的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转型是A→A+,而不是A→B。即只有充分利用电信资源和渠道基础上的创新才有可能有较高的成功概率,纯粹的同质化的互联网应用很难有成功机会。
业务应用互联网化和流量IP化。
不到十年的时间,以互联网业务应用为主体的非话音业务已远远超越话音业务,网络流量已基本实现IP化,传统电话流量在骨干网中已降到1%。
网络架构的扁平化与分布化。
现有复杂分层的电信网有多少层面、设备、接口与协议,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
业务平台的融合化和集成化。
现有数千个垂直集成的封闭的大小业务平台,难以快速提供全网统一的业务融入互联网世界。这就需要一个或数个集成的、低门槛的融合业务平台。
网络设备的低成本化。
摩尔定律揭示了两个方向:高性能与低成本。电信业重前者,而IT行业更重后者。20年来以存储器为代表的IT成本降了4个量级(平均每年降58%);路由器降了接近4个量级(50%);传送和移动等传统电信设备仅降了约3个量级(30%)。原因除了光器件和软件不遵守摩尔定律外,主要是过度复杂性(Overengineering)和封闭架构。这种高成本路线在垄断时代可以生存,但在互联网时代难以为继。未来设备的大方向是低成本为主,高性能为辅。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大方向。当然,低成本不是靠价格战,而是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网络硬件的IT化、标准化、虚拟化、低值化。
遵循摩尔定律低成本路线,实行标准化、虚拟化和IT化,可以有效突破电信设备的成本底线。
网络质量的合理化。
“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来源不清,代价很高。1999年我国传送网保护时间从50ms放宽到100ms,至今未有任何问题。全球70%的IP路由的可用性不到99.99%,也没有什么问题。根深蒂固的“电信级”指标已经严重束缚了电信业的发展。
网络成本的最优化。
由注重网元的高性能和全功能转向注重网元的低成本、必要的功能和合理的性能;从关注单个网元成本转向关注整个网络的成本最优化。
网元架构形态变化。
从大量单一用途的、软硬件紧耦合的昂贵设备转向软硬件解耦隔离,硬件通用化、IT化、虚拟化,软件开放化、个性化,可编程组网,平滑演进,低成本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加速网络的开放和互联网应用的创新。
业务开发合作共赢。
从以自己为主逐渐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低门槛的开发平台和环境,汇聚广大开发者共同开发。
商业模式创新。
从单纯的前向收费向更加灵活多样的混合模式转变,创建基于应用环境、消耗资源、相应价格三要素的新型商业模式。我们发展智能管道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仅仅为了流量管控这一低层次目标。
组织架构调整。
对于互联网业务的开发和运营而言,应该下决心从传统的以地方为主的三层架构向独立的、垂直一体化的扁平化架构演进。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与普通互联网公司进行同质化竞争,要依托大网的特点、资源,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灵活性。沃达丰开发的三个业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其脱离了大网的优势,与互联网公司业务同质化所致。
破解“量收剪刀差”难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究竟困扰运营商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我们可以罗列出一长串问题,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增长幅度小,技术进展缓慢,而流量增长飞快,成本随着流量增长也很快。这种量收剪刀差越来越大,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长期在这种扭曲的状态下生存,全球电信业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解决剪刀差不断扩大的问题。
业务收入增幅不大怎么办?
我国电话普及率已达90%,居民电信消费占可用总消费收入的比例高达8%,提升空间有限。到目前为止,新业务中还没有特别新颖的,对收入的贡献有限。新的商业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在可预见的未来,收入可能增长的幅度不大。
技术进步的空间有限怎么办?
一是摩尔定律还能沿用6年。2007年45nm工艺开始引人高K栅介质工艺后,解决了漏电流引起的功耗问题,使摩尔定律至少可沿用至2018年。二是有线带宽已趋近香农定律的极限。本世纪以来,光通信容量的年增速已从过去的超摩尔定律的80%降到20%左右,赶不上互联网流量40%的年增速。单纤频谱效率已趋近香农定律和非线性极限,必须靠空分复用等新技术,但是十年内难以商用。三是无线频谱效率也已趋近极限。近十年,无线技术的频谱效率的改进速度已从过去的35%降到20%左右,赶不上移动互联网流量80%的增速,单天线频谱效率也已趋近香农定律极限,继续大幅度改进的空间不大。四是路由器的容量增速也已经从15年前的年增长260%回落到50%~70%,依然高于互联网的40%,尚可应对。但是容量的扩展性开始遭遇硬件路由表和软件进程数的制约,也同样期待着突破性技术。
如何降低成本,控制流量?
