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AI
双十一
退货率
契税
GDP
抖音
生活电商
燃油车
高端市场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4-11 16:39
再议硬件厂商和平台厂商关系问题——想逆袭?难!
阑夕
《
硬件厂商的逆袭注定无功而返
》一文,是应腾讯科技所邀参与其“科技擂台”栏目所撰文章,那是一个PK性的内容策划,抛出一个选题,然后找到持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的作者,各自分庭陈述,再让读者来用投票选择正误。当时毕朝晖作为赞同“硬件厂商能够逆袭平台厂商”的作者,也有一篇得到不少支持的文章。
虎嗅这边,也有
低调的旁观者
和
悟网不欢
的不同意见,二位想到了很多我没有考虑到的内容,我在读后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借这个机会继续发散性的谈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关于硬件厂商与平台厂商的关系,很容易陷入“鸡和蛋”的悖论漩涡里去,我们尽量不要加入“如果没了硬件,平台就一无是处”和“如果没了平台,硬件就是破铜烂铁”这样的争论,否则永远无法得出共识,因为两边的假设都是对的。
毋庸置疑,
硬件和平台,有着丝丝入扣的共生关系,双方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必须在相互的合作、博弈、竞争当中达成妥协的关系。
我在《硬件厂商的逆袭注定无功而返》文末有一段这样的结语:“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与用户直接在系统层面长年累月打交道的平台厂商,才能拥有足够的嗅觉去深入掌握来自用户的需求,至于硬件厂商,很难指望它们仅仅通过用户接触设备的指尖就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可能是有些过于拽文,这段句子的本意我没有表达透彻,而它正是我想论证硬件厂商难以逆袭平台厂商的关键。
Windows和Mac的诞生时期,正值计算机革命的浪潮掀起,不论是用户还是硬件厂商,都近乎白纸一片,个人电脑的创新空间巨大,试错成本也极低,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的最初版本与现今的成熟版本都相距甚远,这中间有着不断的绕路、迷路、甚至走错路的历史。但是,移动设备的背景环境是今昔菲比的,它的大部分用户是从PC转移过来的,在后PC时代,用户体验的高低更加能够吸引用户做出选择,iOS和Android也经历了相当长的版本更迭,但它们并没有出现相较PC时代操作系统那样巨大的前后差异,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鲜明特色:
硬件对于用户而言,不再是一个高科技、令人生畏的科技产品,而是生活中变得平常的一款电子工具。
那么,我说平台厂商具备“足够的嗅觉”,而硬件厂商很难“通过用户接触设备的指尖就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是说在设计移动系统平台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设计者本身的“功力”。Google在2005年的时候收购了Andy Rubin的Android,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推出后来的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中途除了与硬件厂商们结盟之外,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从数据层面解读用户的操作习惯——尽管Google当时还是移动互联网上的新兵,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同时也多为PC互联网的用户,Google可以深入咀嚼它在PC互联网上获得的用户行为及习性数据,并作出一定的推导计算,用于改进Android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我们一定不能用翻阅传记文学的认知去理解这种研发上的投入,一款真正成功的操作系统,绝对不是简单的开几场会、设计师和工程师亲密无间即可炮制出来的,“开始研发”在整个研发线上可能都处于中间靠后的阶段,前面很长的努力,都是在依赖数据做各种亢长而频繁的计算。
而这种“功力”,是硬件厂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Google知道所有使用过Google服务的用户的完整数据,而三星等硬件厂商无法知道使用三星硬件的用户都干了些什么,你用三星手机砸核桃还是用它压书页,都传递不到三星公司那里去。
所以,硬件厂商如果要想逆袭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那么在数据的获取上只能选择实施(或购买)市场调研,再砸钱请Mckinsey或者BCG去对数量有限的样本做纸上分析,最后用几百页PPT上的结论报告去决定自己应当拿出一套什么样的操作系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成功,但是真的成功率很低。乔布斯他老人家固然以从来不做市场调研、拍脑袋就能颠覆行业闻名,但他之所以如此声名显赫,是因为世界上就只有过一个乔布斯。
