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8-21 15:39

这周又要加班了?快把这篇文章发给你老板

虎嗅注:本周,纽约时报一篇长文揭露了亚马逊员工恶劣紧绷的工作状态。对此,有人认为持续不断的紧张工作可以换来劳动力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但作者却通过科学研究向大家证明了“幸福生活”才是高效工作的不二法门。本文来自Medium,原文标题《Work Hard, Live Well》,作者Dustin Moskovitz,虎嗅编译。


上周,我去给伯克利一所高中的夏令营小组做演讲。其中几个人问我,如果时间倒退,是否有想提前学会和了解的事情,是否后悔曾经的职场选择。事实上,曾有无数次,我都有希望可以活出一番不同的样子来。


1.jpg(2006年左右,是我在Facebook上最光鲜的几年,现实里却是我最烂的几年)


如果时间再给我此机会,我希望我可以拥有更多的睡眠,定期锻炼;我希望我可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像现在这样经常喝汽水和功能饮料;我希望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稀奇古怪但有趣的活动。


你可能会想:如果你总是优先考虑享乐,你的出稿量会不会减少?你的Facebook主页会不会掉粉?


实际上,我认为那样我就会更高效地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更棒的领导、更专注的员工。为此,我的恐慌症和急性病会更少发作,找回我二十出头的状态;我会减少和同事的竞争,因为这样我可以更加专注于自我反思;当事情被我搞砸的时候,我不会那么挫败和气愤,不会去强迫自己花费大量的个人时间去处理危机问题。简而言之,如果可以,我会更加正能量、更潇洒地度过我的青春,这样,我就会变得更幸福了吧。这就是我后悔的原因:我为我曾做的感到不值。不,我根本是在自我牺牲。


言归正传。


本周,纽约时报那篇关于亚马逊糟糕的工作环境的报道,着实将科技圈搅和了一番,一时间热议四起。很多人认为报道过于片面,运用戏剧化的手法,渲染出一家公司激进而紧张的文化氛围;当然,也有一些员工现身说法,为公司正名。然而,据我所知,大多数人都相信亚马逊“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员工的勤奋努力”是合理的,认为那是对公司及个人发展都是有利的。事实上,这可以说是科技文化的共性:在高速运作的公司里,员工需要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但事实上,工作并非一定如此。


许多人认为,周末以及40小时的工作时限不过是资本家对享乐派达成的某种妥协,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种描述并不准确。实际上,时休做法是基于20世纪初时亨利·福特的一份关于“利益最大化”的研究得出的。他发现,适当地减少工作日以及工作时长,反倒可以提高工人的产出。此后,亦有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后续研究,其中还包括新兴产业如游戏开发。


研究结果甚是清晰明了:如果员工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至50小时时,超出部分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是急剧下降的。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就算你通过一段“尖峰时刻”突击换取了更多的劳动力输出,但之后你仍要付出相同的成本恢复元气。如果你将这种超负荷工作日程保持得更久些,那你只不过是在创造一种虚幻的经济增长。我有一套这样的理论:你每周工作多少天,你年假就放多少天。一篇名为《THE EXACT AMOUNT OF TIME YOU SHOULD WORK EVERY DAY(一天你该工作多长时间)》也从某种角度证实了我的理论。(编者按:文中提到,研究显示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52分钟的集中工作后,需进行17分钟的休息)


休息真的很重要。


2.png(Lost Garden网站的《生产力规则》显示,我们利用超长工时换来的生产力是低于预期的)


所以当我发现如今科技公司普遍崇尚“高强度工作”的企业文化时,我感到十分遗憾。我认为这些公司除了是在摧毁员工的生活,它们一无所成。最近我们有位应聘者在Asana(编者按:作者所在的公司)和一家高速发展的初创公司间犹豫不决,那家初创公司将晚餐时间定在了8点半,以此鼓励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应聘者最后选择了那家初创公司)。除此之外,我还听说时下很多年轻的程序员以连续打48小时代码为荣。这一现状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年轻人对于理想工作的预期,同时也间接造成了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因为毕竟不是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性别的员工都有着变态的工作激情与能力。


那么,企业为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呢?答案多多少少与这三点有关:其一,没听过这些研究 ;其二,认为这研究不靠谱,就压根没有将其付诸实践(这样是不对的);其三,认为员工将高强度和激情工作视为企业文化。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而我本人则对最后一点特别地有共鸣。我们很慎重地为Asana创建了一个相对不那么严肃紧张的企业文化。然而却经常有应聘者对我们说,他们担心公司发展的步调还不够快、不够迫切。我不知道如果我认同“舒适”和“发展”确有冲突时会怎么做,所幸它们并非二元对立的。我们鼓励一种以健康生活去换取利益的状态,我们也在尽最大努力达到公司快发展和员工幸福生活的双重胜利。


科技产业里,人们正在将行业的潜力消耗殆尽。但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多,我们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那样的话,我们可以对他们说“如果你想在人生最黄金的几年做出一番成就,那么放手去做吧。你会有所建树,同时活得精彩”。科学已经证实,事业生活双丰收不是梦。


后记:虽然这篇文章是基于我个人对于科技行业的观察,但是这一现象在其他产业也显而易见,它存在于所有行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