相对而言,降低成本、控制流量是更加靠谱的应对剪刀差的策略。降低成本主要靠引入新技术,例如硅光子技术就可大幅度降低光器件的成本和减小尺寸。引入新架构也是重要举措,例如采用异构网就可能再扩容5到10倍。其他可行的措施包括低频段扩展、频谱聚合、分组化、资源优化等。
如何实施网络层智能管道?
靠智能管道实现流量管控,提供差异化业务与服务是运营商可能掌控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基础。
应用层如何优化?
靠应用层的众多应用从源头就控制流量和信令的过度消耗是最有效的,可惜运营商对于应用开发者影响力不大。当然,运营商也不应该完全不作为,也可以采用一些技术优化对策,降低对于网络流量和信令的过度消耗。
生存还是死亡
在面临外部挑战的同时,电信企业内部也开始面临增长乏力的发展困境,不但固话语音业务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固网宽带、移动互联网这两个被视为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无论国内外都面临着增量不增收或增量减收、量收剪刀差持续扩大的被动尴尬局面。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形势格外严重。美国思科VNI预测全球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年增长将达到80%,而过去10年移动技术的发展轨迹则显示频谱效率年增长仅为20%,在缺乏突破性技术的前提下,未来几年的频谱效率增长率大致不变,而收入年增长率仅为10%。频谱效率年增速是流量年增速的25%,收入年增速是流量年增速的12%。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电信业唯有转型才有出路,否则,死路一条!
电信业的转型涉及百年形成的基因的改良与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2008年,笔者提出电信业要“去电信化”才可能顺利实施转型的观点。要成功实现这么大行业和企业的历史性转型,小修小改小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首先实现“去电信化(De-Telecom)”改造。除体制和机制外,需要从观念和理念上实施一系列深刻的转变,摆脱上百年的从观念到实践的种种禁锢,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实现成功的转型。
需要注意,这里的所谓“去电信化”不是抛弃电信的一切,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要抛弃的是过时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累赘和禁锢,轻装上阵,才能顺利实现转型。
以下原因决定了我们要“去电信化”。
外部环境日益恶化。
我们不仅面临日益无理性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以及IT和有线电视业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面临日益严峻的互联网业务运营商(OTT)的挑战,这种挑战才是深层次的、触及灵魂的。
业务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00多年来电信业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收入已发生根本性动摇,日趋边缘化、免费化。而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业务耗尽了网络资源,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和回报。
如前面所述,资本市场持续不看好电信企业,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地位日趋低值化。
电信业引以为豪的“电信级”业务在体现高质量、高可靠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复杂度、高成本和高浪费。
如:电路交换机的2000多个功能仅用了不到1%,我们当初努力开发的100多种智能业务只用了主叫号码识别和呼叫转移两项;传输电路的实际平均业务量是总带宽的三十分之一;路由器网管的告警只有0.01%是有意义的;厂家开发的设备和板卡70%是没人用的;运营商的几十万种套餐80%的使用者不到10人,50%是零用户,浪费了大量昂贵的IT资源;作为软交换和IMS核心的号称简单IP信令的SIP信令,为了所谓后向兼容,增加了100多个RFC规范要求,使得Simple(简单)变成了Stupid(愚蠢)。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流量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剪刀差日益扩大,未来几年的差距可能达10倍以上,企业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落后。
传统电信业单纯前向收费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冲击下逐渐失效,而新的商业模式尚未建立。
创新乏力。
