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6-15 10:21

中国的电影工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上篇说到,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定义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

那我们就从这几个维度考量,中国电影工业到什么阶段了?

(一)一种工业?

我们确实建了很多影视基地,我们也建了越来越的影院和银幕,甚至已经是世界上银幕第二多的国家;

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世界级的导演,几个有世界知名度的演员,还有几个功夫巨星;我们也拍了不少可以登堂入室的电影,拿了一些国际奖项;

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愿意买票进入影院的观影人群;我们有八一、珠江、上影、长影、西影、北影和韩三爷的中影,有华谊兄弟,有保利博纳,还有新晋的光线传媒……

作为一个电影外行和热心看客,对中国电影工业不工业的不敢妄加评论, 但就凭借一条,就可以说中国电影还没有形成工业。到目前为止,神十都上天了,中国还没有拍出过一部、哪怕一部像样一点的科幻片!

有人说,《霹雳贝贝》算么?对,我对中国的科幻片还停留在《霹雳贝贝》阶段。

没有比科幻片,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能力和创造力的了。科幻片需要建立在一个崇尚科技文明的氛围,需要构筑一个庞大又有科学依据的复杂系统,需要对人类科技发展有前瞻性的想象力,也需要国家综合国力现状能支撑这种想象,更需要强大的电影工业实现它。

别说我们编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就以上几个硬性条件我们就都不具备。就现在北影中戏的选材标准,我们连几个有极客气质崇尚科学的极客演员都找不出来。

那天看完《星际迷航》,和朋友说起,试想一下如果同样的剧情和布景,换成中国演员,说中文来演会感觉如何?是不是顿时就觉得不成立了……

《星际迷航》为宇宙空间建构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有星际手册,有各个飞船的详细参数,甚至里面一个外星种族有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克林贡语。就连Google的页面都可以被设置为克林贡语!

还有卡神花费14年构思创作的《阿凡达》,为潘多拉星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以及一个庞大的生态环境。他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身高10英尺的纳美人这种蓝色类人生物。在他的发明下,潘朵拉星的大气构成与地球截然不同,基于和地球完全不同的生物化学而发展出独特的生态系统,各种新奇的植物和动物令人叹为观止。

而我们的《中国合伙人》,影片中讲述92年三主演去肯德基吃饭,店头的logo用的居然是KFC最新的标志。实际上这个第五代logo直到2006年才启用;开场字幕(年代1980)就放起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首歌其实创作于9年后,歌曲和故事背景差了几乎整个10年。作为一个时代剧,我们都允许出现这样显而易见的失误。别说创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了!

这不仅是电影工业上的差距,也是工业态度上的差距。

(二)一种艺术?

我们拍过不少好的艺术片,《活着》、《黄土地》、《斗牛》……也拍过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集结号》、《让子弹飞》……

但近年从第五代开始集体堕落,商业片直接变成了生意。什么题材赚钱拍什么。《卧虎藏龙》在奥斯卡拿奖了,咱就一股脑斥巨资拍古装武侠大片。《疯狂的石头》火了,然后一堆东施效颦的搞笑作品……《泰囧》去年成了史上票房冠军,估计后面得跟着一屁股各种囧……《疯狂的石头》就已经是“学习”了黑色幽默大作《两杆大烟枪》,《泰囧》和《人在囧途》则“借鉴”了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午夜狂奔》,新近热映的话题电影《中国合伙人》则被热心网友拉出剧情走势对比图,和《社交网络》几乎对仗。这些影片已经是学习好莱坞的作品了,后面跟风之作山寨和粗制滥造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有人说,所谓创造就是在已有创作上的修修补补,无非大家都是站在巨人肩膀,区别就是有的巨人高点,有的巨人矮点。

行,我们不说创造性。我们谈谈故事性。我们有很多声名在外的大导演,我们也有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悲的是,中国善于讲故事的导演太少。中国为什么没有大编剧,盖因为中国长久以来不重视大创意,更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说到故事,我只好拿《中国合伙人》开刀。该片的第一稿是新东方合伙人徐小平先生(剧中的邓超,也加入了导演陈可辛个人在美国的经历)写的,随后由专业的编剧团队修改,加入导演的意见。影片的结构确有和《社交网络》诸多雷同的地方。但为什么同样的结构,装了一个中国人创业的故事就没有那个感觉了呢?我们只注重的结构和故事段落的学习,却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西方故事的精华在发展段落,因为这里变化最多。

《一代宗师》的编剧徐皓峰在《刀与星辰》中说,“香港电影总是显得松散,因为普遍欠缺布局能力,所以就在每一个场景上竭尽视觉效果,以局部视觉弥补整体构成的不足,然后以一个华丽高潮来救场,一把赢回来。”

