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7-24 05:51

颠覆医患关系、解决看病问题,“网红医生”都在做什么?

7月19日,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给3岁患儿做静脉穿刺时,因为没有一次成功,被患儿母亲用Ipad砸中额头,造成了长达1.5公分的伤口。事后患儿的母亲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行政拘留。而这只是错综复杂的医患矛盾中一个微小缩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相比起其他类型的应用,互联网医疗仍处于用户习惯培养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医生多点执业已经成为趋势。针对看病难、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等行业痛点,涌现了一批民营医院与医生集团,比如优和维尔、美中宜和、于莺医疗、张强医生集团等等。然而在这个赛道中,所有选手似乎都还在试跑的阶段,并没有人占据绝对领先的优势。

 

可以确定的是,医生集团以其超轻的模式和专业化的团队迅速打开了市场。而全科的门诊和医疗平台则是将目标客户定位为中产阶级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曾经体制内的医生们,开始实践自己对医疗的理想。

 

“体制内”,留和走都是艰难的决定

 

2013年,拥有310万粉丝的于莺在微博上潇洒地宣布: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然后离开了供职十余年的协和医院急诊科。现在,她的身份是美中宜和门诊中心的CEO,本月拿到联想之星的投资后,将成立全科医生集团“于莺医疗”。

 

“医生应该是服务行业。”女超人于莺说。

 

但现实非常骨感。每天早晨七点,各个三甲医院的走廊上就挤满了人。随便推开任何一个诊室的门,患者和家属都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医生。医生偶尔抬头,不耐烦地催促他们出去,但大家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好像守着医生,自己被先看到的几率就能更大些。

 

“门诊医生平均一个上午就要看40个病人。这时候你跟他们说,医生其实是服务业,他怎么可能不拍着桌子骂娘呢。”于莺说。

 

除了工作强度大,三甲医院负担了许多基础病、慢性病的治疗工作,逐渐变成一台负担沉重,但必须高速运转的机器。而医生也疲于奔命,难以实现自己的临床理想。

 

作为曾经的急诊科主治医生,于莺坦陈,大家对急诊医生的想象是《实习医生格蕾》,但长期住在急诊室的,基本是癌症晚期或者慢性病病人。“急诊应该是抢救重大外伤患者或者心肌梗塞病人,总之是靠抢时间就能挽救生命的疾病。但协和急诊住着的基本是老年肺炎这种慢性病。”作为住院总,于莺不得不扮演“轰病人”的角色。“我也知道过不了几天,病人还得回来,因为家里的护理条件不行,但我没办法。”

 

而如果彻底离开体制内自由执业,首先,患者都是认庙不认人。医生难以凭借个人的品牌迅速获取患者信任。显然,患者在医生个人与三甲医院之间,还是更认可后者。“任何一个人看病都会说,我要挂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至于具体大夫是谁,到底对哪个领域更擅长,患者不care。”于莺说。

 

而正呈井喷之势的分答、值乎给医生提供了一个直接靠专业知识变现的机会。既让医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潜在用户,有可以将这部分用户倒流到其他平台。

 

但于莺似乎并不满意:“很多医生分答定价(高)是不合理的。一分钟的时间太短,不够说清楚任何事情。”于莺进一步解释道,“而且分答不具备相同问题检索功能,大部分人都提了同样的问题,花了冤枉钱,所以现在我都去免费追问那里回答。”优和维尔联合创始人桂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医患之间一定是要见面的,专家10分钟都嫌没有聊够,1分钟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全科医疗平台推“爆款”引流,但举步维艰

 

既然走和留都不容易,多点执业作为一个折衷的方案,成为医生的首选。基于这样的需求,医疗平台应运而生,他们与三甲医院及专科医生合作,开办综合性全科诊所。优和维尔和南加医疗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多点执业,俗称“开飞刀”。医生在公立医院允许的前提下,与其他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同时受聘于两个及以上医疗单位的行为。目前,中央也在大力推广多点执业的概念,希望以此来分流集中在三甲医院的病人。

 

为了快速获取顾客,医疗平台需要打造爆款。“跟开淘宝店一样,你要推出一个利润很低,甚至倒贴利润的‘爆款’来吸引顾客,然后再靠其他项目赚钱。”于莺说。

 

而由于医保无法覆盖,全部项目都需要自费,所以医疗平台的定位仍是中高端人群。优和维尔的全身体检分为不同档次,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而南加医疗曾经的主推项目就是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私人医生。

 