电信运营商正面临体制僵化、技术理念落后、包袱沉重、创新乏力的被动尴尬局面。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屡战屡败,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沃达丰2000年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后的三次失败就是典型的案例。
综上所述,只有“去电信化”,转变观念,消除臃肿,实施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全面转型,电信业才会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带来挑战
互联网从开始商用发展到今天,遇到的一系列挑战与瓶颈,是我们的互联网先驱们始料不及的,却需要我们来深入地思考和解决。
商业模式难持续。
一是“接入收费+业务免费”的商业模式不能长久维系。二是技术进步和业务收入增长无法支撑流量无节制的疯狂增长。
产业链关系失衡。
作为建网者的运营商入不敷出,收入和利润都很低,而互联网应用商的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利益向上层转移,底层电信运营商被边缘化、低值化,他们很难保持建网积极性。
可管可控可扩可信能力缺失。
可管、可控、可扩和可信是商用网的基本特征,而互联网并不具备这些特征。电信界一直在努力改进互联网的技术创新成果,建设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引入各种可管、可控、可信技术,对IP网络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管理。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只有在资源分配、准入控制和合理调度三个方面都能实施有效控制,才可能实现真正的QoS,即所谓“硬QoS”,否则只能实现所谓“软QoS”。试想连信息传输的路由都不确定,怎么能保证其延时,提供QoS?本质上互联网是无法确保支持实时业务的。
路由器架构封闭、复杂、昂贵、耗电。控制转发一体化导致复杂无序、昂贵(接口比同样速率的传输接口贵4~5倍),功耗增长速度快于设备容量增长速度,远高于低层设备。
安全性差。
网络对用户透明,用户对网络不透明,造成网络犯罪成本低,防范和执法成本高。而缺乏路由鉴别机制导致的路由信息和路由行为的可信性问题是路由安全的最大隐患。
地址的空间限制和真实性。
IPv4地址已接近耗尽,而向IPv6过渡的复杂性、时间跨度和风险都令人望而却步,进展很慢。
三层的普适性挑战。
三层功能的强大、灵活性、标准化使其应用不断向边缘延伸。但三层又是最单薄的,是互联网体系架构的瓶颈。首先,巨大的流量增长已使得核心层没有必要再在IP包级别上实施费力不讨好的不必要处理,而在MPLS层、OTN层乃至将来的全光层处理效率更高、性能更好、功耗更低。其次,三层向边缘的延伸也不是越远越好,其复杂性、必要性和成本将成为最终制约。
网络与网元体系架构的变革。
诸多技术问题的症结在体系架构。现有封闭无序的网络体系架构和封闭的网元架构注定了网络行为,即路由、流量、传输性能的不确定,而一个行为不确定的网络难以支持QoS,难以负荷扩展性、安全性、可管、可控、可信任等电信级的要求,为此,必须对体系结构进行调整。例如:身份与位置的分离、核心与边缘的分离,以及控制与转发的分离等。
移动互联网与IP层的匹配问题。
网业分离的互联网业务设计理念使得业务的开发门槛很低。然而,基于IP承载层设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与基于集中调度的移动网是天然不匹配的,基于IP层平等理念的业务应用开发导致了大量网络容量和信令资源的浪费,但互联网和移动网这两边谁也动不了。现在的一些办法治标不治本,只能有限地降低网络容量危机造成的影响。
IP承载网是软肋
IP层的封闭架构制约。转发与控制一体化的体系架构带来了封闭、不确定性、安全性、扩展性以及反应慢等问题;从地址看,IPv4地址将耗尽,而IPv6发展很慢;从扩展性看,路由器容量从Tb提高到数十Tb后,硬件和软件能力都开始受限,主要是庞大的路由表和软件进程数制约了性能;从安全性看,这是先天缺失,路由可信性是安全的最大隐患;从可管可控可信任的要求看,也是先天缺失;从QoS看,一个连路由都不确定的网络,怎么能保证网络质量呢?特别是跨域QoS更难得到保证;从可用性看,全球仅30%路由的可用性达99.99%,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为3分钟,离电信级的50ms目标相差甚远;最后,封闭复杂的控制机制也导致了高成本,事实上路由器是所有电信设备中最昂贵的。
IP层是网络体系中最“单薄”的层面。在整个网络协议体系中,上层是一大堆协议,底层也是一大堆协议而且还在发展,而中间的IP层需要与上下层那么多协议打交道,十分复杂,负担很重,是个瓶颈。这个瓶颈若仅在骨干网还好,如果将IP层推广到全网,到汇聚层和接入网,那么全网端到端都成了瓶颈,问题就严重了,得不偿失。
IP层是网络功耗最大的层面。网络设备功耗随网络层次变化,层次越高功耗越大。路由器最耗电,其次是以太网交换机,第三是SDH和OTN,全光层最省电。为了降低全网功耗,应该尽量将功能推向较底层,乃至底层。也就是说,能完成同样的功能,宁用低层不用高层,高层比低层复杂得多,且功耗大、成本高。这应该是网络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可惜还不为人们所广泛接受。
待跨越的四座大山
去电信化面临着四大难题。
一是遗传基因难改。
电信业百年形成的基因已从观念、流程到实践深深印刻在全球数千万电信从业人员的脑海。
二是体制和机制难改。
