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9-16 20:12

这个主打“完全开放言论”的网站还在内测,却声称要取代Facebook和Twitter

最近,一个声称即将取代Facebook和Twitter的社交网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这个名为Gab的网站已经有了一万多名用户参与内测,到昨天为止,还有五万多人在排队等待邀请码。



 正如网站名字“Gab”的字面意思,你可以在这里肆无忌惮地扯淡,创始人说,这是目前美国言论自由度最高的地方。


完全言论自由有可能实现吗?

 

扎克伯格在刚成立Facebook时也表达过类似意愿,只不过随着Facebook内部审查制度的收紧,言论自由实际上已经扑街了。如今Gab声称将实现完全言论自由,能靠谱吗?


Gab由硅谷的程序员安德鲁·托尔巴创立,最开始托尔巴并没有想到自己随手搭建的这个网站可以直接叫板Facebook,他只是想让Gab成为Facebook和Twitter的集合或替补,没想到开放内测之后,网站一下子火了起来。因为在这里说话,不用像Facebook或TWITTER那样小心翼翼,用户不会因为一些“不正当发言”而被封号禁言。


之所以想到“完全开放言论自由”这一点,是因为托尔巴觉得他在现有内容审核政策上摔了太多坑,与其继续摔着,还不如做一个能让他和朋友们玩得够爽的社交网站。“我们不需要那些左倾的垄断势力告诉我们什么是新闻,或者怎样定义趋势,我们有自己的权利和评判标准,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作家米罗是最早收到Gab内测邀请的用户之一,他不久前在Twitter上公开声明不喜欢某位明星,被判定为言语攻击已至封号。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Twitter,转身加入了Gab的用户大军。


和其他社交网站类似,在Gab,你可以给别人发表的内容点赞,也可以给对方差评,评论最多的内容会成为最热话题被推到首页,内容所提供的标签页会被其他用户看到。


虽说想要完全实现言论自由,但目前为止,Gab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像一个保守的聊天室。最出格也也不过是些关于政党的问题,比如“我对任何自由党都没什么意见,除非人先犯我”,用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这大概也Gab的一些保护机制有关,尽管号称言论完全自由,Gab还是有一些自己准则:用户无法进行暴力、违法、色情或威胁的言论发表,或公开未经本人同意的个人信息。除此之外, Gab还开发了关键字过滤和用户屏蔽功能,后期还将推出实名认证,以维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在内容筛选机制上,Gab倒是玩得挺好。它不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筛选突发新闻和热门话题,因为这容易让人产生偏见。除此之外,Gab也在网站上加入了时下流行的阅后即焚功能。另外,如果你逛网站逛累了,还可以跟聊天机器人玩玩。如果你的发言足够真实有趣,那Gab还会给你一定的奖励,比如将你的主页推荐给更多用户。


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Gab其实已经算不上是“完全言论自由”,只是在可控范围内比Facebook和Twitter所推进了一点点。


完全开放言论自由就喜大普奔吗?


为什么“开放言论自由”会成为Gab的大卖点?还不是因为大家喜欢不受束缚的网络环境。


Gab走红,让我想起前些年曾经火过的“无秘”APP。在“无秘”上线最开始的一个月内,它就因为群众对于八卦爆料的的好奇心而迅速走红。八卦、爆料、吐槽,人们把平时不敢说的各种话都发泄在这个平台上,相比于在公开社交网站上必须思前想后才会发布的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言论自由”。 


但爆红之后,“无秘”就因抄袭问题被苹果下架,多次修改之后才重新上线。上线之后,人们对无秘的兴趣越来越低。大家对负能量爆料和情色信息容忍是有限度的,在满足了用户最初对劲爆内容的需求之后,匿名世界的乏味让无秘的用户迅速流失。而被用户投诉、被应用商店警告,也成了无秘面临的家常便饭。


从无秘的现状上看,完全开放言论自由不一定就是件好事。放宽言论自由一定会导致语言暴力的产生,但收紧言论自由也不代表可以消灭语言暴力,一方面大家可以不断创作新的暴力名词,另一方面言论自由与否也并不是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Gab会不会由于过度开放言论而重蹈无秘的覆辙,还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


什么是有底线的言论自由?


国外的每个社交网站都有自己的一套言论审查机制。Facebook 的一名高管曾经表示:“我们对有一套适用于全世界的内容标准,这有利于维护我们社区的全球性,因为它允许人们分享的内容跨越国界。同时,保持一套统一的标准具有挑战性,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什么是适合在网络上分享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不能用 Facebook 了吧。


言论自由的定义和界限还需要仔细探讨厘清,虽然各个社交平台在标准制定、算法识别和人工审查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却仍无法完全消除这些争议。


但在内容审查上,对于一些基本的准则,人们还是有共识的。比如在早期YouTube 的内容审查中,就有一条原则是:“你能够和你的家人分享这个内容吗?”


在社交网站拥有独立审查权的情况下,不同的内容审查标准反映了不同用户和创始人的内在价值取向。什么内容应该被删除?谁来决定什么内容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发布?哪些内容真的有价值?这构成了威胁吗?这造成了伤害吗?什么时候需要执法人员介入解决?


其实平台的内容审查者们也没有答案。他们对言论自由、政府争议、社会规范的建立、用户安全和隐私的定义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只能在公司利润、社会责任、人权的矛盾交集之下小心地维护着底线。


南七道新媒,关注全球年轻人互联网生活方式。我们在找新媒体主编,编辑,运营,欢迎后台了解详情。微信公众号:南七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