对于优和维尔来说,“爆款”是付费会员咨询项目。他们利用自己专业的医疗知识和大医院的资源,向会员推出付费咨询业务,年费会员的定价将控制在1000元以下。“私人教练的价格都在200-300元,找健康咨询师一年才这么多钱,对普通人来说也根本不算什么。”桂瑶判断。她随后又对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顾客的父亲一直觉得胸口疼,以为是老年心脏病,挂不上阜外医院的专家号,就向优和维尔的专家咨询。经过判断,结论是肠梗阻。“我们就立刻安排他们住进协和医院的国际部接受治疗。”桂瑶说,“花这么点钱,治病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而南加医疗平台打造的“爆款”是企业员工健康咨询项目。刚开始,南加力推的业务是为高端客户提供私人医生,但在推动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困难。总经理李炼对我说:“我们认为一些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士确实有这种需求,但天花板确实太低了。”于是,南加开始了to B的服务。针对企业员工提供健康指导,开设企业诊疗室,无疑是可以快速打开市场的服务项目。“亚健康状态在城市人群里非常普遍。”李炼说,“企业诊疗室不仅可以治疗员工感冒发烧这类日常疾病,还有专业医师对减肥、运动一些领域提供专业指导。”

 

即便优和维尔和南加医疗都在致力于推“爆款”吸引客户,但全科诊所的模式显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场地、仪器、专家每笔都是不小的支出。今年3月份刚刚拿到天使轮投资的优和维尔,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模式能轻一点,先把一部分护理的服务外包出去。”桂瑶说,“这笔投资起码要带来24个月的生存期。” 但24个月之后,资本市场能否转暖仍是未知数。

 

基于这样的现实,全科医疗离盈利还很遥远。与美中宜和合作近三年的于莺坦陈自己的诊所刚好实现收支平衡,而普通民营医院想要达到不赔钱的状态基本需要5年。这似乎是一个需要慢慢来的行当,但“资本是嗜血的,是要增长的”。目前来看,它仅仅为白领阶层没时间看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

 

医生集团离钱更近,引进商业保险是必由之路

 

专科比全科赚钱,是目前行业内部的共识

 

“一个血管手术就可以定价38888,整个手术过程几小时,从患者住院到出院也就3-4天。效率非常高”于莺笑着说:“我干不了专科,我总不能说,你需要气管插管儿吗,我给你插一个。”

 

比起于莺,在专科领域里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张强医生集团。张强创业2年,旗下拥有9个团队,包括脊椎外科、血管外科、疝外科、整形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外科、颌面外科、肛肠外科。并且开创了医生与医院合作的模式,医生团队不拿医院的工资,而是靠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提成,实现收入的透明和合法化。团队中的医生全部自由执业,离开体制内。

 

盈利对张强来说不是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血管外科医生集团的手术量超过1000台,去年的收入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其次,医生集团的优势在于模式“轻”,能够实现标准化,并快速复制。拿到5000万的首轮融资之后,张强没有按照原先的设想那样去建立一个大型的手术中心,而是选择与其他线下医院合作。张强认为,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医生的强项在于治病救人,而不是管理一个手术中心。

 

但同时,医生集团也有风险点。首先,有意愿自由执业的医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医生仍然在观望。比起大型的医院,自由执业的前景不明朗。最早探索自由执业,并创立医疗团队的万峰,最终的选择仍然时回到体制内。“为什么很多专家退休后都选择被三甲医院返聘呢,因为离开这个体制,你就不会有那种前呼后拥的感觉了。”于莺说,“你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成功的医生所获得的东西,所以真的走出去不容易。”

 

其次,病人数量的问题。于莺认为,自由执业的医生把自己经营成一个IP是必要的。“还是要下笨功夫,靠口碑让患者产生信任感。这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于莺说。

 

而由于医保无法分担手术费用,只向中高端用户提供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引进商业保险就成为了医生集团做大的必由之路。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就曾判断:商保占医疗开支5%以上,是互联网医疗迎来春天的必备条件。张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7月22日,他在朋友圈表示,张强医生集团已与商业保险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

 

而除掉全科医疗平台和医生集团之外,尽管国家也出台了各类政策力推家庭医生的概念,但从现状来看,只会是少数人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处理20个家庭已经工作量饱和了。” 桂瑶分析,“中国人口的基数决定了家庭医生很难全部覆盖。”而张强则认为,目前,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三甲医院里,无法下沉,同时没有配套的让优秀医生下沉至家庭的鼓励机制,所以家庭医生的水平很难保证。

 

对医疗创业者而言,春天尚未开始,一切都还在处于概念很好的阶段。但这些创业者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除了顺势而为之外,他们提到最多的词是理想。于莺说:“协和毕业的人,都想靠临床技术、循证医学,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果要说理想,这是我的理想。”

 

我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希望,他们是除了均衡收支外,心里还抱有理想主义的那些人,尽管他们不太提起。采访开头,于莺急急忙忙赶来:我女儿放暑假,跟她交代一些事所以来迟了。现在,她已经把家都搬到诊所上面,为了方便工作,同时照顾女儿。“都说创业的女性不顾家,我偏不,我得成为一个家庭事业都兼顾好的人。”于莺还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回过头想,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要随便放弃。”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想求报道,(请猛戳这里)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