电信业无风险决策要求,漫长和随机的决策,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习惯已经形成。例如:我们制定的标准往往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不仅综合考虑了全球主要标准的要求,而且又有全国各个省份地区的所谓特殊需求,不管这些要求是否有价值、有必要,而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是涉及整个生态链的协同改造
。“去电信化”不是单一环节或单一公司能有所作为的。
四是生存危机意识不强,
许多人认为还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境地。
所以,笔者认为“去电信化”改造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和变化。但这一步一定要迈,要从5~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跨度看待这个问题。
电信业不会轻易衰亡
电信业的市场需求特征、公用事业属性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地位,以及多年来的市场化磨炼,决定了电信运营商不会轻易衰亡。过去这么多年的所有颠覆性业务和技术(VoIP、P2P、IM、IP等)没有从根本上将其“击倒”,近五年全球电信行业的财务抗跌性也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运营商命运息息相关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也将经历同样的坎坷,但主要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电信业将回归或部分回归公用事业特征,实现“微利+低增长”,以苹果、谷歌为代表的少数轻型运营商的崛起,将重塑行业格局,主导较高利润的上层业务和应用。
电信运营商管道化、边缘化、低值化趋势难以逆转,但仍将继续主导低层基础电信业务和少数上层应用,回归或部分回归公用事业特征,实现“微利+低增长”。形成新老运营商长期共存的二元化局面。
降低成本和智能化管道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电信运营商向互联网业务的探索和转型不会停止,但除了少量业务和应用外,整体成功的概率很低,多数只能靠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和降低网络成本)和智能管道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发展依然是拯救电信业的原动力,不过技术的发展方向要从简单追求先进性转向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升管道价值,解决流量和收入的剪刀差问题。电信和IT行业发展的历史表明,降低成本是战略,而不是战术,更不是市场策略和权宜之计。
商业模式是关键。
电信运营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基本失效。电信业需要最终创建基于应用环境、消耗资源和相应价格三要素的新型商业模式,这是电信业能保持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电信业的未来发展大方向是信息娱乐业。
电信运营商继续以管道为主,提供综合业务平台,并向信息服务和娱乐领域延伸,即作为电信运营业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 信息娱乐业”,那将是一个基于视频的,以传媒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时代。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国际热点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内部人自述:中国电信转型,十年寸寸败
nhhrz
02:53
#高新技术流
Wi-Fi技术,被忽略的互联网基石
安吉拉洞见
微信遭遇运营商,触动的是利益还是灵魂?
武陵山行者
翼信该是什么样?电信员工谈
nhhrz
路漫漫其修远兮,马鸣风萧萧 ——读韦乐平去电信化一文随想五则
侯宏剑桥杂思
“沟通”的本质才应是运营商思考的方向
千里之行-
中国电信想如此这般靠内部创业培育出“百亿级市值”公司?痴人矣!
宿艺
为什么跨境电商越来越“难做”了?
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这两个奇葩CHO,让我破防了
穆胜
从商品侧看,视频号与其他电商平台模式有何不同?
Weber的流量江湖
2024年,中国创投有多难?
第一新声
05:02
#高新技术流
2023年的云计算什么样?把腿跑细是关键
脑极体
05:28
#高新技术流
中国的硬盘,该升级了
脑极体
04:02
#嗑技
5G这么快,加上“0.5个G”能改变什么?
脑极体
09:49
#高新技术流
中国金融业,迎来一场底库革命
所长林超
11:16
#芯片新动向
前所未有的算力需求,芯片的空缺谁来顶?
白呀白Talk
08:50
#高新技术流
成本高、信号穿透能力弱,5G到底有没有用?
怪咖鱼头
10:35
#高新技术流
这才是“东数西算”的正确解读方式
极客队长GeekLead
12:52
#芯片新动向
阿里研发的CIPU要抢CPU的饭碗?
老石谈芯
04:29
#华为稳不稳
2021年,华为到底干了什么?
脑极体
大 家 都 在 搜
达摩院
数学
姜萍
FF91
贾跃亭
中东资本
资金
投资
阿里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