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4-13 16:25

技术,资本,机制,以史为鉴方知兴替,读《浪潮之巅》

前言:有幸见证历史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多年前算起,AT&T公司、IBM 公司、苹果(Apple)公司、英特 尔(Intel)公司、微软(Microsoft)公司、思科(Cisco)公司、雅虎(Yahoo)公司和 Google公司,也许还有接下来的Facebook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 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它们都曾经是全球性的帝国,统治着自己所在的产业。

这些公司里面大大小小的人在外人看来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虽然对 于一个公司来讲,赶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但是,对于一个人 来讲,一生赶上这样一次浪潮就足够了。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Gradwell)在《异类》(Outliers)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 75 人中,有 1/5 出生在1830~1840年的美国,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克。
        

这一不符合统计规律的现象的背后有着其必然性,他们都在自己年富力强(30~40 岁)时,赶上了美国内战后的工业革命浪潮。这是人类历史上产生实业巨子的高峰年代。而第二个高峰年代就是从上世纪 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20年间,出现了苹果公司创始人 史蒂夫• 乔布斯(Steve Jobs)、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太阳公司的创始人安迪•贝托谢姆(Andy Bechtolsheim)和比尔•乔伊(Bill Joy)、戴尔公 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Google 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等,因为他们在自己年富力强时幸运地赶上了信息革命的大潮。而这恰恰发生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幸亲历了信息革命的历史。
      

 要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是看看过去和现在,我们也许能悟出一些道理。 我希望将我这些年来看到的听到的人和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帮助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对当今世界科技产业的发展有系统的了解。我会谈一谈我对每次浪潮的看法,对上述公司的看法,以及对其中关键人物的认识。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也要提到间接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Goldman Sachs),等等。
       

本书的结构有些独特,经常是介绍完一些公司后,中间穿插着一些其他的话题。一些媒体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样组织全书?原因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一些公司的决策的原因和它们的商业模式,必须提前介绍和它们相关的IT产业的一些规律。比如,在介绍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时,就一定会谈及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和微机时代的WinTel体系1,以及由此产生的微机时代 IT 产业的生态链。我们在后面分析其他公司时,又会多次提到这个生态链,因此必须在英特尔 / 微软之后,其他章节之前对 IT 的一 些规律先做介绍。而对于影响科技公司业务和发展的幕后推动力,包括投 资银行和风投公司,也必须在谈及一些公司的决策前先对其做一番介绍。 因此,这本书在章节上做了一些特殊的安排。但是,全书基本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也就是从 AT&T 和 IBM 这两个百年老店讲起,到微机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以及现在的云计算和互联网 2.0 时代。


读点:技术,资本,机制,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文/regal(豆瓣网友)


《浪潮之巅》讲述了硅谷的历史,描述了世界IT弄潮儿公司的兴衰,总结了科技行业的态势规律。本书可以从技术、资本、机制三个维度剖析,我们来一起看下。
   

第一个维度是从技术角度。纵览整个IT行业的发展史,从AT&T,IBM,朗讯,苹果,微软,惠普,雅虎,google,每个曾经在浪潮之巅,能 够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企业,都有起家的绝活,有一个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商业模式。衰落的原因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管理决策层(CEO,董事会,华尔街的 影响)的无能或短视造成(比如AT&T,朗讯,惠普),有的是因为太大的企业内部阻碍了创新的发展(微软),有的是注重技术但是领导人缺少商业机 制,抱着金矿慢慢堕落(比如sun和雅虎)。当然也有焕发多春,成功转型的(比如IBM,苹果,GE)。
   

从这个角度来看,google在搜索领域成为了霸主,但随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的发展,google的脚步也在变慢,虽然拥有 youtube,android等绝对领先的技术,但googel+似乎是对facebook无奈的拷贝,大公司对所有新兴的技术领域都需要跟进和投资(自 己开发,或者收购),大公司这张策略大网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像微软无法扼杀google一样,期待下一个google的诞生。
   

第二个维度是资本维度。这部分也是之前了解最少的。最底层是一个美国良好的信用制度,不用担心创业者恶意卷钱走人,否则信用为0,在整个美国都无法生存 (贷款,刷信用卡等)。在硅谷,创业不再是全靠创业者自己的家底(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是要掘到自己第一桶金,冯仑的野蛮成长中介绍,中国的第一桶金,大多是黑心钱),创业住需要一份专利(美国产权保护做得很好)然后有一个产品原型,加一份商业计划署,然后有天使投资人可以对其投资,待有一定规模(用户,流量等),就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几轮风投之后,如果增长很快或者已经盈利(风投对增长的看重超过盈利),就可以引入投资银行来运作上市。创业者,风投,投资银 行一起分享胜利果实。这是一个健康的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
   

资本有好的一面,也有贪婪凶恶的一面。风投对创业结果不理想的企业,会毫不手软的卖掉,优先止损。创业者如何拿捏融资额和对企业的控制很是有学问,面对老 辣的风投,必须是个谈判高手。投行对已上市的公司也影响很大,业绩符合或者超过的股价会大涨,反之则大跌,被华尔街卖空,股价一落千丈。投行还主导了上市 公司的拆分和并购,从中收取手续费,拆分和并购,有时候会因为是否有利于华尔街,而不是有利于整个公司的长期业务。
   

第三个维度是制度。斯坦福为代表的大学输送人才,硅谷孵化创业企业,风投提供初期资金支持,投行为最终上市铺路。美国政府没有提供太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但却提供的激发创新的机制。政府做得最多的是举行反垄断的听证会,裁决让那些事实垄断的公司赔偿给其他创新公司。不知道是斯坦福成就了硅谷,还是硅谷成就 了斯坦福,斯坦福诞生了太多的it业界领袖,他们又很慷慨的捐赠回馈斯坦福。硅谷的企业为斯坦福提供研究经费,研究的成果又用于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风投 提供给助力创业人员(车库等)资金用于启动项目,同时早期的介入,让他们获利颇丰,虽然投得项目大部分都失败,成功的项目足以让他们有几十倍的赚头。投行有大有小,IPO估价有高有低,选择什么样的投行做IPO也是有学问的,总体来看,投行帮助IT公司实现上市融资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G点。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身处IT公司的民工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分析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清哪些公司已经处在浪潮之巅,哪些正要登上浪潮之巅。商业模式要有创新,难以被复制,有持续的盈利增长空间;企业领导人要有远见,魄力,上可以搞得定风投,投行,下可以搞定客户,员工。选一个正要登上浪潮之巅的企业,一起登顶。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