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老贾还是留过我,但是我创业的念头比较坚决。出来的时候,放弃了一个多亿市值的股份。”
张特说这句话的时候,采访已近尾声,从他聊起自己产品的神情,和身后一块整整齐齐写着工作计划的白板来看,他和虎嗅所采访过的初创公司CEO们并没有什么区别。此时,张特以长路控股董事长、易动科技创始人兼CEO的身份坐在虎嗅面前,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处于“创业狗V1.0阶段”。
而两个月前,他刚刚辞去乐视网副总裁兼董秘的职务,他口中的老贾,指的是贾跃亭。今年6月,张特向贾提出了离职创业的想法,10月,他正式离开了乐视。
上市公司董秘挂靴,左前腰重回体育圈
说起张特的经历,曾有媒体这样评价:“人生牛逼得没有一步废棋”,公开资料显示,1980 年出生的张特,25岁时取得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07 年起,张特在平安证券投行供职近5年,最高职务为高级业务总监,2011 年11 月他跳槽到乐视网任证券部总监,后被贾跃亭重用一路提拔至副总裁兼董秘,他参与见证了乐视市值从50亿元冲到1500亿的过程。
从这份简历来看,张特似乎是一位一直沿着金融路线平步青云的资本好手,但你不会猜到,他最初的想法是当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
“我高中是在足球学校上的,当时我们学校每年会给省队培养很多后备队员。我踢左前腰,爆发力比较强。但后来脚趾受伤,骨折了,不能走那一条路了。”
足球梦未完成,但张特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和体育圈人士的交往,积累了大量行业人脉和资源,加上金融的背景,再遇上现在体育产业的风口,张特认为,他离开乐视的时机和选择的创业方向都是正确的。
“体育社交”可能是体育创业的一个正确方向
他将目光投向了大众体育领域,他创办的易动科技现在做的这款产品叫“派队”(Parteam),是一款服务于运动社群和俱乐部的线上社交App。简单来说,就是将基于体育爱好的熟人社交搬到线上,在通过互联网整合碎片资源的天然特点做一些外延,投射到线下的比赛,实现体育社群的商业价值。
其实,在做“派队”之前,张特已经通过投资的方式对体育创业进行了一次小试水。他投资了一个做订场、找教练App的创业团队,但很快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张特也意识到这种模式完全是个伪命题,他决定放弃这个产品。今年年中开始,张特逐渐意识到“体育社交”可能是体育创业的一个正确方向:
“但是到底以什么点切入进去,这个很重要。因为当时已经能看到去动、咕咚等很多在做运动社交的产品,那我们该怎么切入体育社交呢?其实在整个社交领域,基于‘群组社交’的形态还几乎没有。所谓‘群组社交’就是一撮人和另外一撮人之间具体产生的关系,体育领域里面天生就具有群体化、组织化的特征,比如运动队、俱乐部、兴趣组、粉丝团都很多。这一类产品目前在市场中是非常稀缺的。那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平台,可能有一些用户是以party 的形式产生联系,有一些人是以team的形式存在,这也是我们产品名字的来历。”
张特介绍,“派队”上的核心用户就是体育活动中的“队长”、“球头”,依靠他们的撮合,在“派队”上将线上、线下有共同运动爱好的人组织起来,而“派队”试图解决这个群体的三大需求:
1、组织化的需求:一撮人聚合在一起不是个人行为,就需要组织,去定义谁是队长,谁是队员,谁是拉拉队,这个产品帮助这个群体去定义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关系;
2、专业化的需求:不管是民间的团队俱乐部,还是社区的兴趣爱好组,要想玩好都有专业化的诉求。例如踢一场比赛,有比分的要求,对抗的要求,参加赛事的要求等等;
3、商业化的需求:群主社交里面,一个一个群主实际上是有黏性的,一个人可以激活整个群体,这种群体效应可以变现。
对于第3点,张特进一步解释:
“传统的线下一小撮人找赞助,力量太单薄,基本无法实现。但一个大平台能聚合一撮一撮的人,就像一个超大型俱乐部,这个时候可以做成整体的一种商业化的赞助,所有行为的要求,例如曝光的要求,大家一致化就实现了。对于赞助商,不用再投一个恒大这样一个单一的俱乐部,可以一次投10万个俱乐部的集合,这个效应更加精准,更加聚焦。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都比投一个大俱乐部效果更好。”
未来张特希望此基础之上开发草根俱乐部的商业化。
前两项需求,可以依靠“派队”的工具性解决,“派队”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工具,实现用户找比赛、报名、订场、向成员收款、制定分组和赛程、赛后排名、分享的需求。张特认为,这样一个兼具工具性和社交性的平台契合了民间比赛的多数应用场景,这是微信群办不到的。
最后一项需求,则要依靠“派队”的运营能力去进行资源整合,这也是张特认为团队现在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他亟需向团队补充运营高手。
金融投手的惯性:边创业边收购