《合伙人》就是这样,结构松散,全片建立在一个毫无惊喜的故事基础上,至少我在观影过程中,没有获得欣赏一个故事起承转合的快感。可能只是被其中的一段当年耳熟能详的背影音乐和一个小桥段所感染,心理上被“挠”了那么一下,看完也就不痛不痒说不出滋味了。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感受。

再加上三位主演并不具特别信服力的表演,始终觉得三人就像是个花架子,根本没有沉入到扮演的角色中,“轻浮”的就把故事讲完了。他们怎么就成功了?他们经历了什么挫折,他们怎么出现了纠葛,破裂到重建,完全没演出那种复杂的戏剧冲突和感觉。

任凭商业大导演陈可辛娴熟的技法,多个匠心独具的场景安排(比如打乒乓球那两场戏堪称经典),也无法挽救一个烂故事。

再看看《星际迷航2》的谋篇布局当然两部影片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只探讨影片的故事性和导演讲故事的能力。

《星际2》是上半年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影片,我看完激动的用了四个字形容,无以伦比!

看过《星际1》你会了解Kirk舰长和Spock之间的人物关系。Kirk是在第一集连登舰资格都被剥夺,经过战斗洗礼,取代了Spock的位置成为舰长。在《1》的尾声,Kirk非常高兴的欢迎Spock成为他的大副。

在《2》中一开篇,Spock为了拯救外星球人免于被即将到来的火山喷发所毁灭,孤身一人带着凝固剂来到火山口。在他已经做好被熔岩吞噬牺牲的时候,Kirk舰长为了救他,违反规定,开船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冒死救了Spock。然而固执刻板以科学逻辑见长的瓦肯星人并没领情,回到地球后还上奏一本,揭发了冒死救了自己的舰长。这是讲感情和报恩的地球人在情感上无法理解的。在影片最后的高潮段落,为了救回已经牺牲的Kirk舰长的性命,Spock冒着生命危险活捉可汗,用可汗的血救活了Kirk。完成了一次救人与被救的身份反转,人物间的情感交融,这种谋篇的巧妙,情节推进带来人物情感的变化,又反过来推进情节发展,随着剧情深入,张弛有度的节奏,始终吸引着观众,如同与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次激动人心的宇宙大战。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三)一种精神力量?

还是徐皓峰在《刀与星辰》里面说:人之所以看故事,首先是精神上的不满足。“故事的本质是反抗生活”,活得平庸了,要看西部片;生活里需要爱的慰藉,就去电影院看个爱情片;压力很大想释放,需要看个恐怖片或者喜剧片;活得龌龊,便需要一个王的故事。

恐怕时下电影最缺的就是这个。

看完《致青春》,我说这部影片后半部分简直是价值观混乱,随着毕业,每个人都被社会现实撕扯,祖国10几年教育构建的价值体系瞬间崩塌。

我有同学说,对啊,这不正是当下的现实么?社会快速转型,传统价值观瓦解,新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形成,物质变成了很多时候的价值衡量标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于斯的导演也未能免俗,能够输出价值观确实不易。

但,我们至少还可以反思吧?

《社交网络》结尾处,当已经完成融资成为亿万富翁的扎克伯格回到自己家里的时候,寂寞的他只有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着前女友的FB主页,等待着她的通过……

而《合伙人》里,三个人用袋子分着成堆的人民币,黄晓明给邓超买了别墅,为他曾在美国工作过的实验室捐助,以其名字命名,买回在这里曾经丢失的尊严……这些无不在彰显“有钱就可以拥有一切”。

这就是影片的宣传语说的“史上最好的励志影片”吗?还有很多人看完影片表示被励志到了,不知道是被影片的哪部分励志到?

徐皓峰说“人生是有局限的,一个编剧的功力,在于对人局限性的把握。涉世不深,难做编剧。想想看,我们看好莱坞的动画片都会被影片中透露出的精神力量感染,比如《疯狂原始人》,会让你笑中带泪。

故事是对人生的投射,透过他人故事而探究自己,挖掘自己的内心,故事的收尾需要讲出一个理,此理最好不是语言说教,而是一个人物的反常情绪(如扎克伯格一直刷新着页面),或一个视觉意境。有了个理,观众心灵上才可满足,否则仅觉看了一场热闹,仍会抱怨“好看是好看,但没劲!”

(四)结束语

中国电影到了大发展的时候,最是这时候,电影良莠不齐,有资本的竞逐,期待行业自律显然不现实,多听口碑,依靠双脚投票,让能拍好片,讲好故事的电影人先富起来。

今天一个朋友去看口碑甚佳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看完出来正好碰上采访,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选择看了什么影片;
第二个,为什么没看《富春山居图》(朋友回答口碑不好);
第三个,怎么看待人们还会去影院看口碑很差的电影?

对第三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观众可选择的还是太少!

这个问题,我也问给大家。

奇趣营销,麻辣影评,请关注【东乔西看】(微信ID:Princeqia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