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2014年3月8日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残骸,据称已在距离此前预计坠机地点澳大利亚海域以西3700余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被发现,但事实上,仅凭一块残骸,仍难以解开MH370失事之谜,考虑到洋流运动的复杂性和时间因素,反向定位飞机失事海域的难度很大,其误差大于通过分析卫星信号确定搜索区域。找到碎片并不意味着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它证明了我们找对海洋了,但并不能证明找对地点。”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原文标题《MH370搜索告诉我们什么? 一片残骸上的N种可能性》。
中新网8月6日报道,当地时间5日,法国方面证实,今年7月29日在位于印度洋上的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确属于去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在失踪了500多个昼夜之后,MH370航班的残骸首次被发现。
对于调查人员来说,确定襟副翼来自MH370只是第一步,能否从中发现蛛丝马迹、解开客机失踪之谜更受关注。一块襟副翼残片,究竟能够透露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未来的搜寻工作又将有什么指导意义?在解开MH370迷雾的路上,仍有太多的障碍需要跨越。
确定MH370已经失事
当地时间7月29日,在留尼旺岛海岸线上发现飞机残骸。本次襟副翼残骸的归属确定,系客机坠毁的第一个明确证据,否定了“遭遇恐怖分子劫持以后降落到地面”等传闻。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局长马丁多兰就表示,确定残骸属于MH370客机,首先可以排除有关MH370在北半球某地消失的理论。
佐证搜寻范围正确
MH370失联后,调查人员通过分析相关卫星数据,认定客机在南印度洋一片约1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坠毁,这里距离澳大利亚西南约1800公里,距离发现残骸的留尼汪约6000公里。
根据印度洋洋流的走向,客机漂浮的残骸可能最终抵达非洲东海岸,这也是留尼汪岛所在的区域。这一发现与此前推算MH370沉落南印度洋的计算吻合。
可通过建模推测失事原因
如襟副翼被证实来自MH370客机,法国实验室将使用更为复杂的工具以便调查坠机原因,比如分析残骸的受损情况是由于客机空中解体、还是整机坠入海洋。而观察这片残骸上是否有烧焦的痕迹,或许也可确认马航班机是否在空中爆炸过。
调查人员曾经推测说,航班失事前可能突发故障,导致驾驶员没有办法操纵飞机,使飞机持续维持在自动飞行状态,直到最后燃料耗尽后,以滑行的方式坠入大海当中。
证明飞机或曾经历“僵尸飞行”
2014年3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发布会,宣布来自失联航班的最后卫星联络是在马来时间3月8日的8时11分。
波音公司飞机专家此前指出,一旦确定残骸属于失事班机,那么MH370客机可能是经过“僵尸飞行”后自行坠海。
因为从襟副翼的完整状况来看,航班失事的时候并不是机头朝下、垂直坠入海中的,否则经过猛烈撞击,襟副翼应该已经完全被摧毁,飞机有可能是以滑行的方式坠入海中。
藤壶成重要线索,或助力破解马航之谜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此前根据照片认定,这片飞机残骸上附着的甲壳类是鹅颈藤壶或有柄藤壶。藤壶是一种有石灰质外壳的动物,它会分泌一种黏合力极强的胶质,即便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任何漂浮在海上的碎片都会被藤壶所附着。
专家称,藤壶外壳可以透露出其形成的水生条件,可能大致确定残骸在水中漂流的时间。根据残骸上藤壶的种类,甚至有可能确定残骸来自哪片海域。
生态学家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藤壶是在襟副翼表面还是附在了襟副翼两侧,判断出残骸是漂在海面上,还是原本沉于海底。
不过专家也指出,尽管这种技术或可帮助将MH370的搜索范围缩小范围,但不太可能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
搜索区域仍难以缩小
当地时间2014年6月26日,澳大利亚联合调查中心公布MH370新搜寻区。事实上,仅凭一块残骸,仍难以解开MH370失事之谜,考虑到洋流运动的复杂性和时间因素,反向定位飞机失事海域的难度很大,其误差大于通过分析卫星信号确定搜索区域。
既然客机残骸随印度洋洋流漂流,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洋流走向和漂流时间,反向定位客机可能的失事地点?对此,普遍观点认为,存在很大难度。
澳大利亚航空安全专家杰夫戴尔表示,找到碎片并不意味着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它证明了我们找对海洋了,但并不能证明找对地点,我不认为这有助于缩小搜寻范围。”
海洋洋流学家埃里克蜠幥比勒说,“海洋的运行就像一台庞大的弹球机”,飞机残骸“可能散布在一个巨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