根据张特提供给虎嗅的数据,“派队”自9月上线以来,已经积累了80万用户,其中20多万用户是“派队”App独立积累的,而剩余的50多万用户来自张特收购的另一款综合性的体育社交应用“运动酷”,“未来我也不排除也要做多元化,所以现在已经在做一些多元化的布局了,”张特说,收购“运动酷”后他们迅速将其业务整合到了“派队”中,在产品功能、用户和资源方面做加法。在用户量方面,张特的目标是年底前合计的用户能达到百万。
张特透露,下一个收购对象已经在商谈中,未来一段时间他还会有更多收购动作。他依然带着金融投手的惯性,试图用资本的资源整合能力,加速自己的创业进程,“用户量是一方面,另外团队还有一定的品牌。我现在也希望在全国各地去建分支机构,但我与其自己建还不如直接收购一些过来。”他收购的逻辑是,挑选那些用户和“派队”没有太多交叉、产品上各有所长能够和“派队”互补的创业团队。
在盈利模式方面,张特表示他们主要的收入方式可以分两大块,2C这一块包括收取用户的报名费、接入电商等,2B这一块通过厂商赞助冠名、广告获取收入。从之前放弃的订场产品到现在的“派队”,半年的时间里,张特的团队已经组织举办超过500场次的比赛。目前“派队”承办的世界5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国区的比赛正在14个城市进行,每个城市32只球队进行小组赛和循环赛,累计场次2000场左右,以队为单位,每个队伍要向“派队”缴纳1500元的报名费,除此之外还有厂商冠名的收入。张特说,承办这样一个赛事,“派队”的收入在100万左右。
目前,“派队”已经完成Pre-A轮的融资,除去500万现金,还有500万的资源。该轮融资的出资人包括国脚吴曦和张琳芃,500万的资源是指这些明星出资人未来和“派队”的互动、宣传上的支援扶持等。张特看中的正是这些明星资源,他本没打算进行Pre-A,他直言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方面的困扰。张特透露,A轮的融资正在与几家基金商谈中,融资规模在2000-3000万人民币左右,
本来就不差钱的张特,拿到这些钱后会怎么用?张特说起了他的“体育行业5要素理论”:
“我们体育行业最重要的就是5个要素:一就是人,第二是产品,三是运营,四是资源,五就是资本。我拿来资本之后,其实主要就是投在前四个方面上了:产品研发技术团队、运营、接入第三方场馆等。但是资本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并购和投资,我拿了钱之后,在资本上会继续收购、投资,投好的IP,只有更好的资源进入,产品才能迅速地做起来。”
后乐视时代:老贾教会我的那些事
资本思维+互联网思维
乐视四年,深谙市值管理的张特“辅佐”乐视成为了创业版的明星公司,而他也向虎嗅表示,乐视给他留下了诸多正面影响:
“第一,乐视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公司,它永远希望引领这个行业,所以创新意识肯定是培养起来了。
然后就是(乐视)讲究对于产品的运营追求极致,追求速度。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包括刚才说的创新,其实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所以本质上是说把我原来从资本思维逐渐改成了互联网思维。
资本思维,它要靠一种真正几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说你投资并购其实不是在一单一单做业务,是通过这种放大效应去做整合,它需要PE、需要市盈率。互联网思维呢,它看重的是用户,是以追求体验为前提的。这两种(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在一个企业里面发挥更大的效应。”
要闭环,才有未来
乐视烙印在张特身上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他对于多点布局、形成“闭环”商业模式的重视:
“未来我觉得我的创业是能够多点布局,然后最终串成一环的思路,会逐渐去落地的。现在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还是要朝着这个闭环的方式去做。不一定说是生态,就是闭环的话,用户在你这个闭里面是能够有回路的,而不是说你建立一套服务体系,最终变成一个服务孤岛。不要让它孤岛在那块儿停留着,长期来讲,孤岛模式的话,就会流失。
对于我们来说,我希望最终我们覆盖的运动参与人群,他们所有运动的全流程,所谓全流程,就是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需要的东西都能够在我们的平台实现。”
张特决定离开的时候,贾跃亭曾主动提出以后乐视可以给予张特资金、推广方面的帮助,但张特还是与贾谈定,以后自己要独立发展,“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如果带有一些这种站队效应的话,不太好。”
现在的张特在期待一个“爆点”,或许是明年的奥运会,或许是世界杯,他认为他的产品需要这样一个时机,中国的体育产业也需要这样一个时机:
“形象地讲,体育产业现在类似于一个烧开的热锅,但是它的锅盖是盖着的,里面的人感觉特别热,一部分外面的人也能感受到那个温度。但是真正愿意往里面跳,往里面投资资本的人不多,很多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体育产业还是刚刚起步,就看什么时候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