很多媒体喜欢用所谓的“上下游”来评估一条产业链上担任不同职责的角色,其实在商学院里,“上下游”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定义,它体现了产业链中的“价值链”地位(产业链的概念包含四个纬度。分别是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是经济生产的经典模型。
还是拿三星和Google为例,Google在Android端的信息反馈,有很大比例是经由三星手机设备的输送,但是三星就像是一个邮件传输的中转服务器,不,更形象的说是一个菜市场里的屠夫,每天好几吨的猪肉出入,但是自己充其量只能落得一手猪油。任何下游角色向上游角色的延展,都存在天然的难度鸿沟,就像富士康每年为苹果生产数以亿万计的手机设备,我们也不会认为富士康就具备着独立制造出iPhone级产品的能力。
* Open Handset Alliance联盟成员。
2007年,Google成立了Open Handset Alliance(开放手持设备联盟),三星是创始成员之一,获得了基于开放源代码许可证的旗舰软件Android授权,并支持相应的开发标准。也就是说,Android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优势,三星都无法在Tizen或是其他的自主平台上进行复制,我们可以放眼全球,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家平台厂商已经网罗了几乎所有的顶尖技术人才,如果硬件厂商用来逆袭的全新平台需要获得成功,那么它必须具备被iOS、Android、Windows Phone共同恰好遗忘、同时又具备革命性创新的特征,这种情形出现的可能性,我亦持悲观态度。我说“以史为鉴”,去回顾为何戴尔、惠普、IBM们没有去逆袭微软,就是想说,在商业经济里,“知难而退”绝非怯懦之举,它意味着自知之明,意味着秩序的稳定,也意味着避免冒进带来的败局。
用苹果的案例作为反证,也略有不妥。
苹果并没有“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它是抓住了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变迁的机遇,拿出了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不是逆袭——它根本就是放弃了和诺基亚的Symbian去抢夺功能手机平台的上游地位,而是直接占位到了后一个时代席位刚好空缺的上游地位,顺便通吃了下游。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着Mac OS基础的苹果,真的是一家和三星一样的硬件厂商吗?
最后,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也不认为三星会公然的逆袭Android,在现有Android手机出货量的保证下,三星的利润率已经是在同业大幅领先,放弃如此骄人的成绩,冒着得罪Google的风险去影响现有的利润基础,去押宝一个市场前景未知的自主平台,这笔买卖无论怎么看,都不划算。
Google对三星的提防,也只是停留在担心三星身为奠定Android市场占有率的执牛耳者,去找Google索要更大的广告分成罢了。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夜总会里的头牌,希望找老板索要更高的红利。站在头牌的角度,虽然话语权是有的,但真要受挫想出去单干,资源、规模、实力上都一时难以抗衡老东家。而夜总会这边,再扶一个新的头牌起来就可以了。
作者 阑夕
微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前沿科技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硬件厂商的逆袭注定无功而返
阑夕
15:18
#芯片新动向
硬核分析:OPPO停止造芯的三个原因
白呀白Talk
没有硬件厂商的支持,操作系统可以成功么?
低调的旁观者
从平台的历史看硬件与平台之争
悟网不欢
Meta的中国门徒
光子星球
我对鸿蒙的期待:先成为世界第三操作系统吧
小智的互联网观察©
一家身处红海的公司,凭什么瞧不起“凶狠”与“恐惧”?
钱德虎
腾讯再不碰硬件,就晚了
适道
iPhone15的3D拍摄,为XR打一场“人民战争”?
董指导聊科技©
曾经的网咖教父,如今“玩出梦想”了吗?
丸都山
我们还没学会顺风抱紧理想
钱德虎
24:12
#投资大讲堂
从一无所有到身价百亿,Notion的低成本增长策略
小白姐姐聊商业
13:34
#华为稳不稳
华为Mate 60之后,没有一劳永逸
白呀白Talk
13:37
#苹果又来了
深入解析苹果MR头显技术,能否成为“下一个iPhone”?
白呀白Talk
13:28
#AI有多智能
人工智能独角兽,就是不爱讲人话
宇多田
03:58
#AI有多智能
被“行业冥灯”看上的AR产业,有几成熟?
脑极体
13:00
#AI有多智能
硬核分析:英伟达为什么离不开中国市场?
白呀白Talk
08:37
#AI有多智能
ChatGPT引爆全球,什么职业会被先淘汰?
奇点Video
14:48
#数码最前线
苹果乏力,小米第二,华为暴涨79.3%,2024年谁更胜一筹?
白呀白Talk
06:18
#AI有多智能
从成本优化到市场竞争,大模型巨头们为何争相“放血”?
李荣茂
大 家 都 在 搜
AI
双十一
退货率
契税
GDP
抖音
生活电商
燃油车
高端市场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